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衣物愁壞小學 郵費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愛心衣物愁壞小學郵費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2007年,為幫助貧困學生,攀枝花市米易縣得石鎮中心校在網上發帖,希望網友能為孩子們捐贈一些禦寒衣物,很快,愛心衣物就從四面八方寄來,為學校解了憂。8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一直沒有停止,學校收到的衣物越來越多,但這卻讓學校犯了愁。校方表示,學校也曾想要轉捐給其他需要的地方,但一年數十噸包裹,郵費昂貴無法承擔。

愛心衣物愁壞小學 郵費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獻愛心,捐衣物。這幾乎是每代人的童年都體驗過的“慈善模式”。不過,其實我們也很少去思考:那些被救助對象,他們也在變化,也在成長。世易時移,“愛如潮水”沒錯,但氾濫成災,終究也成了甜蜜的煩惱。

  11月23日,得石鎮中心校校長看着成堆的衣服發了愁,目前在學校存放的大概有2噸多衣物,另外,還有近1噸堆滿在郵政營業廳沒來得及領取。愛心衣物太多,就算當垃圾扔了,還得有個妥善的處理之所;而郵局就更痛苦了,本來地方就不大,這些衣物圈地而居,不派送出去就轉不開身了;校方若想轉增給真正需要的地方,郵費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更要命的是,“估計再過10年,還會有衣服寄來。”

  這樣的尷尬,其實對應着三重現狀:一是粗放的民間捐贈,必然要遭遇信息不對稱的結果。冷熱不均的,設局挖坑的,不一而足。對於每年新翻到“求助帖”的網友來説,遙遠的困頓就成了近切的求助。

  十幾年前的網帖,可能會在這種無力考證的“愛心接力”中,無限期地承續下去。二是求助容易,謝絕捐贈太難。困局是暫時的,一旦愛心湧流而紓解了眼下的困境,過多過濫的愛心資源,其實就陷入了一種低效而浪費的惡循環。從這個意義上説,求助者有必要“事後發聲”,通過既有的求助路線,告知問題已解的現狀——這等於給事前求助追加了一份有效期的聲明。

  更重要的是,民間慈善點對點的救助路徑很容易陷入“刻舟求劍”之悖謬。比如提及希望工程,很多人還是下意識地會想起“大眼睛女孩蘇明娟”,但20多年過去,她已經成為“一身碎花裙,一頭披肩發”的成熟都市白領。可問題是,即便是今天,初次看到這張招貼,還是有很多人想把錢捐給“照片上的小女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4 字。

轉載請註明: 愛心衣物愁壞小學 郵費又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