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千億元風口要來?1000+醫院紛紛佈局 企業掀起上市潮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醫療的需求急劇爆發,再加上政策支持,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穩步發展時期。那麼除了大家熟悉的智能導診、網上掛號、諮詢買藥之外,目前這個行業還有哪些新的應用?
01
遠程醫療應用加速落地 疑難雜症“家門口”看
在深圳南山區的一家三甲醫院內,一場不一樣的B超檢查正在進行着,醫院和社康中心的醫生以及患者針對實時的超聲檢查情況,通過遠程視頻交流。
據瞭解,互聯網診療對網絡傳輸的要求很高,以前,社康醫生在遠程指導下實時檢查的醫療場景,基本上很難實現。而5G的應用,讓遠程診斷成為可能,也給不少患者帶來了實惠。
社康中心的負責人介紹,以往由於基層醫療資源比較薄弱,社康中心醫生遇到疑難雜症,都需要轉診到上級醫院進行診療,現在通過遠程視頻進行現場實時會診,在節約患者時間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社康醫生的臨牀經驗。
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移動醫療用户規模達到6.61億人,市場規模達到544.7億元,預計2021年將增至635.5億元。業內人士表示,隨着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加之政策紅利的釋放,國內移動醫療市場潛在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
02
大數據人工智能助力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除了遠程醫療手段之外,不少醫院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整合醫療力量,用互聯網醫療開闢了“第二戰場”,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在深圳南山區一家醫院的數字指揮中心,記者看到,醫院實時運營數據在智慧顯示屏上不停跳動。這家醫院網絡技術科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醫院區域網絡平台,已經覆蓋了南山區屬的7家醫院與86家社康中心,實現了醫院與社康中心的無縫對接。
醫院區域網絡平台的搭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數據孤島化問題,而這背後,是5G、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
國家衞健委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100家互聯網醫院,7700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線上服務。三級醫院網上預約診療率已達50%以上,90%以上的三級公立醫院實現了院內信息互通共享。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所有的地級市2.4萬餘家醫療機構。業內人士表示,藉助互聯網技術,實體醫療服務得以延伸和下沉,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地域及供需不平衡。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院長 鄧啓文:我們將利用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基建項目,加快推進智慧醫院和智慧醫聯體的建設。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切實促進三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03
互聯網醫療企業掀上市熱潮 上市公司股價表現低迷
新冠疫情讓在線醫療服務的需求猛增,市場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預期也在不斷升温,那麼目前該行業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呢?
從去年底,京東健康在港交所上市以來,互聯網醫療企業掀起了上市潮。今年1月份,醫渡科技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3月底開始,國內互聯網醫療企業醫脈通、微醫先後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此外,圓心科技在一季度正式宣佈完成30億元E輪融資。
不過,互聯網醫療在一級市場的熱情,在二級市場上並沒有延續。港股互聯網醫療指數,今年以來走出過山車走勢,在2月18日創下新高後掉頭向下,2月18日至昨天收盤,區間跌幅超30%。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股價表現低迷。A股市場互聯網醫療板塊同樣表現低迷,相關指數從去年四季度起持續下跌,跌幅也超過10%。
弘揚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餘少波:互聯網醫療概念股彈性比較大,業績的穩定性也不夠強。很多還是處在賣藥或以藥養醫的循環裏。我們要分辨出業績比較好的、估值不過高的、有互聯網醫療的成分的,將來能夠放量、發展的企業,否則有可能業績不好、股價隨波逐流,甚至有可能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