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陳建新在天壇公園傳遞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新華社記者 夏一方 攝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李德欣、邰思聰)3月2日下午,北京天壇公園,全場觀眾的期盼中,9處火種共同匯聚成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火種。中國輪椅冰壺隊員陳建新,成為在此傳遞冬殘奧火炬的第一棒火炬手。
“火炬將我內心的火點燃了,傳遞火炬就是向他人傳遞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陳建新説,隨後他馬不停蹄回到冬殘奧村,為接下來的輪椅冰壺比賽做準備。
2010年,年僅18歲的陳建新剛剛步入社會,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導致他高位截癱,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我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陳建新坦言,隨後兩年的治療和復健不見起色,他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誰也不見,甚至不配合醫生。父親帶他四處求醫,頭髮短時間內變白;四目相對時,陳建新心中常常有種説不出的滋味。
3月10日,中國隊選手陳建新(左二)在北京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循環賽中擲壺。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一天晚上,陳建新想去廁所又沒法自主行動,只能讓八十歲的爺爺奶奶將他架起。看着他們花白的頭髮和蹣跚的腳步,陳建新感到十分愧疚,在心中暗暗發誓,要活出另一番模樣。
“生命中的偶然,是否就讓命運無法改變?災難降臨了,是否就只能隨波逐流?”他想通了一切,決定直面生活的艱難困苦,讓微笑代替痛苦,讓進取代替沉淪,讓振作代替失意。
在延慶區殘聯的幫助下,陳建新來到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身高臂長的他選擇練習輪椅擊劍項目,不過這項運動在中國起步較早,選手水平普遍不錯,陳建新體重輕、力量跟不上,越練越沒有信心。
2014年,北京組建輪椅冰壺隊,陳建新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轉了項目,成為一名輪椅冰壺運動員。
大理石材質的冰壺重達40斤,要坐在輪椅上用2米長的推杆推擲,對手臂和腰部力量要求很高,發力稍有不慎就會摔倒。
中國隊選手陳建新(左)在北京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循環賽中幫助隊友閆卓扶着輪椅(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對普通運動員來説的一個簡單動作,對於我們肢體殘疾運動員來説,常常需要無數次重複練習才能掌握。”陳建新説,由於下肢沒有知覺,冰壺訓練場的温度又特別低,長時間在低温環境下訓練,凍傷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陳建新與隊友在全國殘運會上獲得冠軍。2017年,他入選中國輪椅冰壺隊,備戰平昌冬殘奧會。
帶着為國爭光的信念,陳建新和隊友克服低温、傷病等困難,在平昌冬殘奧會上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決賽,遇到了實力強勁的挪威隊。那是一場從始至終緊張焦灼的比賽,雙方以5:5進入了加時局。
“當時非常緊張,我作為三壘十分關鍵。”陳建新回憶,他細微挪動了幾下輪椅,瞄準點位,計算推杆的力度,然後果斷揮臂、出手,冰壺劃出了美妙的弧線,滑入大本營,準確旋進紅心。
最終,經過團隊默契配合,中國輪椅冰壺隊擊敗對手,冬殘奧會的歷史上首次響起中國國歌,五星紅旗在賽場上冉冉升起。
“平昌奪冠已成歷史 從零開始奔向北京”,在北京順義的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內,巨大橫幅下,陳建新又進入了北京冬殘奧會的備戰週期。今年2月21日,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陳建新再次入選中國輪椅冰壺隊的最終大名單。
3月10日,中國隊選手陳建新(左)在北京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循環賽中擲壺。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冬殘奧會開幕式上,陳建新作為殘疾人運動員代表宣誓。當天,他91歲高齡的奶奶特意穿上喜慶的大紅色外衣,和家人一起全神貫注地守在電視機前。當看到孫子發言時,奶奶的眼中充滿了自豪和欣慰,幸福的笑容掛滿眉梢。
開賽以來,中國輪椅冰壺隊在經歷開局兩連敗後,連續贏下多場比賽,逐漸找回狀態。陳建新和隊友也希望能在家門口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陳建新覺得,體育給了他希望,冰壺給了他“新生”,他在體育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我希望能用更好的成績報答家人,以及那些曾經給予我幫助、與我共渡難關的人。”他説。
陳建新曾在做冬奧宣講時説:“人生,或許就是一段段痛苦的過程連接而成。和苦難結伴而行,我們才能更加體會到幸福的美好;和苦難結伴而行,我們就會懂得更好地把握現在,珍惜擁有;和苦難結伴而行,生命或許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