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官方公佈了本賽季常規賽MVP候選名單,5人上榜沒有郭艾倫。聯盟規定球員入選條件之一,參加常規賽比賽場次必須達到36場(含)以上。“大侄子”只出戰35場,不符合硬性規定,落選無可非議。既然無冤,為何鳴鼓?且聽毒sir慢慢道來。
1.郭艾倫上榜也難取勝
郭艾倫算是CBA頂級本土後衞,本賽季場均貢獻20.3分3.7籃板5助攻1.5搶斷,帶領遼寧隊斬獲常規賽第三名。“這樣的梟雄以一場之差落選,不免令人心生遺憾,所以提議聯盟更改評選規則?”當然不是。郭艾倫即便上榜,也恐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一個考核球員實力的數據叫“個人綜合技術指標”,通過簡單粗暴的加減乘除得出一個綜合值。按照公式郭艾倫綜合得分19.5,換算成“小分”0.56。與5位候選人相比,郭艾倫僅有“小分”能壓過胡金秋和韓德君。按照過往經驗和綜合因素,“大侄子”大概率只是陪跑員。
所以毒sir並非為了打抱不平才提議“改進規則”,而是期盼打破中鋒獨攬MVP的霸權,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2.本土後衞受限難有作為
CBA成立至今共誕生14位常規賽MVP,純正後衞僅有胡衞東一人,獲獎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離籃筐越近越有機會得分,中鋒球員自然更易取得漂亮數據,理所當然成為常規賽MVP霸主。本賽季MVP候選名單上的5位佼佼者,全是大個子中鋒球員。良才善用,能者居之。中鋒當選MVP沒有問題,可後衞們真沒資格入選嗎?
本賽季不缺乏符合評選場次條件的優質後衞,比如最近大放異彩的吳前和孫銘徽。前者複賽階段場均數據上漲了3成,後者場均助攻7.1榮登本土助攻王。不過依照“個人綜合技術指標”公式計算,兩人“小分”分別為0.38和0.47,遠不及5位候選人。可考慮聯賽環境,他們其實沒那麼慘淡。
如今CBA球隊十分仰仗外援後衞,他們身體壯速度快,相對本土後衞能力更勝一籌。本賽季場均得分破30的外援共有8人,其中5人司職後衞。再看看本賽季場均助攻榜前5名,本土後衞只有孫銘徽一人。能力強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會佔據大量球權。本賽季得分王的約瑟夫·楊,使用率38.5%全隊第一、聯盟第四。即便是兵多將廣的廣東隊,馬尚·布魯克斯使用率(31.3%)也是全隊第一。
若是給予本土後衞充足的球權,他們也能激發潛質打出驚豔表現。複賽前的孫銘徽,場均貢獻16.2分5.3助攻2.9搶斷,複賽階段場均數據升至18分9.9助攻3.3搶斷。還有吳前,重啓前場均貢獻15.1分4助攻1.9搶斷,重啓階段場均砍下20.3分7.2助攻2.8搶斷。不可否認,本土後衞即便有了球權,也不能完全與外援抗衡。但放開手腳的賽場表現,不足以換一張常規賽MVP入場券嗎?
3.點燃希望激勵球員前進
MVP是常規賽個人最高榮譽獎項,即便只是入圍提名也是極高的肯定。可參照現有評選規則,本土後衞別説脱穎而出,就是拿張入場券都難上加難。這就好比有通天本領的孫悟空,怎麼衝頂五行山,換來的都是失望。可當得知有個救星唐僧時,孫悟空便有了再鬧天宮的魄力。而改進MVP競選規則的目的,就是為其他類型球員製造努力拼搏的希望。
希望能提升積極情緒、增加控制感,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特別是在困境之中,希望常常能成為突破自我的動力。誠然,希望不可避免會破滅,但為之奮鬥的過程仍然值得尊敬和驕傲。電影《肖申克救贖》中的主角安迪·杜佛蘭,還有“奧斯卡專業陪跑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正是在一次次失敗中點燃希望,為之奮鬥最終如願以償。
4.扶持控衞助推男籃前進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改進規則有助推中國男籃前進的意義。後姚明時代的中國男籃,勉勉強強還能撐起亞洲霸主的名號。可是放在國際賽場上,真就不值一提了。中國男籃連續兩屆奧運會(倫敦和里約)小組賽五戰皆敗,算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戰績,已在奧運賽場上吃到12連敗。而在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中國隊坐鎮主場還手握“上上籤”,仍未能拿到直通東京奧運會門票。
中國男籃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缺少姚明這樣的BUG球員,又或是無名教頭帶隊技戰術陳舊等。但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男籃沒能打出團隊籃球。歐洲球隊為何能對抗美國男籃?靠傳球製造空間打團隊攻防戰。中國男籃唯有模仿歐洲球隊,才可能在世界籃壇站穩腳跟。而要實現這一切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有一個會組織串場的控衞。
郭艾倫是國內頂尖控衞,即便去年世界盃啞火,他的能力仍毋庸置疑。只是他偏美式的技戰術風格,恰好不適合國際賽場。拉不開空間的情況下,無法依靠身體力量突破攻筐。並且弧頂突破還要二次運球,防守球員容易抓住機會攔截。絕招成了擺設,就別談什麼控場傳球了。如某些球迷所言,國際賽場上的郭艾倫,充其量只能是個運球后衞。
郭艾倫技術已經定型,即便針對性訓練也只能微調,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道理。所以中國男籃需要挖掘培養更多優質後衞,改進常規賽MVP競選規則,則是不可或缺的激勵手段之一。至於怎麼改,不妨在“個人綜合技術指標”公式中加入效率值,提升綜合得分的科學性。當然,這事還得西裝革履的大佬們説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