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是什麼 閉關鎖國對經濟的影響

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

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是封建經濟的自給自足性。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社會,其經濟模式就是自給自足式,與世界的經濟往來很少。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經説過,天朝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與夷人互通有無。

康熙皇帝雕像

閉關政策最初的實施與清朝收復台灣有關係。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台灣的鄭經經常派兵騷擾沿海。當時清廷正忙於同北方的葛爾丹交戰,無暇顧及東南沿海,為了解除台灣的威脅,清朝實施海禁政策,不允許任何人出海,這是閉關鎖國政策的起源。

閉關鎖國政策雖然起源於戰爭,但是其本質還是由封建經濟的屬性決定的。在封建時代,商品非常少,商業並不受重視,因此經濟的屬性是自給自足性。清朝實行海禁後,內地完全可以自產自銷,用不着同海外進行貿易。

在乾隆時期,清廷完全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西方商人在廣州虎門進行貿易往來,整個龐大的中國,只有一個通商口岸。閉關鎖國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失去了同世界交往的機會,逐漸落後於世界。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有多重考慮,清朝是滿人統治漢人,這種統治結構激起了很多漢人的反抗,而當時的南洋各地有很多的中華移民,清朝實現閉關鎖國政策的一重考慮就是要隔斷國內反清勢力與國外反清勢力的聯繫。雖然清廷有着這樣的考慮,但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還是因為封建經濟的自給自足性,並不是因為戰爭。

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

關於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這一問題涉及到兩個時間,分別是明代和清代。閉關鎖國起源於明代的海禁政策,到明中期開始,閉關鎖國政策開始實行,正式形成和完全閉關的時間是清朝。

閉關鎖國圖片

清政府先是禁止海上貿易,隨後在限制貿易範圍時禁教,防止中國人和外國人來往。並且清政府曾明確規定兩處通商口岸僅供外國商船停靠,甚至到後來一道聖旨傳達到沿海各省,只允許虎門一處為外國商船停泊貿易點。這也標誌着閉關鎖國政策的正式實行。

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是明朝,因為明朝時期朱元璋首次提出閉關鎖國,同時禁止臣民與外國來往。據史料考證在洪武四年朱元璋曾經頒佈敕令,説明要禁止與外邦往來。所以説閉關鎖國還是開始於明朝,正式形成的時間是清政府時期1757年。

現在追究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並不重要,閉關鎖國已經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搞清楚閉關鎖國的弊端,搞清楚它在國家發展方面帶給我們的影響。究其原因來説,統治者方面是清朝統治者希望維護皇帝的集權統治、盲目自大的估計了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實力;經濟方面是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國際安全方面則是為了維護沿海安全,造成閉關鎖國的原因還有很多。我們要從中得出正確的啓示,指導當前經濟的發展。

閉關鎖國對經濟的影響

閉關鎖國對經濟的影響一方面是它的積極方面:閉關鎖國致使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無法入侵,國內小農經濟繁榮發展,封建生產關係牢固;國內經濟貿易往來繁榮,社會經濟穩定。

閉關鎖國後清朝外銷畫

閉關鎖國對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它的消極方面:閉關鎖國使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無法發展起來,原始資本積累沒有辦法完成,國家的對外市場沒有成功地拓展,使國家逐漸與世界整體隔絕,資本主義在國家的發展被嚴重的阻礙;在西方國家進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沒有順應世界發展潮流,錯失了工業革命與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的機會;因為在文化、科學上無法和世界接軌,我國的科學技術不再是世界領先水平,相應的國家經濟發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我國對外的經濟貿易主動權喪失,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呈現滯後狀態;社會整體的生產力發展被制約。

閉關鎖國對經濟的影響消極方面影響最為深遠,經濟發展的落後導致了後來的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至於我們民族在近代後期受到日本軍國主義的入侵,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不可估量的損失,閉關鎖國導致落後,落後使我們捱打,閉關鎖國的影響告訴我們發展經濟不可以實行閉關鎖國,而是要緊跟世界發展的潮流。

閉關鎖國導致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同時清政府的統治地位也岌岌可危,甚至於是華夏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所以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了不能閉門造車,相反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即在當前社會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的對外政策應該是開放和包容,學習他國的先進知識,與我們的“精華”結合在一起,這樣國家才會不斷的向前發展。


為何清朝要閉關鎖國

關於“為何清朝要閉關鎖國”這個問題,不妨先從經濟這個重量級的因素來看。封建王朝施行“小農經濟”,其特質迎合了普通民眾對生活的要求,封建經濟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古代中國的經濟在整個世界都屈指可數。

閉關鎖國資料

清朝時期,小農經濟的穩固發展使得統治階級產生了“天朝上國”的思想,認為西方國家不足為患,絲毫沒有在意經歷過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的實力早已大幅增加的事實,所以當西方國家進入中國的時候,清朝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閉關鎖國,對西方國家不予理會。

進一步探究“為何清朝要閉關鎖國”這個問題,不難發現,民族衝突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封建時期的統治者大多是漢人,而清朝時期則是滿族人一統天下,這就使得統治者和漢族人民的矛盾愈加尖鋭。當時很多明朝殘留的人士以“復興明朝”為噱頭掀起了許多運動,滿族貴族甚是恐懼。於是在順康年間,清政府實施了殘酷的禁海遷界政策,把鄭成功等抗清力量趕到海上。因此,在西方國家入侵之時,清政府怕海上的“賊寇”與外國人互相勾結,危及清政府的統治,便選擇了閉關鎖國。

深究“為何清朝要閉關鎖國”這個問題,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視。眾所周知,封建君主統治在清朝時期達到頂峯,而在此時,西方許多國家早已邁向資本主義的行列。這兩大階級本就是不同的,所以,清政府在接觸西方國家的時候,沒有選擇打開國門,而是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也不足為奇。

明朝有閉關鎖國嗎

據悉,閉關鎖國的政策其實在明朝就被提出來了,明太祖制定了“海禁”政策,遏制中國人與國外的交流,力求恢復一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簡樸社會。由此可見有關明朝有閉關鎖國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明太祖畫像

但是,與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相比,明朝時的閉關鎖國起到了修生養息的作用,明太祖在軍隊建設上,主張實行官兵自耕自食的制度,他們既是農民也是士兵,儘管造成了之後的兵力下降,但卻很好地解決了軍費的問題。在明朝後期,也不斷打破了一些海禁的約束,比如鄭和下西洋等。

既然明朝有閉關鎖國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到底明朝又是為何要實行閉關鎖國的呢。一方面與中國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統治,由於明朝中後期開始,資本主義的不斷髮展,中國的封建制度逐漸顯示出其弊端並走向衰落。封建統治者便加大專制的力度,設立特務機關等手段來維持統治,因此他們必然害怕和拒絕任何新事物的傳入,因此他們決定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防止國內百姓與外國的交流和溝通。這也是他們維護統治的一種手段。

而提到明朝有閉關鎖國嗎這個問題,在《明太祖實錄》這本書中有過記載,明太祖實行海禁政策,不許沿海的人們與外國人進行貿易,否則將會受到懲處等。可見,明朝確實是有閉關鎖國政策的,只不過程度並不太深而已。

閉關鎖國政策後果

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那閉關鎖國政策後果有什麼呢,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第一,閉關鎖國在不知不覺中約束了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讓我國的資本主義萌發受到制約。第二,閉關鎖國加深了統治者妄自尊大的想法,還自豪的以為我國物產豐富,不需要其他國家的朝貢。殊不知,遠洋在外的國家已進行了工業革命,因此我國工業文明的興起從此慢了一大步。

閉關鎖國時期的明成祖像

第三,阻撓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令西方的近代科學和領先的技能沒有辦法傳進我國。在清朝,我國篩選人才的方式是科舉制度,認為西方的科技是“奇技淫巧”,這就致使了我國在科技方面慢了西方一大步。閉關鎖國政策後果愈發的嚴峻起來。

清政府還嘗試着通過閉關鎖國方針來對內加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外加強民族“自衞”。這是一種消沉的防禦方針,但由於西方列強對我國可能造成威脅,這種方針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保護效果。可閉關鎖國方針的結果是弊大於利的,起到的效果僅僅只是一點點。它讓我國長期的與外界隔絕,使我國一直都身處在世外桃源中,只知道男耕女織,徹底不知道西方國家科技與文明已有多麼的強大。

閉關鎖國方針導致的結果即是,我國沒辦法與外界交流學習,無法前進,也使中國掉進深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52 字。

轉載請註明: 簡析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質是什麼 閉關鎖國對經濟的影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