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關於吃苦,關於受窮,關於受累的文章,還是挺有啓發的,可能我們對於所謂的吃苦,真的理解得很是膚淺。
所謂的吃苦是長時間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為了長時間聚焦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所放棄的娛樂,社交,消費等正常生活,以及這個過程中所忍受的孤獨和不被理解,其本質是一種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和堅持能力,以及深度思考。
而貧窮呢,是個很廣泛的觀念。在中文裏,貧、窮兩字本解作「極度不足」,日常使用裏則指「缺乏錢財,生活拮据睏乏」,當然,也有説思想貧窮的感念,就是説少,不足,從而產生的某種狀態。就狹義來講,就是指入不敷出,生活拮据。如果,要按照數字的模式,我們一般總會聽到多少多少人在貧窮線以下,就是所謂的人均收入,人均可支出在某個數字以下。
而受累呢,可以理解為吃苦中的一種,因為某種目標,可以去忍受平時不會感受到的累,或者説,比平時的累要多的多的,就稱之為受累。
那麼,我們這裏就可以看到,其實平時混淆我們的就是吃苦和貧窮了。從某種程度來説,吃苦是一種能力,一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獲得某個事物,或者直白點説賺取更多的金錢,財富而去忍受的一些不必要忍受的東西。而貧窮呢,是説的一種狀態,一種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狀態。
有句古話叫做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其實也説出了這2者的區別,吃苦了,吃得更多的苦,那就很有可能不再會貧窮,可以在某些方面,或是各方面超越過平常人,當然,更會超過那些所謂的貧窮人了。
吃苦,它不是貧窮的特徵,也不是貧窮獨有的,同樣,富有的人也會吃苦,有可能正是因為他的吃苦,才造就了他的富裕,當然,並不是吃苦就一定能夠富裕的,因為,這個作為貧窮的反義詞,同樣也是有各種因素造成的,吃苦,只是富裕的一個條件而已。
綜上所述,我們平時千萬不要把貧窮當作受苦,窮根本不是吃苦,多數人的因窮而苦,只是為自己的不能吃苦而找的理由,記得又有句話,叫可憐人必有其可恨之處,可能也在某種程度上説明了這個道理。
事實上,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窮人更能吃苦,我們時常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你往往看到的是他們光鮮的表象,卻從來沒有看到他們為了這些光鮮所付出的苦。
如果我們從思想的角度來説,所謂的吃苦,富裕,就是説你比常人更能在思想領域去探索,研究,吃苦,所以,你的思想就會比常人富裕,這也是吃苦後富裕的一種表現。
吃苦就是吃苦,窮自然有他的原因,但想要不吃苦就富裕,或是因為貧窮而説自己很苦,這顯然是不對的,我們必須要明白一分收穫,一分耕耘,只有具有吃苦的精神,並賦之與行動,才有可能擺脱貧窮,向富裕的道路上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