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與李文忠的關係 傅友德後人是誰

傅友德與李文忠的關係

明初大將李文忠,是潁國公傅友德麾下一員不可或缺的猛將。明太祖朱元璋的是他的親舅舅,然而性格忠厚耿直的李文忠卻並未因自己天子外甥的特殊身份而受到過的區別於其他將帥的待遇,他不僅十九歲便跟隨傅友德南征北戰,更因戰功卓著,謀略過人而受到滿朝文武的肯定。

李文忠畫像

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去世,隨父躲避戰亂,顛沛流離兩年後,終於在滁州與舅舅朱元璋相遇。彼時,天下仍處戰亂,作為一股剛剛崛起的政治勢力,朱元璋正帶領部隊四處征戰,討伐元朝統治階級。

由於李文忠天資聰慧,武學兵法都能快速領悟,朱元璋便安排他進入軍隊,有心栽培他建功立業。起初李文忠以基層軍官的身份跟隨常遇春出塞,常遇春死後,又隨傅友德平定四川,因其驍勇善戰、愛惜下屬而備受部將愛戴。不久之後,傅友德以數萬大軍橫掃北元,七戰七捷,取得生擒元朝貴族十二人、牛羊不計其數的輝煌戰果,智勇雙全的李文忠,可謂功不可沒。

據明朝歷史典籍記載,傅友德與李文忠不僅在軍事作戰上是守望相助的好搭檔,在私交方面也相當不錯,兩人經常在一塊兒暢談古今,縱論國事,引為知己。

可惜的是朱元璋稱帝后對早先為他平定天下的武將多有猜忌,先後將藍玉、傅友德等人迫害致死。

洪武十六年,李文忠憤然上書,勸朱元璋不可枉殺功臣,否則國將無將才可用。剛愎自用的朱元璋一怒之下將其罷官,不久,李文忠病逝,享年四十六歲。

傅友德與常遇春的關係

論明朝開國初期,以軍功赫赫而青史留名的大將,傅友德與常遇春絕對是兩個不容忽視的人物。傅友德曾為常遇春部下,兩人一同支援安豐,奪取瀘州,打過許多漂亮的大仗,戰場實力可謂旗鼓相當。

傅友德像

後世也有好事者常拿他二人做比,比帶兵打仗、軍事謀慮,究竟誰更勝一籌,私以為,這方面的爭論毫無必要,兩人雖同為明初大將,然而結局卻不相上下,若真要做比,倒不如從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做一番對比。

眾所周知,傅友德是有名的嚴父,為了所謂的忠君愛國,竟然忍心殺了自己的次子,將兒子的首級提上金殿面君。而同樣驍勇善戰、治軍有方的常遇春,在家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妻管嚴,則令聞聽之人不禁大跌眼鏡。

據説常遇春的夫人極其善妒,有一次,她醋意發作,竟將朱元璋賞賜給其夫,負責給常家傳宗接代的兩名宮女剁去雙手,盛在錦盒內送給丈夫。面對如此血淋淋的場景,畏妻如虎的常遇春也絲毫不敢有所怨言。

此事傳到朱元璋耳朵裏,這位農民出身的皇帝便心生一條毒計,要“教訓”這個悍妒婦人,遂趁常遇春上朝之際,派武士前往常家,將常夫人抓來大卸八塊,並將屍首烹煮成湯,送給滿朝文武分食。

常遇春回家後,家僕驚慌失措地報告“夫人沒了”,這才如夢初醒,知道自己方才在宮中享用的竟是自己妻子的人肉大餐,不由得胃內一陣翻江倒海,張口便吐了出來。

一代大將傅友德尚能淡定面對“悍婦之肉”,而常遇春卻被嚇得從此落下了病。

傅友德後人是誰

2013年2曰22日,家住上海浦東六灶的傅祥林老人捧出他與近百位傅氏後人共同編修九冊大開本《六灶傅氏家譜》,向世人講述了先祖明朝開國大將傅友德的生平事蹟。

傅友德後人圖

年過六旬的傅祥林老人介紹説,他自幼就知道家中珍藏着一套編修於光緒三十四年的《傅氏家譜》,書中詳細記述了傅氏家族世祖傅友德的故事。身為明初開國功臣的傅友德將軍戎馬半生,曾為推翻元朝暴政,輔助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過赫赫戰功。

記得當年在校時,十幾歲的少年傅祥林就曾親手翻閲過傅氏族譜,為先祖的偉大功業而感動,那時就萌生了要親手編修撰寫一套新傅氏家譜大全的願望,想不到這個美好的夢想一直持續了六十年。

2007年,有傅氏子孫找到了傅祥林,表達了想要重修族譜的意願。幾位有志於重修家譜的傅氏成員一拍即合,當即成立了傅氏家譜編修小組,全身心投入到編撰工作中。

為重修家譜,編修小組多番取材,深入民間調查尋訪。先後找到了1913年出刊《傅家家譜》與1939年初出刊的《六灶傅家家譜》不完整版。內容曰,傅氏家族歷代為名門望族,明朝大將傅友德,戰功顯赫,卻被朱元璋加罪賜死。傅家蒙難,子孫流離失所,有一脈落户上海,便是傅祥林老人的先祖。

2012年,在歷時漫長的5年時間後,這套橫跨600多年曆史、總計60多萬字、涉及1.3萬人之眾的《六灶傅氏家譜》第十二次重修本終於編修完成。這部凝聚着近百位傅氏家族成員心血的歷史文獻將作為珍貴的家族文脈流傳後世。


傅友德被滅九族了嗎

明朝開國元勳之一的傅友德,相傳他武功蓋世,戰功赫赫,在明太祖朱元璋為奪取天下南征北戰的年月,他是朱元璋軍事上的左膀右臂,曾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出生入死,於明朝江山社稷有不朽之功勳。就連農民出身,沒啥文化的朱元璋也感念其輝煌戰果,欣然提筆書寫大作《平西蜀文》,盛讚傅友德功在千秋,堪比西漢戰神霍去病。

傅友德劇照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蓋世英雄,最終也難逃被登上帝位的朱元璋迫害致死,屠滅九族的命運,令世人痛惜不已。

話説,傅友德生有三子,一位早年戰死,另兩位皆身在軍中,為朝廷效力。一日,適逢朱元璋大宴羣臣,觥籌交錯間,朱元璋忽然臉色一變,提起對傅友德之子有所不滿,接着又當眾要求傅友德給予制裁。傅友德隨即起身告罪。這時,早有預謀的朱元璋又假稱傅友德金殿失儀,遂賜一柄寶劍,命傅友德親手殺子,提首級上殿面君請罪。傅友德被迫接受王命,含淚殺子。事後,傅友德提着兒子的首級面見朱元璋,悲憤之情在胸中湧動着。朱元璋見狀,故意説傅友德這個做父親的太過心狠手辣,怎麼忍心真的殺害自己的親骨肉。

傅友德無故獲罪,仰天長嘆,這正是狡兔死,走狗烹,既然君王想要我父子的頭,那麼死有何妨!言罷,當即橫劍自刎,血濺金殿。朱元璋被當面斥責,一氣之下下令屠滅傅友德九族,餘下女眷一律流放。可憐一代忠臣良將,竟然就此被心胸狹窄的朱元璋逼得命歸黃泉。

傅友德真有那麼厲害嗎

被朱元璋稱為霍去病在世的明初開國大將傅友德,無疑是明朝歷史上武力值數一數二的一員悍將。他曾經追隨一代名將常遇春出生入死,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雲貴,屢戰屢勝,為明朝的千秋功業奠定了堅不可摧的基礎。

傅友德劇照

據説在平定雲貴一戰中,他曾親率鐵騎直搗敵營,殺得元軍一潰千里,當即活捉了敵首達理麻,迅速平定了曲靖一代,可謂戰果輝煌。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征善戰的鎮國將領最終也沒逃過功高蓋主,被朱元璋猜忌而自刎身死的命運,則不得不説是明朝歷史上一抹揮之不去的血色陰霾。

有後人直指傅友德之死,乃是“找死”,説得更明白些,也就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這種論調在筆者看來,未嘗不是一種合理的解釋。

雖説伴君如伴虎,可這其中也不是毫無規律可循。自古被君王忌憚的功臣有兩種,一種是果真有謀反之心,被具有清晰洞察力的皇帝察覺而提前制裁,另一種是雖然戰功赫赫且忠心耿耿,然而卻性格桀驁不馴,在為君者眼中難以駕馭,而有所忌憚者。不幸的是軍功顯赫的傅友德恰好屬於後一種,因而在朱元璋這位農民出身,骨子裏依然有着小農意識的君王看來就格外不順眼,當然有除之而後快的念頭。

傅友德武藝超羣帶兵有方,能力方面固然高人一等,只是在今人看來,此人在關於職場厚黑學方面的領悟顯然不是很到位,因而也一早為自己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傅友德之死原因

大明開國將領傅友德,曾隨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然而正如許多能征善戰的開國大將最終的命運一樣,一旦帝王穩坐江山,這些打江山出身入死的將領就被“杯酒釋兵權”了,這方面,戰功赫赫的傅友德也不例外。

傅友德畫像

大明開國之後,傅友德不但因功高蓋主而受到朱元璋的忌憚,更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身死,一代功臣竟橫遭如此慘烈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貧農出身的傅友德從軍純屬偶然。適逢元朝末年,烽煙四起,民不聊生。自古亂世出英雄,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年代,傅友德先投奔紅巾軍起義,之後又先後追隨陳友諒、常遇春,終成朱元璋麾下一員猛將,先後在征伐巴蜀、北征大漠、平定雲貴等諸多戰役中身先士卒,為大明江山的穩固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

洪武二十六年,登基近十年的朱元璋因忌憚大將藍玉的軍權而設計誅殺之,素日與藍玉交好的傅友德自然也上了“黑名單”,朱元璋處心積慮想找藉口除掉他。

次年的某一日,朱元璋借大宴羣臣之際,忽然提起對傅友德的二兒子有所不滿,要傅友德給予“制裁”。豈料,傅友德果真大義滅親,於席間當即起身告罪,並遵從朱元璋之命,殺子而提首級上殿向君王覆命。

朱元璋賜死無罪功臣,自知理虧,然而又不好當面發作,只得藉故責備傅友德心狠不念父子之情。傅友德仰天大笑“不就是想要我父子死嗎?死有何妨?”説罷,竟當着朱元璋的面拔劍自刎,四座皆驚。一代大將,就此血濺金殿,何其壯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65 字。

轉載請註明: 傅友德與李文忠的關係 傅友德後人是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