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改變了我的命運(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39))
旦增(右一)在帶領遊客登山。
資料照片
看着旦增黝黑的臉龐,聽他講述高山向導這個職業,這位和雪山打了多年交道的藏族漢子感慨道:“從自己爬山到帶大家爬山,登山改變了我的命運。”
有一個夢
“我登過珠峯,攀過冰川,還是西藏一家高山向導户外探險公司的負責人,現在我每年也帶隊去走走希夏邦馬大環線。”健談的旦增指着地圖,講述他今年的探險穿越計劃。
旦增的家鄉在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是一個總能看到雪山的地方。卓奧友峯、希夏邦馬峯……這些常見於地理教科書的名字,對旦增來説是窗外和曠野上可以遠眺的白色山尖。
“小時候放牛,我最喜歡眺望這些雪山,那時候就會想象登到這些高山上會是什麼感覺。”20多年前,初中畢業的旦增回到老家的一所鄉鎮學校擔任老師。在樟木鎮的中學裏,旦增遇到了實現夢想的機會。
“旦增,你不是想爬山嗎?西藏登山學校在招募學員,你有沒有興趣試試?”縣裏的老師跟他説,“有人替你報了名,你去試試看吧。”
旦增一瞧,這不正是給自己開設的專業嗎?從小就在高原山地生活的旦增,成了登山學校的一名學生。
2002年,旦增離開家鄉,來到拉薩,學習登山。
這份職業
“呼叫隊長,呼叫隊長,旦增有缺氧反應,我們擔心他對8300米以上的橫切路面情況不熟悉,建議更換隊員負責衝頂協助工作。”
2003年,旦增第一次做珠峯嚮導,負責協助專業登山隊運送物資、搭建道路。第一次衝擊世界之巔,旦增有衝勁,但缺乏經驗。從珠峯大本營到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往常登山者要走兩天的路,旦增揹着所有的個人裝備,一天就走完了,可高原反應卻讓他在營地頭疼欲裂。雖然旦增努力堅持,但在海拔8300米左右,負責人決定更換經驗更為豐富的隊員負責衝頂的協助工作。
旦增很受挫,為了做好這次衝頂工作,他從珠峯前進營地到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往返了21次;從7028米到7500米的營地,往返了7次……即使10多年過去,旦增依舊對這次登頂的情形記憶深刻。
這次經歷,使旦增更加理解了登山向導這份職業,“嚮導不是為自己登頂,而是要時時刻刻保證隊員們的安全。”
旦增登山的經歷,充實了他作為一名專業嚮導的履歷。“後來哪怕是登頂珠峯,我的內心也很平靜,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安全登頂、安全下山。”
大有可為
2008年,奧運聖火傳遞至珠峯,旦增作為登山向導參與了聖火傳遞。作為最熟悉山頂狀況的嚮導之一,這也是他第六次登頂珠峯。“登頂珠峯需要多少繩子、多少雪錐、多少巖釘……這些數字我全部瞭如指掌。”旦增説,他有一個登山的本子,詳細地記錄着攀登雪山所需要的各種物資數據。
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登頂經驗,旦增琢磨着,現在每年收入不少,不如把積蓄拿出來,成立一家户外探險公司,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讓每個人感受登山運動的快樂。
2012年,旦增開了自己第一家户外探險公司。“我們做登山向導,也要想着滿足遊客的新需求。現在大家對旅行社安排的坐車打卡線路,已經感到乏味了,而專業登山對普通人來説又顯得太過遙遠,在兩類項目之間,西藏還有許多户外徒步線路可以供大家嘗試。那會兒市場上還沒有什麼專業人士開設的户外探險團隊,我覺得這行大有可為。”旦增説。
旦增公司的第一個大項目,是珠穆朗瑪峯東坡徒步。在定日縣,旦增帶着第一批遊客徒步,過程相對順利。“帶客人和帶專業隊友有所不同,雖然客人有些專業基礎,但總歸需要更多照顧。從那時候起,我也在琢磨怎麼不斷提高徒步過程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單就一個户外徒步的防潮墊,就讓旦增頗費思量——最早帶專業防潮墊,但這種墊子薄,在野外露營睡起來不舒適,客人常常難以入眠,影響第二天步行進度。旦增的公司換了海綿墊,但是海綿墊一旦沾水,會影響睡眠舒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旦增自己動手,設計出了半邊海綿的防潮墊子。“這些路,我自己帶隊走過,很多問題都是在路上發現的。”旦增説,我們現在更致力於結合登山經驗讓遊客安全舒適地享受徒步。
現如今,旦增的高山向導户外探險公司一年能接待三四百名客户,營收可以達到數百萬元。旦增的公司這幾年還開闢了希夏邦馬大環線徒步業務。談到未來,旦增信心滿滿:“我相信遊客都會愛上西藏,愛上徒步與登山。”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