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別人嚼口香糖或是咂嘴聲會讓你很不爽?對某些人來説,這可能是一種病。
恐音症(misophonia)這個詞是研究者們在本世紀初研究耳鳴明時創造的,意為“對聲音的厭惡”,不過它通常指的是對某些人類聲音的厭惡。這些聲音通常與吃東西(例如咂嘴或咀嚼)或呼吸、按筆等重複性聲音有關。這些聲音不僅僅讓人討厭,還會引發嚴重的痛苦和憤怒,通常導致患者的言語或肢體攻擊。恐音症者不會被動物或自己的聲音影響。
作為一種最近才被發現的疾病,恐音症的顯着性還存在爭議。
2013年,阿姆斯特丹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系列診斷標準,將恐音症歸為一種新的精神紊亂。根據對42個具有相同症狀和誘因的人的採訪,研究人員發現患有恐音症的人會避開社交場合,並用耳機擋住討厭的聲音,他們為了避開這些誘因會經歷持續的壓力。研究人員寫道:“患者人為他們的攻擊性反應過度且不合理,並覺得失去自我控制在道德上無法接受。”
然而,其它研究者提出,恐音可能是其它潛在精神障礙的表現,例如強迫症或廣泛性焦慮症。患有恐音症的人出現抑鬱和焦慮的幾率更高,由於它還與強迫症有關,因此很難確定討厭某些聲音到底是這些疾病被忽略的症狀,還是它本身就是一種病。
最早定義“恐音症”的Margaret和Pawel Jastreboff認為,恐音症與對聲音忍耐程度下降有關,患者的恐音程度也可能不同。也就是説,有些人可能討厭某些聲音,但反應並不嚴重,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會出現更極端的反應。
不論恐音症算不算一種單獨的疾病,它的存在可能很廣泛。在一項對500名大學生的研究中,近20%的人自述會表現出嚴重的恐音反應。當然,研究同時發現這些症狀通常伴隨這焦慮、抑鬱和強迫症。不過,由於對恐音症還需要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研究,這些結果可能代表不了一般人羣當中有恐音症的比例。
然而,生氣時能找個理由總是不錯的,比如“不是我討厭你嚼口香糖,而是我的恐音症反應太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