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説文解字】up主,我喜歡的樣子他們都有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 “時光的河入海流,終於我們分頭走……” “你總説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分東西……” 每當聽到這些歌,很多人都會想起自己的畢業季。最近,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舉
【來源:團結報團結網】 “時光的河入海流,終於我們分頭走……” “你總説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分東西……” 每當聽到這些歌,很多人都會想起自己的畢業季。最近,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舉
“如果你要看元朝的衚衕,最好看南鑼鼓巷,南鑼鼓巷是保存元大都衚衕最好的地方……”鏡頭裏的孟凡人,背有些許佝僂,講到興起時,常常挺身向前,兩眼放光。孟凡人在家中錄製視頻,受訪者供圖文丨新京報記者 陳亞傑
去年年底入駐抖音等短視頻平台,全網粉絲總數超過130萬——社交媒體上的“科普老頑童”、同濟大學85歲的汪品先院士“火了”! 走在路上,時常遇到年輕人拉着汪爺爺求籤名合影;晚上講完課,他冒雨騎車
“現代科學是在文藝復興中產生的,科學和藝術的共同點,都是創造思維、創新衝動。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中文理分家,科學與文化中間存在斷層,而斷層的犧牲品就是創新!”3月10日晚七點,同濟大學逸
圖説:外灘教育論壇科創專場現場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做一名科學家,需要什麼樣的潛質?怎樣讓青少年時代的好奇心保持得更長久些?中小學生參加科學探究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12月13日上午,外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