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曹魏派出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發動滅蜀之戰。鍾會吞併諸葛緒大軍,一路勢如破竹,佔領漢中,與姜維對峙於劍閣,而鄧艾另闢蹊徑,效仿韓信,偷渡陰平,進入蜀漢腹地,血戰綿竹,到達成都城下。隨後,後主劉禪在譙周等投降派的勸導下,開城投降。
投降後,本來萬事大吉,由於鍾會和姜維作亂,蜀漢大批官員被殺,而諸葛亮的後人卻被保護起來,毫髮無傷,這是為什麼?依據演義,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蜀漢被殺的官員,或多或少參與姜維和鍾會作亂。如發起人姜維被開膛破肚,大將張翼、蔣琬的兒子蔣斌和蔣顯曾和姜維一同投降鍾會,被視為鍾會一黨,蜀漢前太子劉璇(璿)被誤認為這次作亂的幕後主使,而漢壽亭侯關彝家族,是龐德之子龐會藉機公報私仇。
龐會本來以為報仇無望,結果劇情大跳轉,鍾會和姜維都死於非命,成都羣龍無首,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龐會藉機,找到殺父仇人關羽的後人,並將其滅三族。老將廖化、董厥都是因蜀漢亡國,感嘆復國無望,憂心忡忡而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卻説鍾會、姜維、鄧艾已死,張翼等亦死於亂軍之中。太子劉璇,漢壽亭侯關彝,皆被魏兵所殺。
諸葛亮在輔佐劉備前,在隆中隱居,和曹魏各位大人物並無私仇。他出山輔佐劉備後,同曹操及曹魏的作戰,都屬於公事。如諸葛亮曾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上方谷,都是和曹軍兩軍交戰。在戰場上,兩軍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不會留情面的。
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戰場上兩軍交戰被殺,不會牽扯到家人。像關羽已經俘虜了龐德,卻將其處死,這就違背了不殺俘虜的潛規則。因此,龐會在蜀漢滅亡時,報復關羽,就可以理解了。蜀記中相關記載如下:
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尚嘆曰:“吾父子祖孫,荷國厚恩,今父既死於敵,我何用生為!”遂策馬殺出,死於陣中。
所以,諸葛家族壯年男子均已戰死,只剩下老弱病殘。而如狼似虎的曹魏軍隊,他們也不好意思報復諸葛家族的弱小孩童。這樣,諸葛亮後人才倖免於難。
公元264年,蜀漢滅亡後,諸葛京和堂侄諸葛顯等人遷徙到河東。直到公元268年,前蜀漢大臣羅憲向晉武帝司馬炎舉薦人才,諸葛京才被任命為郿縣縣令,後官至江州刺史。説明諸葛亮後人還是受歡迎的,更加不會被滅族。
如果曹魏亂兵將屠刀伸向諸葛亮後人,那些放下武器的原蜀漢士兵不答應,那些蜀漢老百姓也不會答應。因此,曹魏亂兵尚存一點理智,不會犯眾怒,侵犯諸葛亮後人。
總結:蜀漢滅亡時,被殺的大批官員,都是事出有因的,他們或多或少參與了姜維和鍾會作亂,或者是和姜維關係密切的。而諸葛亮家族成年男子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均已戰死,只剩下小孩子諸葛京。曹魏亂軍,還未完全失去理智,出於對對手諸葛亮的尊敬,他們沒有傷害諸葛亮後人。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