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妓,(Geisha)日本傳統職業。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妓院和娛樂場所以演奏傳統鼓樂、説唱逗樂為生。18世紀中葉,藝妓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
藝伎在日語中有兩種意義,一種是以從事性行為而達目的的行業,即妓女;二是指日本傳統的以歌舞、樂曲、表演的藝術行業。
藝伎並非妓女。藝伎是一種在日本從事表演藝術的女性。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她們的交易是滿足男人們的夢想——享樂、浪漫和佔有慾。通常與她們交易的,都是上層社會有錢有勢的男人。
在昂貴的餐廳和茶舍裏,談論生意的男人們喜歡請一位藝伎相伴,為他們斟酒上菜,調節氣氛,而這最少也要花費1千美元。今天,仍有少數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加入藝伎行業。但在過去,藝伎是一個終身職業,必須女承母業。二戰以前,絕大部分藝伎是為了生計,被迫從事這一職業的。
日本歷史上的藝伎業曾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曾經藝館林立,從藝人員多達幾萬人。不過,藝伎業在二次大戰後大為蕭條了,只是在經濟恢復後一段時間內,隨着公司公關業的升温,旅遊業的興旺,藝伎又興盛了一時。據估計,目前京都的藝伎只不過200人左右,一些藝館轉作他用,藝伎業的衰退已成不爭事實。
藝伎並非日本特有。以“侍酒筵業歌舞”為職業的藝伎,在歷史上本來並不是日本所特有。黃遵憲認為藝伎“甚類唐宋官妓、營妓”。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了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當時中國的官妓,以及朝鮮的妓生,和日本的藝伎都有相類之處。隨歷史的發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到現代。而且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載體,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
藝伎雖衰猶存,雖也努力進行改革,但風光不再,消亡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在現代青年男女看來,藝伎已過時了。值得注意的是,尚操此業的藝伎卻不失信心。她們甚至周遊各地,藉以提高身價。有的人更明確地説:藝伎是京都的象徵,傳統的古老文化必須加以保護。近年來,對於藝伎的衰與興、保與棄還存在針鋒相對的鬥爭。
在藝伎業從藝的女伎大多美豔柔情,服飾華麗,知書識禮,尤擅歌舞琴瑟,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藝伎業是表演藝術,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這裏麪包含着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伎。藝伎雅而不俗之處,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而且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藝妓大多在藝館待客,但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規定,藝伎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伎“純潔”的形象。
藝伎的服裝是十分華麗的和服,做工、質地和裝飾都十分上成,因此也異常昂貴,一般在50萬日元以上,有的甚至達100萬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裝更是著名,以懸落飄逸,重量相當沉重,扎束之間需要相當大的力氣,所以常常由稱為“男眾”的男性僕役來幫忙。
藝伎一般過着深居簡出的生活,通常人們在公開場所只能見到行色匆匆的從住地趕往茶社,或從茶社趕回住地的藝伎。她們之間形成一個小圈子,一般人很難窺探她們的生活,從而造成了人們對他們生活的好奇和興趣。藝妓的收入不菲,氣質超凡脱俗,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卻很差。有顧及此,藝伎的僱主會為藝伎提供貼身保姆照顧她們的起居飲食。
探秘日本藝妓鮮為人知的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0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秘日本藝妓鮮為人知的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