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渭水之盟資料 渭水之盟的評價怎樣?

唐太宗渭水之盟

唐太宗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的貞觀之治成為後世多少皇帝借鑑的典範。但眾所周知的是他皇位的得來並不是名正言順而是殺了身為太子的哥哥之後,逼着他的父皇傳位於他的。也正是因為玄武門之變,引起了外族突厥的侵犯。唐太宗渭水之盟是他在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一個傳頌萬世的事蹟。

李世民畫像

在玄武門事變之後,唐王朝權力更迭,朝廷動盪不安,李世民在這樣的局面下登基。而外族突厥在得知唐朝政權的變幻後,認為正是可趁之機,於是發兵十餘萬人,進攻唐朝,並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此時的唐王朝正處於巨大的危機之中。

在內,權力還沒有完全集中在李世民手中,朝中質疑李世民登基的還大有人在;在外,二十萬突厥人兵臨城下,勢不可擋,甚至已經到達武功,對首都長安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狀況下,唐太宗想到了疑兵之計。

長安城內,兵力空虛,李世民不得已只能親自率領着自己的一眾謀士將領前去渭水。在渭水邊,李世民故布疑兵,讓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看到了唐軍盛大的人數和軍容。頡利可汗害怕了,最後就於渭水橋上,兩方簽訂了和平協議,並且立下了白馬之盟。回到家鄉的頡利可汗還向唐王朝進貢了許多馬匹和羊。

在唐王朝完全不佔優勢的狀況下,李世民通過疑兵之計安然退兵,這讓對他的質疑聲減少了許多。而唐太宗渭水之盟也成為了軍事上常常被人説起的典故。

渭水之盟的評價

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對渭水之盟的評價一直都是很高的。那麼渭水之盟到底是怎樣一個事件呢?為什麼它會受到這麼高的評價呢?這個事件的主要人物又有哪些呢?

唐太宗畫像

渭水之盟是唐朝初年時期,突厥大肆進犯中原。而此時的長安兵力空虛,並且朝政動盪,正是內憂之際,再加上突厥兵臨城下。好不容易才穩定下來的國家又開始動盪不安,倘若唐朝不奮起反抗,突厥可汗就會成為下一個拓跋道。

唐太宗在這種狀況下,設下疑兵,恐嚇了突厥的可汗。而頡利可汗在看到李世民佈下的兵力後,誤以為唐朝有很多士兵,害怕之下,答應與唐朝簽訂互不侵犯的協議。簽訂協議之後,頡利可汗帶着突厥的士兵退出了唐朝的疆域。而唐王朝在李世民的計謀下,保住了江山。

在那之後,李世民迅速穩定朝政,修生養息,恢復經濟。除此之外,在軍事上,唐太宗積極備戰,培養了眾多能征善戰的士兵和部隊。而此時的突厥卻面臨着內部分裂,牲畜大量死亡,勢力減弱的局面。在唐太宗多年的部署之下,突厥迅速戰敗,四處逃散。

而人們對渭水之盟的評價是這樣的,他們認為渭水之盟是唐朝與突厥關係上的一次勝利,不但避免了唐朝在式微的狀況下作戰,而且穩定了唐朝的基礎,為唐朝的後期發展經濟、恢復生機贏得了時間。這個事件是唐朝與突厥強弱的轉換點,在事件之前,唐朝弱於突厥,但在這個事件之後,突厥再無進犯唐朝的實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3 字。

轉載請註明: 唐太宗渭水之盟資料 渭水之盟的評價怎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