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作者:張松法

中華傳統文化之理論闡釋(十二)

對於《老子》的大成若缺,有些人還有以下幾種理解:

1,也許是受曾國藩“求缺齋”的影響吧,有的人把大成若缺理解為故意求一個缺陷,故意留一點缺憾,故意放棄部分所得,甚至故意把自己的什麼東西弄得殘缺了。

2,也有人以這幾年流行的破洞褲為例子,認為利用破洞這樣的缺陷,就像斷臂的維納斯一樣,也能夠產生美,稱之為殘缺美,同樣能夠引起別人的關注和欣賞,從而故意去弄點殘缺出來吸收眼球,以達到廣告宣傳的效果。

3,還有人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為理論依據,就故意把自己弄殘缺了,以為這樣天道就會彌補自己。

4,更有人把大成若缺理解為允許自己有錯誤,他們很清楚自己身上還有那些缺點錯誤,願意坦率承認,但就是堅決不改,認為保持自身的缺點錯誤就是大成若缺。

如果這樣來理解大成若缺,肯定是不對的。

因為故意給自己弄一點殘缺,就像故意在自家牆壁上挖個洞,故意在自己臉上弄個疤一樣,是毫無意義的。曾國藩的“求缺齋”是另有含義的,並不單純是故意保留一點缺陷的意思。

年輕女子穿破洞褲很美,但老頭老太穿了就不好説了。因為年輕女子和維納斯本身就很美,並不是破洞褲和斷臂能夠讓原本不美的變美。

至於為了企求天道能彌補自己,而故意造成的缺陷,或者知錯不改,就更不用説了,人人都知道會有什麼後果。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要知道,《老子》的大成若缺,不是一種方法手段,不是指內心的修養,更不是允許和鼓勵知錯不改。

大成若缺,指的是伴隨着做事情的方法和結果,而同時出現的一種客觀情況!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無我、看清、做對、雙贏這套理論中,屬於做對雙贏的這部分。

正如前面買賣青菜這個例子,當顧客和小販以一個都認為很公道的價格成交之後,對於小販來説,雖然掙到了錢,但沒有賣到理想中的高價,似乎有所缺憾;對於顧客來説,雖然物有所值,但價格沒有想像中的便宜,心裏也有所缺憾。

可見,大成若缺的這種情況,是伴隨着交易而自然形成的,或者説是一種附帶產物,是客觀的,並不是我主觀追求來的,也不是我不想要就可以不要的。

大成若缺的缺,其實就是私心與公心之間的差距,也就是主觀願望與客觀事實之間的差距,正是這個差距形成了這個缺。

大成若缺非但適用於判斷和衡量做事情的結果是不是雙贏,也適用於判斷和衡量方法手段是不是恰當適宜,因為任何的方法手段,也有理想和現實的差別,能在現實生活中所採用的方法手段,跟理想中要採用的方法手段,也是會有差距的。

比如在戰爭中,我內心當然希望能擁有最厲害的武器,有用不完的彈藥,而我手上卻只有一把衝鋒槍一百發子彈,我只能想方設法怎麼把衝鋒槍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在我的理想和現實之間,這一份缺憾就是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再比如醫生治病用的藥,即使最先進的藥,也不是絕對的十全十美,也會有副作用,理想中的藥跟實際使用的藥之間,是存在缺憾的,這份缺憾就是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用在選擇方法手段上,就是人們常説的:我只能選擇這樣的方法,除此之外,我別無選擇。

這就導致了我能採用的最恰當適宜的方法手段,也不可能是理想中的那種方法手段,也只是屬於相對較好的方法手段,這一份缺憾,就是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和接受的大成若缺。

對於結果上的大成若缺,前面買賣青菜的例子已經講過了,我們也必須面對和接受這樣的大成若缺。

綜上所述,對於方法手段的選擇以及事情最後的結果,都是會有大成若缺這種情況的,雙贏、大成若缺、公平公正這三者是同時出現的。

四,在面對敵人時,如何來體現雙贏?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在如今的很多心靈雞湯中,類似於做人要善良一點、要多給別人一點掌聲和尊重、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等等,這些勸人為善的雞湯文章,總能獲得很多人的點贊和轉發。

其實,這樣的單方面宣傳所產生的副作用,也是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

一個人若是從小到大隻養成了善良忠義犧牲自己的習慣,卻沒有學會克敵制勝的方法手段,當他在面對壞人敵人的時候,恐怕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很顯然,當人們在遇到壞人敵人的不法侵害時,很少有人還會繼續心存善良、贈人玫瑰而任由壞人敵人胡作非為。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對正常人心存善良、贈人玫瑰,而面對壞人敵人則會選擇克敵制勝。

前面我們講過,心存善良和克敵制勝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是二個心法!而二個心法是無法達到一心不亂的,因為只有一心才能達到一心不亂。

那麼,如何才能把心存善良和克敵制勝這兩個心法,合併成一個心法呢?

這就又要使用歸納總結抽象彙總的思維模式了,我們要認識到心存善良果然是為了利益他人,而克敵制勝同樣也是為了利益他人!

因為克敵制勝既是為了保護自己及他人免受暴行,同時也是為了阻止壞人敵人繼續作惡,對壞人敵人進行制服或者一定的傷害,使得他們失去了作惡的能力,其實也是保護了他們,讓他們不至於作惡太深而遭到更重的懲罰。如同在對敵鬥爭中,打死打傷一個敵人,既是為了讓更多的好人免受侵害,也是為了阻止壞人敵人繼續作惡,為了讓他們少做一點惡事,才不得不打死打傷他們的。

所以,通過歸納總結抽象彙總我們得知,在面對壞人敵人時,對他們克敵制勝,也都者屬於利益他人,也都是屬於雙贏!並不單單隻有心存善良贈人玫瑰才是雙贏!

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不提倡單純的善良,單純的忠義,單純的犧牲自己,更不是宋儒所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慾,而是以道的生生不息為形而上學,以利人利己的雙贏為目標,用恰當適宜的方法手段來做事情,只有在選擇方法手段的時候,再來考慮該選擇善良忠義,還是選擇克敵制勝。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也就是説,若不是以利人利己雙贏為目的,善良忠義也有可能是害人害己;若真是以利人利己的雙贏為目的,有時候就需要克敵制勝。若真能夠達到利人利己雙贏的目的,即使是不善良不忠義的方法手段都可以用;若是以利人利己為藉口,實則為滿足自私自利,則任何冠冕堂皇的方法手段都是作惡。

所以,任何方法手段都是以利人利己的雙贏為目的,雙贏作為目的是註定的,而實現雙贏的方法手段是可以多方面選擇的。而真正為實現雙贏所選擇的方法手段,以及所能得到的結果,是多多少少會有大成若缺的感覺的。

五,前面講過,雙贏這個目標的設定,是不能只為自己考慮的,必須也要為他人考慮,否則就不是雙贏了。

當我把雙贏的目標設定好以後,再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象這樣換位思考之後,如果站在他人的角度上,也是認可這個目標的,心裏是踏實的,那麼這個目標才算是雙贏的目標。

雖然在這個時候,自己內心的意願可能會與這個目標有距離,但這正是大成若缺的有所缺憾。

重要的是,如果在自己內心找不到這種又缺憾又踏實的感覺,就要重新考慮這個目標是不是符合雙贏了。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而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在所選用的方法手段上,也有一種有所缺憾的感覺,也有一種不是最好的好辦法的感覺,感覺到這個方法手段,雖然不是最符合理想的,但在現實情況下是最適用的,如果出現這種有所缺憾的感覺,則説明這個方法手段基本上是靠譜的。

因為這個方法手段,是在顧及到大家的實際情況和實際利益的前提下產生的,不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所以對於自己內心的理想狀態來説,是有所缺憾的,而雙贏就是為了顧及大家的利益,才會對自己的內心產生了缺憾。

當事情做完之後,對於所取得的成果,當然也是會有所缺憾的,因為人的能力有限,甚至還有差錯,做事情過程中還有意外,方法手段也有負面作用,這些都會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造成最終結果與設定的目標之間難免是有差距的,這也是大成若缺。

在利益分配的時候,由於要兼顧到大家的利益,自己能夠拿到手的,也就沒有自己理想中的多了,這都是大成若缺。

如果能夠以這種有所缺憾的心,果斷的採用最恰當適宜的方法手段,欣然的接受雙贏的結果,才是真正的做對雙贏,才是真正的利人利己,才是真正的大成若缺!

總的來説,無論是設定目標、選用方法、獲得成效、利益分配,只要是符合雙贏的,都是會有所缺憾的,如果不願意接受這個正常的差距,一定要從自己的一廂情願出發,巴不得付出最少而獲得最多,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中華傳統文化始終認定,只有接受這個大成若缺的缺憾,只有真正做到利人利己的雙贏,才能使自己最大的獲利,因為“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7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成若缺”的真正含義真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