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數風流人物)許海峯:一槍定乾坤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題:許海峯:一槍定乾坤

  新華社記者林德韌、趙建通

  舉槍,瞄準,擊發……

  在1984年夏天的洛杉磯,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峯在奧運賽場上射落金牌,至此,中國體育史豎起了一座重要里程碑。已經走過近百年曆程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終於迎來了中國人登上冠軍領獎台的時刻。

  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在頒獎時對許海峯説:“今天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一天,我為能親自把這塊金牌授給中國運動員而感到榮幸。”

  歲月如梭,這段珍貴的歷史,被一代代體育人反覆傳頌。

  如今已經退休的許海峯,對近40年前的那次奧運會依然記憶猶新。他當時以為,奧運冠軍與其他世界比賽的冠軍區別並不大。那是他第三次出國比賽,前兩次的亞洲錦標賽和奧運會測試賽,他都拿了冠軍。“國旗也升過了,國歌也奏過了,所以這種感覺也比較熟悉。”

  許海峯迴憶,自己當時就是一頭“初生牛犢”“沒見過老虎的厲害”,那場比賽他是最後一個完賽的運動員,當裁判告知他去領獎時,他才知道自己拿了冠軍。

  “雖然我知道射擊是第一天而且是上午打的,是我們項目的第一塊金牌,但我並不知道它是我們整個國家的第一塊奧運金牌。”他説。

  賽後,他逐漸感覺到這塊金牌沒那麼簡單。洛杉磯華僑的輪番慶祝,歸國後的熱烈歡迎,都讓他受寵若驚。他聽媒體朋友説,刊載他奪冠消息的報紙都賣空了,他頓時感覺“頭皮都麻了”。

  這枚奧運金牌來之不易。當年,國內的訓練條件比較艱苦,許海峯接受專業的射擊訓練時間也不長。對於那段歲月,他説:“那個時候中國還是改革開放初期,比較窮,我來自安徽,那就更窮了,當時整個省隊只有兩支進口槍,誰去比賽誰才能用,子彈也是,進口的子彈比較稀缺,每個人都有定量。”

  省隊的訓練場冬天沒有暖氣,射擊項目又必須長時間把手露在外面,因此許海峯得了凍瘡。後來,他入選國家隊,帶上糧票、伙食費和自己用的槍,來到北京。北京雖然更冷,但訓練條件有所改善,冬天,訓練場會有一個很大的火爐保證場地温度,他才不再受凍瘡折磨。

  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許海峯,在訓練和比賽之餘喜歡去逛超市,“那個時候兜裏就揣了30美元,也買不了什麼東西,看到發達國家的市場好,超市裏面東西多,路上車多。”許海峯迴憶道。

  成為奧運明星後,許海峯承受了更大的壓力,他在拿金牌後能不能繼續保持狀態,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從洛杉磯奧運會回來之後的全國錦標賽是他射擊生涯中壓力最大的一場比賽。他從美國回來不久就重新投入訓練,踏踏實實練了幾個月,最後比奧運會成績還多出兩環。在那以後,許海峯在射擊圈裏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

  奧運會之後,許海峯又當了十年運動員。退役後,他作為教練也屢有亮眼成績:1996年奧運冠軍李對紅和2000年奧運冠軍陶璐娜都是他的弟子,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他作為射擊隊總教練,率隊一舉拼下4枚金牌。

  作為一名運動員,許海峯直言自己是幸運的。“當運動員真好,國家給你搭建了這麼好的平台,你只需要打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然後國家還給你榮譽和獎勵,所以我一直對自己説必須努力。”他説。

  許海峯説,新一輩運動員最需要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為國爭光的精神,在競技體育當中是有用的,因為競技體育需要挑戰極限,如果沒有一股精神支撐,很容易堅持不下去。現在訓練條件和科學訓練的水平都比過去好得多,所以現在的運動員要是再有過去運動員身上的那股精神的話,出成績應該會很快。”

  退休後的許海峯依然忙碌,他説,他會把他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把體育精神傳承下去。(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8 字。

轉載請註明: (奮鬥百年路 啓航新徵程·數風流人物)許海峯:一槍定乾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