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周邦彥的一剪梅主要內容是什麼 柳永與周邦彥之間有關係嗎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經典

周邦彥的一剪梅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剪梅》又是周邦彥的一首詠梅詞,而這一曲調的詞牌名就是出自這首的開頭一句“一剪梅花萬樣嬌”,取的是前三個字。後來也因為別的詞句而有另外的詞牌名,不過最出名的還是這個。

一剪梅

詞人詠梅,開頭就點明瞭梅花在他心目中的美是一個字“嬌”,而且不是一般的嬌美,是“萬樣”的、風情萬種的。他吧梅花看作美人,斜插在樹枝上,彷彿是眉梢上稍稍的一點,在那裏微笑着,風中的舞姿輕盈得飄若驚鴻,彷彿是在對酒宴上的我們拍着手招呼。

夜漸漸深了,也漸漸冷了,酒意也慢慢消去了。經常可以聽到美人的衣袖裏玉鐲敲碰的聲音。城頭上是誰在催促着打更,銀飾的漏壺怎麼樣了,讓明天的早晨來得更晚一些吧。漏壺是古時候用來記時的儀器,沙漏或者水漏,而打更則是人為的報時。詞人提到時間,主要是目的可見最後一句,他是希望時間過得更慢些。

這首詞上闋寫景詠物,把梅花比作嬌美的女子,又是眉梢,又是微笑舞蹈,又是拍手相招,栩栩如生,美不勝收。而下闋抒發情感,詞人原本是飲酒賞梅甚是樂趣,可是隨着夜深,用來消愁的酒也慢慢消散,清醒的他又想起來心裏的那個她。然後突然聽到外面傳來的打更聲,不甚哀傷。他不願太陽昇起,不願第二天的到來,只想慢慢享受這悽清的夜晚。

周邦彥的這首《一剪梅》在他的眾多詞作中並不十分出彩,出名的原因還是因為造就了這一詞牌名,後世最著名的還是李清照的那首。

周邦彥燭影搖紅主要內容是什麼

《燭影搖紅·芳臉勻紅》是由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周邦彥改寫而成的作品。之所以説是“改寫”而不是“創作”,是因為這首詞原版並不是由他所創造出來的,而是在當時的皇帝宋徽宗的要求下進行改寫而成的詞。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改寫其實是比創造更困難的事情,因為改寫這首先就是要迎合皇上的喜好,之後便是要保持原作的主旨和風格,最後則是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點。而周邦彥不但達到了這三個要求,而且做得可以説是完美無缺。

詩詞配圖

周邦彥改寫的第一步就是拓展了原作的容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首詞的上闋全都是他增加的。原作原本是寫離愁別緒的,於是周邦彥便在上闋中把原作的時間往前進行了推移,並着力刻畫了原作中所描繪的女子的容貌,以及兩人之間的情投意合。這就為下闋描寫思念之情做了很好的鋪墊。

改寫的第二步便是在下闋上進行了幾處改動。原則則是讓原作的主旨表達得更加充分。其中原作中的“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改為了“夜闌飲散春宵短”,這個改動不僅使得語句語句更加精煉,也寫出了男主人公在夜晚飲酒之後的孤寂惆悵。第二個改動則是把“尊前誰為唱陽關”改成了“當時誰為唱陽關”,這個改動的絕妙之處在於把原作簡單的敍述眼前之景變成了回憶往日的情景,這樣一來不僅在寫法上顯得更加婉轉,也突出顯示了主人公久久不能消散的思念之情。

經過周邦彥的改動之後,這首作品變得主旨更加凸顯,而且結構更加嚴密和緊湊,打上了深深的周詞風格。使得這首詞作變成了一首真正的佳作。

周邦彥的玉樓春主要內容是什麼

《玉樓春》是周邦彥的一首詞作,以描寫愛情。據説這首詞,是他在1089年的時候,正要離任廬州府教授時所寫,共八句。

周邦彥《玉樓春》

詞人開頭就借用典故,“桃溪不作從容住”是指東漢時期劉、阮遇仙的神話故事,傳説他們遇到了仙女並相愛,半年後不得不離開。這暗示着離別,也正是詞人的不得不離開,第一句就奠定了整首詞抒發離愁別緒的感情基調。而蓮藕斷了,詞人也不相信會那時藕絲還會連着。可見,詞人認為此次離開就是永別,十分悲觀遺憾。

三四句以當時和今日作比,一個是兩人相互在橋上等候的纏綿,一個是獨自一人在落漫黃葉的路上的徘徊。正好與前兩句相對應,一春天一秋天,而情感也是如此,回憶的是過去的美好,而襯托出的是現時的寂寞。

之後兩句寫景,延誤籠罩的青山,夕陽裏的歸雁,是化用前人的詩句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意境更勝一籌。而黃昏的景色最能勾起人心裏哀傷之情和離愁別緒。結尾詞人寫到,人就像是被風吹到了江上的白雲麼人離愁就好比被雨打落粘在地上的花絮。兩個比喻,一個説人,一個講離別,十分婉轉深沉,把這離別的情緒表達得到位而又悠長。

整首詞,對偶十分工整,從愛情神話故事起,再寫自己的愛情,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以及環境的烘托,到最後的直抒胸臆,詞人把感情一點點地表達出來,是離別更是懷念。


柳永與周邦彥之間有關係嗎

柳永和周邦彥都是北宋著名的詞人,時常被並稱,兩人都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擅長在詞中寫情。但是,每一個偉大的人都不是相似的,這兩人都可以説是自成一家,所以區別也很多。

周邦彥畫像

論柳永和周邦彥的區別,得從他們的生活年代開始。柳永生於北宋前期,而周邦彥是北宋末年,因此他們詞作的風格是深受自己所處時代的影響。柳永的詞是繼承發揚唐五代時期的特點,偏向俗,格調也十分自由通俗不會去刻意,所以説是“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而周邦彥的詞是繼承北宋之前的詞,包括蘇軾也包括柳永,而偏向的是雅,而且他十分注重格調,經常研音煉字,還自己創新了一些詞牌曲調。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精通音律,另一方面是在內容方面已經很難超越前人。

雖然柳永和周邦彥都長期宦遊,也都曾經和歌姬等青樓女子廝混在一起,但兩人的人生還是有差別的,就生活閲歷而言周邦彥不如柳永。這一點在詞作上,就表現為柳永的主題內容多變,而周邦彥相對單調,以閨怨和羈旅為主。

此外,這兩位詞人的作品風格還有一大不同在於表達方式。柳永抒情常常直抒胸臆,不委婉很直接,是率真的表現。而周邦彥雖然也有這樣真情流露的詞句,但大多以詠物或者借景來表達自己,更幽怨一些。

無論如何,柳永和周邦彥的是宋詞大家,前者是北宋前期最偉大的詞人,而後者在繼承的基礎上成為了婉約詞的集大成者。

蘇幕遮 周邦彥的故事

《蘇幕遮·燎沉香》作者是宋代詞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小令詞,這首詞主要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這首詞借眼前的荷花聯想到故鄉的荷花,表達了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

作者從荷花娓娓道來,整個結構巧妙別緻。上片主要描繪了荷花姿態,下片則由荷花夢迴故鄉。全詞融合了景、人、情、夢,通過對清圓的荷葉、五月的江南、漁郎的輕舟這些情景進行虛實變幻的描寫,將思鄉之苦表達得淋漓盡致。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間,當時作者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周邦彥所做的詞勘以富豔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新自然,卻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詞圍繞雨後的荷花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整首詞的意思比較單純。

這首詞在上闋中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的景象,後又繼續寫屋檐上鳥雀呼晴,以及室外的荷花搖擺的情景,這個詞意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層次變化有序。詞中更是對荷花的傳神描寫還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詞中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而他的下闋由眼前水面清圓,風荷凌舉的景象聯想到自己的故鄉吳門在五月間的風景,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將作者的相思之展現的情淋漓盡致。

周邦彥是不是婉約派詞人

婉約派是中國古代宋詞中的一個流派,和婉約派相對應的就是以大文豪蘇軾、辛棄疾為大代表的豪放派。婉約,從字面來理解的話就是,婉轉含蓄的意思。這也真是婉約派的主要特點,該派別的詞主要內容側重的就是兒女情長,詞的結構則大多縝密深細,音律十分婉轉動聽,語言則圓潤精緻,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周邦彥《蘭陵王·柳》配圖

周邦彥,出生於公元1056年,字美成,號為清真居士。是錢塘即現在的浙江杭州人。他曾經做過太學正、知溧水縣等官職。少年時期的周邦彥個性灑脱不羈,不管對於讀書確是非常熱衷的。在宋神宗的時候,曾經寫了一篇《汴都賦》來稱讚當時推行的新法,到了宋徽宗繼位之後擔任了徽猷個待制和大晟府提舉的職位。周邦彥被後世之人稱為婉約詞的集大成者,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廣泛吸收各家所長看,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把婉約詞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於後世的婉約派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被後世婉約派的詞人尊稱為“正宗”。他還開創了了格律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蘭陵王·柳》、《蘇幕遮·燎沉香》、《西河·金陵懷古》等。他於1121年去世,終年六十五歲。

需要説明的一點是,婉約派和豪放派並無高下之分,他們只是在詞的風格上有所差異,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富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