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之愛唯簡牘,一生所繫在冷門,武大“文科院士”陳偉研摩竹簡補青史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偉。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學人簡介:陳偉,1954年3月生,簡牘學家。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9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簡帛研究中心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陳偉。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學人簡介:陳偉,1954年3月生,簡牘學家。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9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簡帛研究中心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圖①:長沙郡太守發往臨湘縣廷的下行文書,形制為合檄(部分)。 圖②:五一簡中的保任文書。 圖③:申請設置“例亭”文書的正面。 圖④:申請設置“例亭”文書的背面。 圖⑤:“本事”籤
沒有手機、平板、電子書之前, 書籍都是紙質的。 那紙張發明之前, 書長什麼樣? 紙張問世以前, 簡牘是我國書籍的主要載體。 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片、木片等材質上, 用絲、麻等編製成
秦漢時,公務文書寫在竹簡上,傳遞前都會將竹簡捆紮妥當,在結繩處使用封泥,並蓋上相關印璽,以防私拆,這種方法稱為“封泥”。封緘時用繩子在簡牘外捆紮繫結,繩有縱有橫,有十字形,以橫者為多。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