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寄清風②丨小手拉大手 給媽媽的一封廉潔書信
導讀國無廉則不安,家無廉則不寧。家書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家教的重要載體,一紙家書情止於筆而溢於紙,點橫豎撇捺之間流露出延綿的牽掛與殷切的囑託,傳遞了脈脈温情。對黨員幹部來説,一封封廉潔家書連接親情、承載
導讀國無廉則不安,家無廉則不寧。家書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家教的重要載體,一紙家書情止於筆而溢於紙,點橫豎撇捺之間流露出延綿的牽掛與殷切的囑託,傳遞了脈脈温情。對黨員幹部來説,一封封廉潔家書連接親情、承載
轄區青年參觀了“大武漢1938”及紅色廉政書法展,在一封封抗戰家書中感受赤誠情懷。 “這件毛背心穿越八十多年的時光,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它見證了董必武在戰爭時期救國救民的艱苦鬥爭,它見證了一代偉人
“小小家書實現了我們和兒子的另一種團聚,讓我感受到税務部門對我們家屬的濃濃關心和牽掛。”9月7日,重慶市大足區税務青年張峯在山東的媽媽,收到了一封跨越1700公里的特殊“家書”。在青海,大足區税務家屬
梔子花香,離別情濃。6月的校園裏瀰漫着離別的味道,百日誓師的震天吶喊彷彿還在耳畔迴響,高考戰場歸來的學子又迎來盛大的畢業典禮。6月22日7時30分,踏入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
通訊員 袁靜雯家書,這個古老又温情的情感傳遞方式,已延續數千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親子關係,激發廣大青少年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報效祖國,泰山區第二實驗學校在家庭教育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家書中的深情,家人才能讀懂,伊能靜年初二寫滿孃家思念的這封雲端家書,中華兒女都能讀懂,因為文字裏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團圓渴盼,我們身上都有,都刻骨銘心,都魂牽夢縈。
古人教子育女都有自己的一套特別的方法,特別是那些名門望族,更形成了自己的門風,能給後代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那古人的家風都有什麼可取之處呢?今天就來學習一下!《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張與茁 漆麟鞭炮聲中,轉眼已至大年初二。封面新聞自1月25日重磅發起的“全球徵集·三行家書”活動仍在火熱進行中,該活動面向全社會徵集三行家書,致敬異鄉親人。自活動上線以來,
本文轉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大年三十,天問一號發回第二封“家書”,稱自己“離家200余天,跋涉4.75億公里”,已進入環火軌道。藉此機會給“家人和全國人民拜年,祝大家牛年大吉”。信末,還祝即將登上
1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一封來自援漢醫生的特殊家書》的報道。“此刻,我正在美麗的內蒙古給你們寫信,是因為知道你們一年一度的春運大考就要來臨,希望你們能把戰‘疫’時無私奉獻的精氣神再度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