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生平簡介 李白寫了多少首詩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白簡介
李白,想必大家對這個人物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的美譽。李白一生博聞多識,寫下了許多飄逸優美的詩歌。李白所寫的詩,用詞精美,字裏行間充滿了飄逸之美,給人以美的享受,無愧於唐代最偉大的詩人這一稱號。
李白的雕像
根據史料的記載,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出生的地點大約是在西域的碎葉城。李白從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夠背誦六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神童。等到李白十五歲時,他出口成章,寫得一手好詩。李白寫的詩受到了當時上層名流的賞識,李白也變得愈發有名了。不同於尋常讀書人蔘加科考步入仕途的經歷,李白一直很喜歡習武練劍,想要做一名浪跡天涯的俠士。
公元724年即開元十二年,已經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家鄉。在李白仗劍遠遊的途中,李白感慨於美麗壯闊的自然風景,寫下了無數詩歌。等到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已經四十二年歲的李白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唐玄宗在看過李白的詩集後,立即召李白進宮,並親自去迎接他。最後,唐玄宗封李白為翰林,隨時陪伴在他左右。但好景不長,有許多人嫉妒李白能夠得到唐玄宗的賞識,李白自己也厭惡當時奢靡的生活,於是李白便遠離了宮廷。
公元762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的李白因病而亡。李白在臨死之前還寫下了一篇名為《臨終歌》的詩詞,這篇詩歌總結概括李白的一生。
李白寫了多少首詩
詩仙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大詩人,如果把文學比作一種武器,那麼李白的詩歌就是所有武器中最華麗的一種,也是最自由的一種,在他的筆下,沒有束縛,不按常理,不按世情,以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自信展現着自己的內心。
李白望月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創作了很多的詩歌,在全唐詩之中收錄了其中的900多首,而到了現在又陸陸續續補充了一部分,大概有1000多首,而李白自稱自己有萬首詩,至於是真有這麼多失傳了還是李白酒後的豪言,或者説放在心中還沒有寫出來就不得而知了。李白生在盛唐時期,安史之亂的時候他已經老了,所以李白的詩歌大多浪漫氣息濃厚,豪氣十足,無論是七言詩,還是五言絕句都是史上少有的名篇佳作,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一生詩作頗豐,流傳甚廣,這裏為大家介紹一首流傳最廣的《靜夜思》。這首詩大概隨便找個小學生都會背,作為中國現在流傳最廣的詩歌之一,它實在是太樸實了,沒有什麼複雜的詞彙,也沒有深奧的引用化用,簡簡單單的話語,就像是兒歌一樣,卻打動了無數的成年人。“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坐在牀上,月光照在地上,或許很多人覺得奇怪,既然在牀上為什麼抬頭就能看到月亮呢?難道房子破了嗎?其實不然,馬未都等人認為“牀”並不是現在的牀,而是一種長板凳,試想一下,當時李白坐在板凳上,喝着酒,看看月亮,想起了故鄉,多麼詩意啊。
李白與酒
説到李白,或許家國是可以不提的,或許時勢是可以不顧的,但是“酒”是不得不説的,對於李白來説,或許除了他的詩,真正陪伴他的只有酒,他不像杜甫,沉鬱頓挫,不喝酒也能過,他的詩更多的體現他個人的魅力,那種自由自在的暢想,而在這樣的時候酒就是他最好的伴侶,他是詩仙,他也是酒仙。
李白醉酒
杜甫曾經寫過《飲中八仙歌》,其中提到李白是這麼説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的,酒後的李白就是這麼的狂放,就是這麼的傲氣,這時候的李白散發出的不羈的光芒,是令人敬仰的。李白的生活中處處有酒,也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酒,花前月下、亭台樓閣、皇宮宴席、孤舟獨飲,無論是得意之時,還是落魄之際,李白都在飲酒,似乎喝酒已經深入到了李白的靈魂深處,只要有酒,李白就能快樂。
《將進酒》是李白一生中對於喝酒最好的詮釋,高興時他勸人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寂寞難耐的時候他也勸人喝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而且他喝酒還喜歡叫上一大堆的人,大家熱熱鬧鬧的“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不是人,他是謫仙,他只是從天上來凡間度假的,所以人間的生活和他格格不入,所以人間的繁華被他棄若敝履,而只有在酒後,李白才能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才能有“一醉累月輕王侯”的暢快淋漓,才能有“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上高樓。”的灑脱豁達。於是李白和酒相伴了一生,在半醉半醒中渡過了自己的一生。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有着遠大的人生目標和抱負,但卻一直懷才不遇,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這種懷才不遇的心情,在李白遠離京城十多年後到達了頂點。從他所寫的《獨坐敬山亭》中,我們能夠窺的李白當時無奈而落寞的心情。
《獨坐敬山亭》
其實,大詩人李白還是有過一段為官的經歷的,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唐玄宗翻閲了李白的詩集,當即驚為天人,封李白為翰林,讓李白隨時侍奉在自己左右。但唐玄宗對李白的賞識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那些人紛紛在唐玄宗面前詆譭李白,李白才當了沒多久的翰林,就被放逐出了京城,遠離了政治中心。
而《獨坐敬山亭》這一首詩就創作於公元753年即天寶十二年,根據時間來推算,李白那時候已經遠離京城十二年了。李白出門遠遊的十二年裏,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長期漂泊無依的生活,使李白嚐遍了人世間的辛酸苦楚,看透了世態炎涼。雖然李白的性格一直都是如此樂觀豁達,但心中還是會有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以及一絲絲的孤獨之感。
從《獨坐敬山亭》一詩中,我們能夠很明顯的體會到詩人的孤單、寂寞以及落寞的心情。詩中所寫的意象,如飛鳥、孤雲、敬山亭等都是孤孤單單的,形單影隻,正如詩人自己。李白在那時已經不復當年的風采了,他獨自一人來到敬山亭,獨自許久,觸景生情,感到十分的悲涼。李白看着眼前的風景,於是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心中的孤獨與無奈之情。
李白愛旅遊花27年漂泊四方
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詩人都非常喜歡旅行,尤其是盛唐時期,那時候的詩人幾乎隔三差五出去旅行,到處遊玩,而且還喜歡結伴而行,如果有機會回去看到李白和杜甫等人一起到處遊玩千萬不要驚訝,那是常見的事情,在這麼多愛好旅遊的是人中,李白又尤為特殊。那麼李白特殊在哪呢?
李白和杜甫一起旅遊
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別人還好歹經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麼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從20多歲的時候出蜀離家之後幾乎就沒有回去過,甚至在安史之亂以後,天下大亂而蜀地還算和平的時候他都不曾回去。李白不是不想念故鄉,他在很多的詩歌之中都表達了對於故鄉的懷念,但是李白偏偏沒有回去甚至於對於自己的家人都沒有怎麼提起,或許李白這樣是因為覺得不能衣錦還鄉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為家中親人已逝不願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從出蜀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四處旅行,四處遊玩,差不多有27年。
在這很長的時間裏,李白到處遊山玩水,根據有心人的統計,他這一生總共到訪了18個省市自治區,206個縣城縣鎮,攀登過80多座名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在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觀看了許多的美景,經歷了很多的風俗,還結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寶三年的時候在洛陽和杜甫相遇,兩人結伴而遊,成就了詩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遊,後來他們還在開封偶遇高適,三人一起遊山玩水,成為了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