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有娃要不要用“公筷”?看完這個實驗,能用盡量用上吧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小調查,問大家家裏有沒有分餐,或者使用公筷的習慣,結果7165人中,僅有906多人表示會這樣做,其他6259人表示沒有這樣的習慣,可以説大多數家庭都是傳統的吃飯方式。

事實上,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類畫面,大人給孩子夾菜,或者孩子因為太大快了吃不下,大人就幫忙弄小一點再放到孩子的碗裏。大家對這樣的舉動早就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然而隨着人們衞生意識的增長,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了這種司空見慣的行為裏,隱含的風險——很多疾病,其實就是通過唾液傳播的。

前段時間,杭州市疾控中心就做了這樣的一個小實驗,結果讓很多人感到擔憂。

實驗人員點了6道菜,每種菜都分成兩個小碟,一份用公筷,另一份則不用公筷。另外還點了同樣菜式的另一份,不食用,只做對比。

兩批受過訓練的實驗人員,按照嚴格要求分別用公筷和非公筷吃完了飯,然後再把實驗樣本送去了實驗室。

檢測結果出來後,果然使用“非公筷”的那組菜,菌落全都高於使用“公筷”的那組,甚至有一道菜中,非公筷的那份菌落數高了使用公筷那份200多倍!

結果公佈後,不少網友都非常擔憂地説:“以後還是儘量能用就用上吧,尤其是家裏有孩子的。”

在我們國家的傳統中,餐桌上就是要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地大家一起吃,想要一下子改變這個傳統還是比較難實現的,所以使用“公筷”的提倡就非常重要了。特別是低齡兒童,本身抵抗力就不強,一些細菌和病毒在大人身上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到了孩子身上,就容易呈現出比較嚴重的症狀,比如胃潰瘍等等。

數據顯示,我們國家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感染率高達 59%,而 10 歲以下兒童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會達到 40%~60% ,唾沫感染就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

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該怎樣防止餐桌上的唾沫交換?

✔儘量使用公筷

平時吃飯的時候,應該準備一雙固定的公筷,尤其是家裏有腸胃疾病患者或者口腔疾病患者的情況下,這不僅是保護了家人及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餐桌習慣。

✔孩子還小,餐具儘量固定

孩子還小,尤其是剛剛學會自己吃飯的時候,應該給孩子準備一套專用的餐具,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儘快形成對吃飯的興趣和觀念,更能減少跟大人碗筷的接觸概率。

✔不讓孩子吃大人咬過的食物

有些老人看孩子還小,吃不了這麼大塊的肉或菜,就用嘴把肉咬成小塊,甚至咀嚼碎了再餵給孩子,這樣的行為其實有很大的隱患,即便是健康的成年人,口腔裏也有固定的菌落,比如蛀牙菌等等,大人免疫力強自然沒事,但是傳到了孩子身上,很有可能引起不良後果。

育兒是一件非常精細的事情,生活中很多看似小事的事情,其實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髮育,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總抱着僥倖心理,儘快養成良好的餐桌習慣,對全家人都好。

今日互動話題:你們家會使用公筷吃飯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5 字。

轉載請註明: 家裏有娃要不要用“公筷”?看完這個實驗,能用盡量用上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