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在晚清算是比較能打的名將,他們所取得輝煌之戰績也是有目共睹。就拿石達開來説,在西征形式急轉直下,曾國藩率主力直逼九江城下之時,他硬是逆襲成功,擊敗了湘軍水陸兩師,逼迫曾國藩投水自
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在晚清算是比較能打的名將,他們所取得輝煌之戰績也是有目共睹。就拿石達開來説,在西征形式急轉直下,曾國藩率主力直逼九江城下之時,他硬是逆襲成功,擊敗了湘軍水陸兩師,逼迫曾國藩投水自
湘軍名將李續賓攻陷安徽舒城之後,胡林翼致函警告,力勸休整。亦有幕客向他建議:“今久行軍疲,屢勝則驕。克城留屯,不足以為聲援;不留軍則後路空虛,且阻塞,必敗之道也。宜還桐城,合都軍攻安慶,則水陸馬步相輔
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分裂,洪秀全先後誅殺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逼走石達開,史稱“天京事變”。1858年,清軍趁太平天國發生內亂,元氣大傷之際,重建江南、江北大營,繼續圍困天京。天京事變之後,
來源:頭條號“陳大舍”開門見山地説,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就是“天京之變”。之所以會有這種“兄弟難當”式的蕭牆禍起,除了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之間的個人恩怨外,更根本原因則是太平天國的一個體制問
忠王李秀成《自述書》中説:陳玉成非常講義氣,經常解救朋友于水火之中,義無反顧地幫忙;本人受困桐城、浦口,都是陳玉成出兵協助,才擊敗圍城清軍,奪取戰役勝利。陳玉成被俘虜時也説:哪裏有危險就去哪裏,哪裏清
1862年6月,英王陳玉成因拒絕投降清朝,在河南延津縣受凌遲處死,時年26歲。臨死之前,陳玉成對湘軍名將進行一番點評,認為堪稱對手的只有三人:李續賓、李孟羣、鮑超,“二李一鮑而已”。被陳玉成看得起的三
1、東王楊秀清説起太平天國,人們常常將洪楊並稱。洪是洪秀全,楊就是楊秀清(1823年?1856年)。在太平天國運動初期,洪秀全是政治和宗教領袖,而楊秀清則是軍事統帥。他原名嗣龍,廣西接平人,童年時父母
1858年,天王洪秀全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提拔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等青年才俊,繼續進行抗清鬥爭。青年將領走上前台,太平軍再次煥發戰鬥力,並在兩次大規模會戰中獲勝,一度中興了天國。這兩次會
有戰爭就會有犧牲,有戰爭也會有投降,被尊為“武聖”的關羽,也曾投降過曹操。太平天國組織也有很多人投降清廷,而且都是太平軍的高級將領。不過同樣是投降,結局卻各不相同。投降大清的高級將領有三個,一個是
黃文英在《自述書》中説,兩廣出來的都冊封為王,前後多達2700餘位。忠王李秀成《自述書》也説,天王洪秀全“封王太多”,這是太平天國滅亡10大因素之一,教訓十分深刻。封王太多,軍事指揮權不統一,只能被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