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學開山始祖顧炎武説過哪些驚世名言,顧炎武亡國與亡天下。顧炎武在明末清初是一個為所有人都非常仰慕的傑出的經學家、音韻學家,思想家、史地學家,晚年開啓了清代樸學風氣,主要以行己有恥為主,博學文章,合學與行、治學講究經世。而顧炎武的31條語錄在當時也是非常震驚人心的肺腑之言,他與王夫之、黃宗羲3人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顧炎武畫像
像《日知錄》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廉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天地存肝膽,江山閲鬢華;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等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所著的《日知錄》中的名言,這樣的名言字眼,在顧炎武墓地的12塊刻碑中,最為突出,他的名言也大多題材都是因時事感傷時寫出。
其主要作品有《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日知錄》《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學五書》《韻補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等。
顧炎武可以説是一位學問淵博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一生輾轉,為在清初時期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也成為了清初時期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
顧炎武讀書
在清代文壇,顧炎武所扮演的是一個“開山鼻祖”式的角色,而且也被後人稱為開國儒師,可見其學問是做得非常棒的。而他的學問都來源於他對各類書籍的熱愛,來源於他對書籍的用心研讀,以及對各類社會現象的認真觀察與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顧炎武的學問,那麼“博學洽聞”是很合適的。
顧炎武雕像
經過大量實踐與思考後,顧炎武發明了一種非常有效的讀書治學方法,即將治學與經世相互融合,使其相互統一,而不是相互獨立。而顧炎武本人也是一直都在採用這種方法讀書,因此順利地摘取了多種學科成果,為後世留下了一本又一本經典的學術著作。這些著作涵蓋了多個學術領域,比如經學、音韻等,由此可見顧炎武之博學程度。
不過,正是因為顧炎武的博學,所以他對科舉是很不滿的,其所撰寫的文章也非常不符合科舉要求,所以他一直都沒有取得功名。為此,他便徹底與科舉絕緣,而將心思都投注在歷代古籍上,並將其中有關國計民生的記錄都截取出來,同時又參考了其他材料,最終編撰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書籍,至今都被人們奉為經典。
可見,顧炎武是很會讀書的,而且也確實讀了很多書。他與當時醉心科舉的書呆子是不一樣的,他們只是滿口空談,而顧炎武卻十分務實,是很注重知識的實際用處,而不是利用這些知識去炫耀或發牢騷。在明末清初那種浮華不實的時代,顧炎武的思想是非常可貴的,因而他的宗師地位也是實至名歸的。
顧炎武與顧玄武有什麼關係
在最近的電視劇當中,受人追捧的就是《無心法師》這一部電視劇。在《無心法師》這一部電視劇當中有一個人物,名字叫做顧玄武。很多人一開始聽到這一個名字,都以為是顧炎武,並且還以為顧炎武與顧玄武之間有些關係,實際上顧炎武與顧玄武一點關係都沒有。
顧炎武雕像
顧炎武是明代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思想家,我們今天聽到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句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話語,就是顧炎武説出來的。對於後世的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顧炎武生於1613年,逝世於1682年。家鄉是江蘇省崑山市,逝世後也是被葬於江蘇省崑山市故居。顧炎武的故居吸引了很多的愛國主義認識前去瞻仰,希望在顧炎武的故居當中,體會到顧炎武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可以提升自己對於國家的熱愛,使得自己的人格更加的完美。
顧炎武故居一開始只有六畝,但是,經過了多年的維護與擴建,面積已經達到了六十畝。除了一開始的顧炎武起居生活區與顧炎武墓之外,還增加了許許多多的基礎設施,例如顧炎武祠堂、顧炎武雕像等等,將顧炎武的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的弘揚。
顧炎武生平的著作十分的多,在軍事上著有《形式論》、《軍制論》等等。而在文學上,則著有《與友人書》、《白下》等等,對於後人的教育意義極大,受到後人的大力追捧。
顧炎武為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做出過非常多的貢獻,但是實際上並不是在中國的任何一個時期科舉制都真正發揮了他的作用,在顧炎武在世的時期就是科舉制度低迷的時期。顧炎武大力抨擊科舉制度,那麼顧炎武為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呢?
顧炎武圖片
首先顧炎武認為科舉制的實行實際上是非常難以令人接受的,因為顧炎武覺得科舉制的發明實際上是退後了社會的發展,科舉之中讓人們崇尚於儒學,但是卻不能夠有自己的發展和創新,所以在這一點上顧炎武是非常反對科舉制度的,這也就是顧炎武為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的原因了。另外,科舉制度雖然一開始對國家選拔人才有所作用,但是因為制度的不完善,學子們被單一的教學禁錮了思想,讀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升官發財,這和顧炎武所崇尚和推崇的思想,也就是經世致用有非常大的差別,甚至是悖論,所以顧炎武才會如此的反對和抨擊科舉制度,在他的思想中他認為科舉制度實際上是一種束縛人們的思想的方式,如果長期這樣下去社會就得不到創新,就會沒辦法發展,所以從這一個層面上來看,顧炎武抨擊的不是這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方式,而是抨擊的僅僅只能崇尚儒學的這一種考試方式,這就是顧炎武為什麼抨擊科舉制度的原因。
從顧炎武為什麼要抨擊科舉制度可以看出顧炎武的思想在當時屬於相對比較超前的思想。
顧炎武散文情感色彩分析
對於顧炎武的文章,相信我們大家都有學習過,例如《與友人書》這一篇文章,我們在中學時期就已經學習了。在這一篇文章當中,顧炎武的情感色彩是較為平和的,知識為大家講述了人要努力學習,並且還要懂得怎麼樣去學習才是好的。不然對於自己,對於國家,都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顧炎武散文
《精衞》這一篇文章,也是顧炎武流傳至今,並且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的文章。在顧炎武的散文當中,《精衞》這一篇文章所表達出來的感情色彩是極為鮮明的。在文章當中,顧炎武所使用的詞語十分的精明幹練,質樸無文,但是卻深刻的表達出了顧炎武對於國家的愛,願意為國家犧牲一切的情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以及勉勵精神,對於後世啓發甚大。
顧炎武是明代時期一位著名的學者以及地理學家,因此,他的學風是極為的謹慎,在文章當中的用詞也是很是精準。每一個詞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都是恰到好處,讓人極為的嚮往。就如同《白下》這一篇文章,字字珠璣,文章當中所藴含的情感也是非常的豐富,讓人反覆咀嚼文章的詞句,都可以體會到不同的意味。
顧炎武除了在散文上具有很多的代表作,在政治上同樣也有很多著作,例如《軍制論》、《形勢論》等等。在這些文章當中,既尊重了事實,也使用了犀利的語言來諷刺當前國家的危機,並且還提出了應對的方法,受到了很多政治學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