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之死的原因是什麼
甘羅12歲的時候出使趙國為秦國贏來城池16座而被封為上卿,史書上對甘羅的記載到此也就不明原因地斷了之後就沒有任何史書資料。所以關於甘羅之死,有的只是民間傳説,沒有史料支撐。
甘羅影視形象
有甘羅昇天的傳説。有一天,甘羅晚上夢到有一個穿紫衣服的官吏告訴他説,奉了玉帝的旨意要召他迴天上去。於是,甘羅沒有患病就死了,其實是到天庭做神仙去了。這一説法把甘羅的死歸咎於神仙鬼怪,一個人的死亡變成了一個神話,只能説是民間對他的懷念,沒有可信度。
在另一種説法裏,甘羅的死和秦王政有關,秦王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嬴政。傳説,秦王比甘羅大三四歲,兩個都還只是孩子,所以後來兩人關係很好,可謂興趣相投。有次,秦王和王妃在下棋,甘羅故意去碰王妃的腳。原因是他平時就討厭王妃,這次想戲弄一下她來發泄對她的不滿。王妃受到驚嚇就想秦王哭訴,讓他殺了甘羅。平日和甘羅關係很好的秦王自然不肯,勸王妃表示甘羅是不小心的。可甘羅卻一字一字地強調自己就是故意的。於是,為了保護皇家的尊嚴,秦王只能按照法律殺了甘羅。
第二個有關甘羅之死的傳説在網上流傳較廣,但可信度依然不高。因為故事中甘羅的行為和作死無意,而他小小年紀位列上卿可謂前途無量,無需這樣求死。想來,編這個故事的人是出於同情甘羅,而把他的死和殘暴的秦始皇聯繫在一起。
秦甘羅到底是誰
秦甘羅十二歲封相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甘羅是秦國重臣的孫子,後來成為了呂不韋的謀士。甘羅經常出使外國,自我介紹總是會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故國,因此他也常常被稱為秦甘羅。
甘羅畫像
甘羅在十二歲的那年被封為了宰相。呂不韋舉薦自己的門客甘羅出使趙國,秦王想要見一見甘羅。甘羅眉清目秀,秦王第一次見到他很歡喜他。甘羅在與秦王的問答中展現了他伶俐的口齒,答應了呂不韋的請求讓甘羅出使趙國。甘羅以秦國使者的身份面見趙王。趙王奇怪強盛的秦國為什麼會派一個小孩子出使呢?趙王仔細地端看甘羅,只見他雖年幼卻自有一股軒昂之氣。趙王言語之間頗看不起甘羅年幼,甘羅反唇相譏不甘示弱。趙王問甘羅此行的目的。甘羅告訴了趙王燕國派太子到秦國當太子,秦國派人到燕國當宰相,這是秦燕想要聯合起來一起攻打趙國。只要趙國能夠給他五座城池,秦國就不再和燕國聯盟。甘羅更慫恿趙國去攻打燕國,趙王聽了甘羅的話很高興,果真照着甘羅的話做,在甘羅離去之前還送給了他很多金銀珠寶。趙國打下了燕國數十座城池,將十一座送給了甘羅的國家。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了十餘座城池,甘羅回到秦國後,秦王對他讚不絕口,感嘆道小小的年紀卻具備這樣的智慧。秦王將甘羅封為了宰相。甘羅的才能在戰國時期為秦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甘羅十二為丞相里有幾個故事
《甘羅十二為丞相》是1985年12月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連環畫,共有70頁,作者名叫趙仁年,當年的定價是0.19元。這本連環畫主要描繪的就是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後被封上卿(等同丞相)的歷史。
《甘羅十二為丞相》
史書上對甘羅的記載只到他封為丞相為止,不過作為一本給小孩子看的連環畫不能只講正統的歷史,所以在甘羅當上丞相後增加了一些故事,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故事説,甘羅不小心打碎了秦王的兩個寶貝玉桶中的一個,被嫉妒他的大臣告訴了秦王。秦王知道後很生氣,甘羅就向他解釋原因是隻聽過一統(桶)江山,沒有兩個的。秦王聽了很高興反而賞賜了甘羅。
第二個故事講,秦國大旱,百官被皇帝派去挑水救災,甘羅因為年紀小負責監工。甘羅趁機讓大臣們用鐵桶挑水,大臣於是向秦王抱怨甘羅虐待他們。甘羅解釋説,鐵桶更加牢固,救災是件大事,必須要辦事穩妥。
第三個故事就輪到甘羅出手對付一直針對他的大臣們了。有天,甘羅用蜜糖和芝麻做了膏狀的東西,把東西倒在皇宮大殿上,讓人誤以為是的他大便。秦王知道後懲罰甘羅,甘羅假裝認錯並吃下了那些東西。之後,甘羅真的在大殿上大便。這次甘羅否認此次行為,因為像他這麼聰明的人不會犯第二次錯誤。秦王相信了他的話,認為是大臣們陷害所以讓他們吃了大便。從此,百官不敢再與甘羅作對。
甘羅列傳裏記載了甘羅哪些事蹟
《甘羅列傳》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並非單獨成傳,而是附在他祖父甘茂和樗裏子的合傳之後。因為甘茂不僅是甘羅的祖父,之前在秦國也擔任過左丞相一職,而樗裏子在當時是右丞相。
甘羅雕像
史書上關於甘羅的歷史記載十分缺乏,基本上只有他12歲時為秦國出使趙國一事的記載。《史記》作為史家之絕唱,也沒有在對甘羅進行描敍時肆意杜撰添加虛構不確切的故事和傳説。所以雖然甘羅十二歲為丞相的經歷非常傳奇,堪稱歷史僅有,但只以他的確切的歷史還不足以單獨成傳。
同為西漢的《戰國策》中《甘羅十二出使》對甘羅的記載,只有甘羅十二歲時説服張唐出使燕國、自己出使趙國為秦國贏得十餘座城邑這一段經歷。司馬遷對甘羅的記載相對詳細些,主要多了兩部分內容: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甘茂死時他年僅12歲投靠呂不韋門下;甘羅出使趙國回到秦國,被秦王封為上卿,並賜還祖父甘茂的田地和家宅。此外,兩部史書在對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的記載中,有一處並不一致,《戰國策》認為趙國戰勝燕國後奪到了36座城邑,而《甘羅列傳》認為城邑數量只有30座。
除了歷史記載上的有些不同,在《甘羅列傳》文後,司馬遷對甘羅還進行了一定的評價。他認為甘羅恐嚇張唐、欺瞞趙王的行為雖然説不上君子,但在戰國的特殊時期可以算得上一名出色的謀士,可以名垂後世。
甘羅墓在什麼地方
史書沒有記載甘羅之死的任何相關資料,後世以他命名的墓地也有多處。而這些甘羅墓不僅各地四散而且真假不知,有在他家鄉的,也有在其他地方的,有歷史年代可考的,也有沒有記載的。
甘羅墓
據記載,甘羅的家鄉是在下蔡,現在位於安徽省的潁上縣,如今那裏為了專門紀念甘羅,已經改名為甘羅鄉,那裏建有一個甘羅墓。該墓是明朝萬曆年間,潁上當時的知府修建的。因為靠近潁河,墳墓被河水衝擊而塌陷,所以明朝建立的甘羅墓已經消失。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安徽的巡撫在離原址不遠的地方,重新建立了甘羅墓,並且為他立碑,題了“秦上卿甘羅碑”六個大字。此後,歷任管理潁上縣的官員前前後後都時常修整甘羅墓併為他立碑。另外,那裏還建有供奉甘羅的祠堂。
因為甘羅之死一直是個謎團,所以甘羅墓也不只在他的家鄉才有。在河南省許昌市的鄢陵縣也有一處甘羅墓。該墓曾經被考察過,斷定修建的時間是漢朝。這座甘羅墓最為出名的,是它墓前種植的百年老樹,是一棵柏樹。雖然只有7米,但據説已經有700年的歷史,現在還是鬱鬱葱葱生長茂盛。
各地修建甘羅墓的原因都是為了紀念。因為歷史上甘羅確切的經歷十分傳奇,後來關於他的民間傳説又流傳廣泛,所以後世對他十分尊敬。民間在許多地方都建了甘羅的神像,尤其是在洞庭湖周圍,人們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去拜神,假如自己患上了疑難雜症更是祈求甘羅神像,據説都會藥到病除。
甘羅十二出使講了什麼故事
史書記載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贏得了十幾座城池。這段傳奇般的歷史,在西漢的《戰國策》中有所記載,全文名為《甘羅十二出使》,收錄在秦策中。
影視劇中的甘羅
當時呂不韋權傾朝野,甘羅在他門下作少庶子。呂不韋想要通過攻打趙國來擴張自己在趙國河間的封地。他花了三年派人去燕國作大臣換來了燕太子丹來做人質。他又要派張唐去燕國為相,促成聯燕攻趙之事。不過張唐以自己被趙國懸賞為由推辭。此時甘羅就毛遂自交去勸説張唐。甘羅以白起阻止范雎攻打趙國而被他所殺的歷史為例,威逼恐嚇張唐使其只能聽命。
之後甘羅又告知呂不韋,先去出使趙國。面見趙王時,甘羅告訴他,秦國和燕國兩國結盟就是為了攻打趙國,目的是為了擴張河間的土地。只要趙王現在直接滿足秦國的需要,割讓河間的五個城邑,秦國放了燕太子丹結束與燕國的聯盟,反而可以和趙國一起攻打燕國。趙王聽了後立馬割地,之後趙國攻打燕國,獲得了36個縣,其中送給了秦國十分之一的土地。
《甘羅十二出使》全文不過六百字,卻生動描繪出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的經歷,展現出他智勇雙全的少年形象。不過文中趙國從燕國得到的城邑數量,與司馬遷的《史記》中的記錄頗有出入,該文中是36座,而在《史記》中只有3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