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百科丨梅開二度,1976年冬奧會再次來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馮子涵
1976年舉辦的第12屆冬奧會,再次來到了奧地利小城因斯布魯克,此前的第9屆冬奧會就在這裏舉行。然而,此前參與舉辦冬奧會的競爭城市中,並沒有它的存在。
本屆運動會原先的主辦者是美國的丹佛,它在與加拿大温哥華、西班牙格拉納達、芬蘭拉提和瑞士錫昂的競爭中,贏得這屆主辦權,但丹佛所在的科羅拉多州州民,以及丹佛的市民都反對政府發行公債來籌集冬奧委會舉辦資金。丹佛於是在1972年11月15日向國際奧委會表示放棄本屆冬奧會的承辦權。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隨即向國際奧委會遞出申請,願意接手。1973年2月4日國際奧委會決定,把這屆冬奧會交給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舉辦。因此,該市便成了繼聖莫里茨後第二個兩次召開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本屆冬奧會吉祥物是奧地利山區圓圓滾滾的雪人,戴着泰洛爾人帽子,加上胡蘿葡紅紅的鼻子,造形非常討喜,象徵着純潔的奧運。
應邀參加本次盛會的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運動員1123人,其中女子231人,男子892人。首次參加的有安道爾、聖馬力諾,中國台灣也派出了18名男運動員參加了本屆比賽。競賽項目略有變化,新增了冰上舞蹈和男子1000米速滑,另外,女子3×5公里接力由3人改為4人蔘加,即4×5公里接力。項目總數為6大項37個單項。
大會於1976年2月4日至15日進行。2月4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按慣例在主體場燃起了奧林匹克火焰。但與其他會址不同的是,主會場設有兩個火焰塔,一個是12年前的,一個是新建的。開幕式上,首先由奧地利的雪橇運動員約瑟夫•費斯特曼特爾點燃了新建塔上的火焰,然後再由他的同胞、高山滑雪運動員克里斯特爾•哈斯點燃了舊火炬塔。
這次,創造歷史的項目是雪橇。該項目雖然列入冬季奧運會時間較早,但無論有舵雪橇還是運動雪橇,在世界各地開展並不廣泛,每屆比賽,特別是近幾屆,主要是歐洲國家參加,而且經常是一國派兩個隊。本屆雪橇賽中,民主德國、聯邦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包下全部男女5個項目的前六名,而成績更勝一籌的民主德國又囊括了全部金牌,這在冬季奧會史上是沒有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