為慶祝建黨100週年,周秋芳的太極拳隊員特意以“100”造型打太極拳。
■融媒體記者 周旦 特約記者 孟幸宇周秋芳,今年63歲,老家在大唐街道,浙江省一級教練員,獲楊氏太極拳中國武術七段證書、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證書。去年2月,因疫情在家通過快手平台直播太極拳,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家人們晚上好,歡迎來到直播間……”晚上8點,周秋芳準時開啓快手直播,評論裏是觀眾們一句句老師好。今年63歲的周秋芳入駐快手一年多,通過直播教太極拳,收穫了全國7.7萬的粉絲。同時,她也是專業太極拳教練員,從2003年學習太極拳,至今已經18年。
“非典型”學太極之路
周秋芳年輕時是一名公司職員,過着朝七晚五的生活。然而,由於脊椎出現問題,她不得不放棄工作在家休養。一年後,身體有所好轉,她輾轉來到店口成為一名業務員,每天奔波在外。
2003年,一場非典型肺炎突如其來。“當時倡導全民健身、開門開窗、出去鍛鍊,我媽媽讓我去公園鍛鍊。”周秋芳説,正是響應號召,45歲的周秋芳開始運動。一起鍛鍊的朋友向她介紹了當時諸暨小有名氣的太極拳師傅王天龍,後來王天龍成了她的師傅。
一邊工作一邊陸續學習,三個月後,師傅要去黃岩參加比賽,周秋芳也跟着去了。
“在賽場上看到運動員的動作,太美了,太羨慕了。”那時的情景深深印在周秋芳的腦海裏,賽場上有一位男士打得非常好,比賽結束後周秋芳就去問他什麼時候開始學的,他説今年57歲,已經學了七年。“當時我心想自己47歲,再學七年才只有54歲,也一定能學好。 ”
她真正愛上了太極拳,下定決心苦練。師傅早晨5點半開始教,她5點就就到了,提前踢腿、練基本功。在家有空的時候,她利用窗台欄杆壓腿、鍛鍊筋骨,早也練晚也練……直到師傅鼓勵她去西安參加比賽,沒想到第一次就獲得了優秀獎,這更是激發了她學習的動力。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能否出功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勤奮、天賦與悟性。三年後,周秋芳因工作調動離開諸暨,去了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結束了跟師傅學習的生涯,但她的修行之路仍在繼續。
也許是應了那句話,只要你拼盡全力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你。45歲開始太極新人生,從來也不晚。她説,自己從一開始就不僅是奔着強身健體目的去的,她想像當時看到的運動員一樣,優雅大方地馳騁賽場。
從學生到老師
剛到東北沒多久,周秋芳又開始打太極拳了。8點上班之前,她有充足的時間鍛鍊。
最開始,她一個人在廣場上打拳,她的動作看似輕柔卻不失力道,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她練的是楊氏太極,具有拳姿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的特點,很適合中老年人學習。
在廣場上練到第三天,有兩位鍛鍊的人忍不住了,上前詢問,“你的動作真好看,能教教我們嗎?”周秋芳當然不吝於切磋傳授,便帶上了她們一起打太極。
慢慢地,這支隊伍從一個人到10多人,再擴展到30多人,這時周秋芳認識了當地的一名企業家。“她看我口頭教學很辛苦,就給我買了一個耳麥。也就是因為這樣偶然的原因,我走上了教太極之路。”
周秋芳自認是個性直爽火爆的人,但她在教學時的性格卻相反,可以不厭其煩地為學生演示,對每個學生都是手把手地教,不斷地糾正、示範,把四十多歲到七八十歲的學生全都“hold住”。
每天清早,周秋芳帶着一羣太極拳愛好者列好方陣,動作行雲流水、整齊劃一,成為廣場上一道靚麗風景。
隨着隊伍的擴大,她還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關注與支持,並得到一次去瀋陽體育學院學習的機會。“從那兒學習回來,我才知道什麼是大眾體育,之後更是一門心思學太極。”周秋芳説。
到2010年回諸暨前,周秋芳已經在齊齊哈爾成立了一個太極拳俱樂部,學員達1000多人。
2011年開始,周秋芳的女兒到大唐開了四年淘寶店,她也跟着到了大唐,打太極的習慣自然沒有停下。
還是像在東北一樣,她順暢自如的拳法吸引了其他鍛鍊的老太太,又有十多人跟着她學太極。
“一開始他們有個特點,喜歡聊天,練拳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周秋芳説,她認為打太極拳必須靜下心來,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她對學員們説,“你們如果要跟着我學,就不要聊天,要能堅持下去。”
現在,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100多人,他們每天早上6點相約大唐襪藝廣場,風雨無阻。練武既能強身健體,也豐富了他們的業務生活。2019年周秋芳帶領大唐的團隊參加浙江省太極拳比賽,還拿到了團體總分第一名。
打鐵還得自身硬,多年來,周秋芳一直沒有放棄在太極拳造詣上的追求,她還不斷參加培訓課,拓展個人眼界,靠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毅力,考取了楊氏太極拳中國武術七段證書、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證書等多個重量級證書。近幾年,她還被諸暨老年大學聘為太極拳老師。
玩轉快手直播
最近,周秋芳的行程特別滿,每天早上5點起牀,5點半開車去大唐,6點開始打太極拳,上午還要去醫院照顧住院的爸爸,下午自己剪太極拳視頻發作品,晚飯後直播,一直到晚上11點半睡覺。但她好像不知疲倦,由於多年的太極鍛鍊,年輕時腰椎不適、身體易乏等情況早已消失不見,朋友都説她的精神狀態像換了個人似的。
“連麥”“PK”“老鐵”……説起直播,周秋芳講了很多網絡用語,儼然是一個有經驗的主播了。她講着一口清晰流暢的普通話,聽起來還帶着點兒東北口音。每晚直播成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8點前她會換好練功服,準時開始。
可回想起直播的第一天,周秋芳用手忙腳亂形容。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打斷了她多年雷打不動外出練拳的生活。“當時我在家裏沒事幹,女兒也不能復工。後來女兒提議説,媽媽,我給你開個直播賬號吧”。
第一次打開直播攝像頭,周秋芳站在手機的前面,女兒就坐在旁邊的沙發上拿了另一隻手機盯着直播間指導。“媽媽,已經有20個人在線了,可以開始講了。”
周秋芳當時覺得對着一隻手機自言自語很奇怪,像神經病似的,在鏡頭前不知怎麼辦。
“媽媽,你看有人來了,就和他們講,你們想學太極拳嗎?就按你平時教的內容講,再回答評論的問題。”女兒適時給予引導,還會在旁邊用馬克筆提示關注點贊。
周秋芳心態年輕、人又開朗,很快熟悉了直播流程,後來女兒出門工作,她也能獨自開播。互聯網讓她感到新鮮,每一條評論她都會仔細地看並給予回覆,時間久了,她還能直接叫出直播間熟悉的ID。
“一開始有告訴親友、學員們你在直播嗎?”記者問。
“其實到現在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呢。”周秋芳回答,女兒跟我講,我如果在學員羣裏一説,他們肯定會來支持的,一開始就能有幾百人,上千人在直播間裏面,但他們都是會打拳的,不一定會認真看直播,真正的鐵粉要一點一點積累出來。
雖然聽不明白女兒説的粉絲運營,她還是這樣做了。在直播的時候,她會特別耐心,只要評論裏有人問,她就會兩遍三遍地解釋,直到對方理解為止,粉絲們常誇她脾氣好。除了每天直播,她還在個人賬號上發太極拳作品,吸引更多人關注,其中有多個視頻的閲讀量達30W+。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通過互聯網公益教太極拳,她的粉絲達到了7萬多人,每天晚上也有穩定的300人左右觀看直播。
今年2月13日,她舉辦了一場開播一週年的慶祝儀式。她還提前3天預告,讓粉絲做好準備。當天,她第一次使用連麥功能。“太神奇了,和對面的人都不認識,可以連麥,一起聊天。”她驚訝地説。
連麥的粉絲裏有的分享學習心得,有的分享對直播的感受,“周老師,跟你學拳以後我身體好了很多,現在還拉上了我老公一起學。”一位連麥粉絲説,還會介紹更多朋友一起來學。令周秋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男粉絲,在簡單自我介紹後,屏幕裏響起了馬頭琴的聲音,他演奏了一首草原歌曲。表演結束,屏幕中彈出各種鼓掌的特效……一場慶祝下來,屏幕前的大家都覺得意猶未盡,已經開始期待2週年的時候了。
“網絡的力量太大了,通過直播,我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周秋芳説,她還和粉絲們相約,等疫情結束,可以一起全國“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