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中國歷史悠久,在悠久的歷史中出現很多君王,從夏朝開始,中國歷史上的墓葬就開始初具規模,到商周時期已經有了活人殉葬的習俗,到秦景公時期,奴隸主社會才開始向封建社會轉型。然而帝王墓葬這個習俗被保留下來,在中國帝王陵墓中嬴政的墓葬應該是最大最奢華的。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眾所周知,帝王從登上皇位開始便修建屬於自己的陵園,因此帝王的陵園往往是奢華以及機關重重。據悉嬴政的始皇陵墓是從自己擔任秦王時期便開始建造,從十三歲開始到嬴政去世還沒有建造成功,而始皇陵建造者也是唯一沒有被殉葬的工匠,據史料記載始皇陵的建造者有李斯和章邯兩人,前者是大秦丞相,後者是大秦繼蒙恬之後的第一將軍。兩人之所以沒有死並不是嬴政不想讓他們死,而是嬴政死的時候皇陵尚未修建成功。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修繕皇陵的人從來都不少,而皇帝對待這些人的做法都是一個方法那就是殺無赦,修繕陵園的這些工匠在大功告成之日便是家破人亡之時,網絡上搞笑段子“知道的太多,該死”也是從這演變而來的。

皇帝為了保住自己陵園的秘密,防止盜墓賊在自己死後,驚擾自己盜取寶物,通常都會查人滅口,一般的都是在工匠完成墓葬後,將洞口封死,讓裏面的工匠自生自滅,聽天由命。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按照道理説,皇帝這樣做那麼為他修繕皇陵的人自然是很少了,即使有也是不願意為他出力,畢竟誰會去送死呢、前面説到,歷朝歷代都不缺修繕皇陵的人,但即使到晚清時期,慈禧的皇陵都是經能工巧匠之手鍛造。

相傳孫殿英當年盜取慈禧陵墓時,曾經遇到過的問題便是墓室沒有門,用炸藥炸開也不行,後來還是懂行的人利用製造皇陵時的工匠逃生用的“拐釘鑰匙”才進入墓室。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從皇帝的觀點出發,似乎殺掉這些人才是最妥善的方法,一開始這樣的確可以讓皇帝高枕無憂,然而時間一長一些有本事且有心計的工匠就察覺到這個行業的“潛規則”,因此他們在修繕陵墓的時候,都會給自己留意到暗門,這就是上面説到的拐釘鑰匙,如果不是懂行情的人看一般人絕對不會想到,有人感慨果然是個技術工,沒兩把刷子誰敢給你做事。

在墓穴被封死後,這些工匠便會利用這個暗門來逃出生天,原來是這樣,這些工匠利用,暗門逃跑,真是你有過牆梯,我有張良計。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如果這些人活着,那麼將來一定是一個隱患,摸金校尉這個名號,相信很多盜粉都知道!南派三叔可謂是極大可能的滿足了盜粉的好奇心。其實南派三叔的盜墓小説並不是空穴來風,在書中出現的很多名稱例如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海搬山等等名稱都是真實存在,至於起源則要追溯到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曹操是北方最大的割據諸侯,雖然佔據着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可是,漢末之時先是黃巾起義,再是董卓禍亂,諸侯混戰,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賦税都成問題更不要説軍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操決定開設盜墓軍隊來供養軍隊,為了方便管理,曹操設立摸金校尉的官職來統一調度這支部隊。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這支部隊為曹操南征北戰貢獻不小,一座小小的梁王墓都讓曹操軍隊富裕三年,可想而知盜墓的利潤有多大,不過盜墓終究是“缺德”之事。因此除非那些走投無路的人才會鋌而走險。

在利益的驅使下,盜墓團隊是越來越大,不過這幕中的機關卻讓不少人戛然而止,這個時候擁有古墓的地圖變得尤為重要 而很多鍛造皇陵的後代會因為家道中落而與盜墓賊狼狽為奸利用所謂的“拐釘鑰匙”帶盜墓者進入主墓室竊取寶物。

或許鍛造皇陵的人也沒有想到自己用來逃跑的路線竟然讓盜墓者有機可乘,這正是應了那句話“世界上本沒有惡,只是人有了貪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0 字。

轉載請註明: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果然是個技術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