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起是一種能力,
輸得起才是一種格局。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1
9月21日晚,關於馬龍與樊振東比賽的相關話題,佔據了好幾個微博熱搜。
在全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中,樊振東在比分懸殊的情況下力挽狂瀾,最終以3:1的比分戰勝馬龍,幫助廣東隊奪得金牌。
而就在兩個月前,東京奧運會男乒決賽上,馬龍才剛剛衞冕冠軍,成為奧運5金歷史第一人。
曾經的冠軍落敗,眾多記者紛紛上前採訪,面對鏡頭時馬龍卻很從容:
這場比賽雙方都發揮出了很高的水平,競技體育有輸有贏,不到最後一個球不知道結果是什麼樣。今天樊振東做到了他該做的,所以他配得上贏得這場比賽。
簡短的一段話,格局盡顯。
網友們也紛紛點贊:“不愧是龍隊,格局打開。”
頂着冠軍的光環,奪得奧運5金後即刻敗北,換做旁人,難免感覺挫敗。
但馬龍卻依舊謙遜平和,輸了比賽,還不忘真心讚美對手。
這不僅只是輸得起,而是一份很高的涵養。
有句話説得好:一個人是否輸得起,暴露了他的格局。
一個人境界越大,心胸越開闊,越能坦然面對人生的成敗。
2
前不久,在東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比賽中,中國選手孫穎莎4:0戰勝了日本選手伊藤美誠。
落敗的伊藤美誠,滿臉鬱悶,甚至在賽場上就落下淚來。
在賽後的採訪中,她還繼續抱怨:“跟孫穎莎這場比賽,我只發揮了20%到30%的實力,如果我發揮全部實力,未必不能戰勝中國選手。”
言辭之間,滿是自負和不甘,就是不肯承認自己技不如人。
其實,只要參與競技,就一定有輸贏。
贏得起是一種能力,輸得起才是一種格局。
2012年,陳一冰帶領中國體操隊征戰倫敦奧運。
最後中國隊以275.997分的好成績,奪得桂冠。
這也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隊再次獲得奧運會團體冠軍。
但在之後他的個人單項賽中,他卻遭受了不公正待遇。
男子體操吊環決賽,陳一冰率先出場,比賽時也發揮得十分出色。
結束比賽後,他穩穩站在那片紫色體操場地上,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裁判也打出了15.800的高分。
就在大家都以為陳一冰勝券在握時,裁判卻宣佈,冠軍屬於巴西選手納巴雷特--他在比賽中出現了一點瑕疵,但得到了裁判打出的15.900的高分。
0.1分的差距,讓陳一冰丟掉了金牌。
對於28歲的陳一冰來説,這是他退役之前的最後一場比賽,拼盡全力卻落得這樣的結局,難免令人遺憾。
但得知結果後,他幾乎全程都是笑着的。
他先是平靜地掏出之前準備好的慶祝橫幅,在對現場觀眾致謝後,又走到金牌得主面前表示祝賀。
頒獎典禮上,他昂着頭,親吻着銀牌,為對手鼓掌……
賽後陳一冰接受採訪時説:
“説實話我現在很心痛,但我贏得起也輸得起,這次倫敦之行並沒有遺憾。”
陳一冰雖丟了金牌,卻憑藉自己的風度贏得了人心。
倫敦奧組委曾在答記者問時説過這麼一段話:
“體育教會人如何去贏,也教會人如何體面且有尊嚴地去輸。”
人生在世,誰都想贏得漂亮,卻很少有人能輸得體面。
3
順境時春風得意,一朝看盡長安花固然愜意,但生命中總會有挫折、落敗,事與願違。
如何與失敗和解,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上學的時候,總有同學成績比你好,工作以後,也總會有同事比你業績好。
生活中有那麼些人,看到別人有所成就,不是想着如何去提高自己,而是在背地裏惡意中傷。
作家劉震雲説,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一旦有了勝負心,那就是輸家。
輸不起的人,往往自傷而不自知。
職場作家Jenny喬曾寫過這麼一個故事。
她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打羽毛球。
同班同學裏,有個羽毛球打得特別好的男同學,每次打球時,他都充當教練的角色。
他是個很要強的人,所以什麼事都要做到極致,據説,他為了進校隊,還找了專業教練,訓練的時候也非常刻苦。
然而有一次,他卻被自己的徒弟--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打敗了,這個小師弟練習羽毛球,才不到2個月。
原本只是一場普通的選拔賽,沒想到這位男同學竟然運用各種手段,對小師弟打擊報復。
他慫恿其他人孤立小師弟,練球時故意不叫他。
他做助教的那門課,小師弟掛了科。
他做副會長的社團,也公然把小師弟拒之門外。
Jenny喬説,這件事給她的印象很深,因為之前她覺得這位同學是個特別厲害的人,學業有成,又是社交好手。
可沒想到,他輸不起的樣子,這麼難看。
文章最後她這樣寫到:
“贏的時候,很多人會風度翩翩地感謝對手。但願意承認自己輸,並且輸了也不自暴自棄,才叫風度。”
誠然如此。
人生有起有落,沒有人能一直贏,也沒有人會一直輸。
而一個人面對輸贏的態度,背後藏着他的層次和境界。
層次低的人,會為一時的輸贏而忿忿不平,喜歡為難別人,也為自己挖了坑。
境界高的人,都有寬廣的胸襟,提高自己的同時,也願意成全他人。
看過關於諾貝爾的一個故事。
諾貝爾小學的時候,一直是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獲得。
有一次,柏濟生了一場大病, 請了長假休學在家。
有同學替諾貝爾感到開心:“柏濟生病了,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
但諾貝爾卻並沒有因此暗自竊喜, 反而將在學校整理的筆記,全部寄給了卧病在牀的柏濟。
學期末,柏濟還是第一名,諾貝爾也依舊是第二名。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記住了那個卓越的化學家,知道了以他命名的諾貝爾獎,卻唯獨很少有人提及曾經的那位第一名。
很多時候,人生並不是一場競技賽,不必非要爭個你死我活。
跳出輸贏的狹窄視野,反而能看見更廣闊的天地。
作家劉潤説:“一個人的認知深度,決定他的人生高度。”
格局大的人,能戰勝人性的弱點,把失敗當做歷練,抱着欣賞、學習的眼光看待強者,用坦然的心態看待輸贏。
因為在他們眼裏,進步是沒有止境的,而敢於認輸,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往往是一個人走向優秀的起點。
▽
周國平在《只有一個人生》裏寫:“人應該具備兩個覺悟,一是勇於從零開始,二是坦然接受失敗。”
生活總是起起落落,學會坦然面對失敗,才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修行。
點個【贊吧】,願我們勇敢接受無常,坦然面對成敗,以終為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