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界不得自封“大師”:“約架導流”的把戲該下台了

  專欄

  

  “假大師”氾濫,既是利益驅動,也有一股反對武術現代化的逆流。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家有家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7月9日,中國武術協會發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 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其中提出:不得自封“大師”“掌門”“正宗”“嫡傳”等稱號。“不得以武術拳種、門派名義參加綜合格鬥、自由搏擊等搏擊類賽事,不參加不分項目、性別、年齡、體重級別等不規範賽事活動。”

  作為指導和管理中國武術界的“武林盟主”,中國武協的這封倡議書直指武術界近年來出現的一些亂象。

  例如,一些偽大師、假掌門為了追逐個人名利,隨意自創門派、自封稱號混跡於行業中,以魚目混珠之行、做坑蒙拐騙之事,攪亂武術市場,嚴重破壞了中國武術的形象。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通過“約架”等方式進行商業炒作。

  從解放初期,中國武術協會和各地武術協會、武術院等正規武術組織就明確提出要革除舊時代的“大師”“嫡傳”“正宗”等糟粕,推倒以“師徒行會制”“江湖會黨制”等為基礎的武術封建禮教制度,推動全面的武術現代化改革。

  至1978年,各地武術協會恢復活動後,全國武術界又以各地武協為核心,組織全國對武術文獻、拳種的整理傳承,通過訓練專業武術隊伍、管理羣眾武術組織、舉辦對外交流和賽事活動,大力推進武術改革,拉近了中國武術和世界武術格鬥運動的距離。“大師”“嫡傳”“正宗”等“舊詞”,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銷聲匿跡。

  但近10年來,由於武術市場逐漸開放和國家大力扶植優秀傳統武術政策的利好,本來用來活躍武術行業的政策,卻被部分不會武功的投機分子冒充為“武術大師”用來炒作牟利。

  他們叫囂“自創神功”“反對武術改革”“只服祖師爺”“武術越古越好”的歪理邪説,自創各種光怪陸離的門派,拉大旗作虎皮、沒有武功靠嘴吹,不僅誤人子弟,也屢屢出醜。這使得中國武術的形象嚴重受損。

  曾有武友寫詩為證:

  當今武林太荒誕,不修真功練秀拳。

  鋪天蓋地假把式,大師高人隨處見。

  互相吹捧提名氣,一心一意只為錢。

  私設門派很簡單,都是天下第一拳。

  供個牌位抬門檻,編點材料成家傳。

  身披八卦持佛塵,儼然大仙下凡間。

  師父自吹徒弟喊,唯有自己是真傳。

  功夫深淺尚不提,為啥練得膝蓋殘?

  腹中大球天天轉,陶醉勝似抽大煙。

  神功無敵俯天下,就是不敢戰泰拳。

  特別在2017年後,一些武術假大師的“賣醜賺流量”的江湖把戲,更是激起了全國武術人的反感,無論行業內外,“假大師”們都已成為眾矢之的。“假大師”氾濫現象背後,暴露的是近十幾年來武術行業的規範疏漏,甚至是一股反對國家武術改革、反對武術現代化的逆流。

  行業監管不規範,導致不懂武功、沒有武術段位、執教資格的“假大師”招搖撞騙,受損的是武術的形象、消費者的利益,更損害了那些真正講技術、老老實實在教學和習武的武術從業者的利益。劣幣驅逐良幣之下,政府的扶植力量和市場的購買力也流入了“假大師”的腰包,讓好人吃虧。

  此時此刻,中國武術界也該到了立規矩的時刻,要用更嚴厲的、有約束力的行業準則規範武術市場。只有先做規矩,才能立下方圓;只有列出規範,才能讓真正的武術從業者獲得政策紅利,安心教學和習武,中國武術市場才能進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和有序發展,從而實現業界可持續發展。

  就此看,武協明確不得自封“大師”,就是在立規矩,也是頗具針對性的糾偏。

  在此也期望,那些“假大師”的路子越走越窄,“約架導流”的把戲也早些下台。

  □李曉棟(上海市武術協會會員,作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4 字。

轉載請註明: 武術界不得自封“大師”:“約架導流”的把戲該下台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