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課堂 第三課 心即理

陽明心學課堂 第三課 心即理
徐愛錄(43.4-43.5)發佈時間:2021-04-08

心即理

原文

【43.4】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嘆曰:“此説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愛曰:“聞先生如此説,愛已覺有省悟處。但舊説纏於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間温凊定省之類有許多節目,不知亦須講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講求?只是有個頭腦,只是就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上講求。就如講求冬温,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慾間雜。講求夏凊,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慾間雜:只是講求得此心。此心若無人慾,純是天理,是個誠於孝親的心,冬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個温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去求個凊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出來的條件。卻是須有這誠孝的心,然後有這條件發出來。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後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後去種根。《禮記》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是有個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43.5】

鄭朝朔問:“至善亦須有從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便是,更於事物上怎生求?且試説幾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親,如何而為温凊之節,如何而為奉養之宜,須求個是當,方是至善,所以有學問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節、奉養之宜,可一日二日講之而盡,用得甚學問思辨?惟於温凊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奉養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此則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於毫釐千里之謬,所以雖在聖人猶加‘精一’之訓。若只是那些儀節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温凊奉養的儀節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

愛於是日又有省。

 陽明心學課堂 第三課 心即理原文誦讀 https://tv.sohu.com/v/dXMvMzI2OTU4NTIyLzI1MDkzNTcxOC5zaHRtbA==.html

譯文

      【43.4】

徐愛問:“至善只是從心上去尋求,恐怕不能窮盡天下的事理。”先生説:“心即是理。天下又哪裏會有心之外的事,心之外的理呢?”

徐愛説:“比如侍奉父母的孝,侍奉君主的忠,結交朋友的信,治理百姓的仁,這些事情當中有許多的道理在,恐怕也不能不去細察。”

先生感嘆道:“這種説法矇蔽人很久了,哪裏是一句話就能使人明白的?現在姑且就你提的問題來説説。比如侍奉父親,難道要從父親那裏求個孝的理不成?侍奉君主,難道要從君主那裏求個忠的理不成?結交朋友、治理百姓,難道要從朋友和百姓那裏求得信和仁的理不成?孝、忠、信、仁這些理就在心中,所以説心即理。這顆心沒有被私慾障蔽,就是天理,不需要外面來添加一分。以這顆純然天理的心,運用到侍奉父母上就是孝,運用到侍奉君主上就是忠,運用到結交朋友、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只需要用功在自己心中去人慾、存天理就行了。”

徐愛説:“聽了先生這番話,我覺得有所領悟。但一些舊的看法仍然縈繞於心,尚不能完全去除。就比如侍奉父母,如何讓他們冬温夏凊、如何晨省昏定等諸多細節,不也需要講求嗎?”先生説:“怎能不講求呢?只是要知道根本處,只是去講求如何去人慾、存天理。比如講求如何在寒冬讓父母温暖這件事情,所做的也只是儘自己的孝心,唯恐有絲毫的私慾夾雜其間;如何在炎夏讓父母涼爽,所做的也只是儘自己的孝心,唯恐有絲毫的私慾夾雜其間。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自己心上去講求。如果自己心上沒有私慾,純粹只是天理,是真誠孝敬父母的心,冬天的時候,自然會擔心父母受寒,自然會想辦法讓他們得以温暖;夏天的時候,自然會擔心父母受熱,自然會想辦法讓他們得以涼爽。這些方法都是從誠孝之心上生髮出來的。先要有這顆誠孝的心,才能生髮這樣的條目。比如一棵樹,樹根就是誠孝的心,那些條目就是枝葉。樹必須先有根,然後才有枝葉,而不是先找到了枝葉,然後再去種根。《禮記》上説:‘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這一切都是必須有深愛作為根本,便自然而然有這樣的結果。”

 

【43.5】

鄭朝朔問:“至善也必須從事物上尋求嗎?”

先生説:“自己的心純粹到天理就是至善,怎麼能在事物上去尋求呢?你試着舉出幾個例子。”

鄭朝朔於是説:“就像孝敬父母,如何讓他們冬暖夏涼,如何才能奉養得宜,必須求個恰當,才算是至善。所以,才會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功夫。”

先生説:“如果只是冬暖夏涼、奉養得宜這些具體方法,一兩天時間就可講清楚,哪裏用得着學問思辨呢?只是做讓父母冬暖夏涼的事情的時候,讓自己的心至純至誠達到天理才可以;在做侍奉贍養父母的事情的時候,讓自己的心至純至誠達到天理才可以。而要做到這一點,如果沒有學問思辨的功夫,就不免會差之毫釐而失之千里了。因此,即便是聖人,也強調‘惟精惟一’。如果只是把禮節做得很到位就可以稱為是至善的話,那麼,現在演戲的人,許多侍奉父母的禮節表演得極為切當,是不是就可以説他們達到至善了呢?”

徐愛在這一天又有所省悟。

 陽明心學課堂 第三課 心即理  

學員心得

      高同學:

1.深悟:心即理的內涵,沒有人慾的心,就是天理。其奧妙在於,只要是純粹的心,就可以合於道,例如誠於孝親的心,就會盡孝道,誠於忠君的心,就會盡忠臣道。 2.篤行:學習用純真的心和仁愛的心,同等對待工作努力有成績的和工作做得不太好的員工,讓他們感覺不到偏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推進工作。

 

王同學:

1.深悟: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去得一分人慾就得到一分天理,因為心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才是我們的根,養的根深蒂固才能枝葉茂盛! 2.篤行:早上去父親家看望父親;以後每週去父親家裏兩次陪伴父親!

 

包同學:

1.心即理,道就是天理,天理在心中,心中擁有無盡寶藏,抉擇不是向外求,向內求,內心站起來,心中有無盡智慧、仁愛、力量,由外到內,天地萬物一體,向內心獲取力量,心中擁有無盡寶藏。 2.遇到困難,堵上退路,退路即死路,退無可退之時,才是真正的出路。帶領團隊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楊同學:

1、心即理,就是世間一切天理都在自己的心中。其實孝心、忠心、誠信都是我們內心的寶藏,我們要善於用心去感受和體悟,並付諸於行動實踐。 2、對待父母,用一顆真心去關心他們。這幾天降温老家温度太低,多次給爸媽爺爺奶奶打電話邀請他們來德州家裏住,他們不習慣不來,於是給他們買一些防寒保暖衣服和電暖器。

(轉載務必註明文章來源“四部曲教育”,請勿擅自修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2 字。

轉載請註明: 陽明心學課堂 第三課 心即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