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關於漢初郡國並行制地圖的施行,這是漢初時候的君主劉邦為了將敵人項羽的陣營和自己的陣營給區分開來而施行的郡國兩制並行的制度。這一制度既很好的將秦朝時候的制度給繼承下來,同時也有了自己的制度。兩種制度的執行將漢朝很快的發展起來,為漢高祖劉邦凝結了很大部分人的忠心。從而使得漢初郡國並行制地圖的版圖不斷的擴大。
郡國並行製圖片
關於漢初郡國並行制地圖的擴張固然是好事,但是這也為國家的凝結做出了極大的挑戰。由於在郡國並行制地圖施行之初,漢王是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而想出的辦法。但是隻待問題解決,新的危機便來臨。隨着各個郡國的不斷髮展,但是受到國家的管理的地方越來越少,這使得想要將天下緊握掌中的皇帝十分的憂慮。雖然這是國家的制度,但是由於各個諸侯王國的君主都並非是國家君主嫡系,但是又雄踞一方,十分的受到國家君主的忌憚,但是由於諸多原因,想要做出改變也是有心無力。然而儘管如此,漢王為了手中集權,仍是不斷的削減各個諸侯國手中的權利。
雖然關於漢初郡國並行制地圖的最後結果並不樂觀,但是這兩種制度的施行卻是為漢初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兩種制度的施行使得地方有了很大的發展積極性,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同時因為這些地方擁有了自主發展的權利,人們對於生活有了希望,勞作時候更加的積極,為國家的穩定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郡國並行制的主要特點
在西漢初期的時候,出現了一種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叫做郡國並行制,這種新出現的制度是為了適應剛剛建立的朝代萬廢待興的狀態。郡國並行制的主要特點是在實行秦朝就已經出現的郡縣制的同時還實行分封制。而郡國並行制的主要特點是兼具了兩者的優點。
劉邦雕像
分封制的特點是國君至高無上,可以説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國君掌握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美好的嗎?國家的土地被分成一塊一塊的,每一塊是一個封國,每個封國有自己的封君,而這個人才是這塊土地上的領導者,封君是直接被國君管轄的,但是國君對於封地內的情況卻不是很清楚的,很容易出現各諸侯王分封割據的局面。
郡縣制的特點則是它能夠消除掉分封割據狀態帶來的可能出現的問題,因為全國被分為十幾個郡,每個郡下面設置幾到十幾個不等的縣,統一由皇帝進行任免,沒有了中間封君的統治,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地方上的行政事務,極大的集中了皇權,也因此,郡縣制成為了以後兩千多年以來封建專制統治的最主要的制度。
在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的漢朝,郡國並行制的主要特點就是為西漢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好處,一方面封君擁有權力可以促進各個郡國對於本封地內的經濟人口發展,另一方面由於封國逐漸增多,封地面積越分越小,又可以減少封建割據的可能。
郡國並行制時間
時光荏苒,中國歷史經過了多番的變遷,呈現出如今的模樣。而在古代的時候中國施行的很多治國政策卻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其中郡國並行制便是如此。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瞭解郡國並行制的人也在日益減少。不過即使如此,關於郡國並行制時間仍是一個讓人着迷的話題。
郡國並行製圖片
雖説關於郡國並行制時間,一些考古的歷史學家早已給出了答案,施行的開始時間為漢高祖劉邦時期為了將項羽的黨羽和自己的黨羽分化開來,並壯大自己的實力而建立的,而結束時間則是在漢高祖劉邦將項羽產出之後,郡國並行制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且有着不斷加強的趨勢,所以在文帝,景帝時期便不斷的削減諸侯的實力,知道景帝在位中期的時候才將其全部剷除,並將諸侯廢除,不在施行這一制度,結束了國家集權分散的局面。
但是畢竟歷史十分的遙遠,雖然有着這樣關於郡國並行制時間的記載,可歷史學家們依然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尋找着真相,想要找到一些相關的記載,來證明這一記錄的真實性。在多年裏也傳出過許多關於郡國並行制時間的説法,然這些説法卻是都無法使用充足的證據説明,不斷的被人們推翻,而只留下關於漢朝時候漢高祖建立和景帝結束的説法。也真是由於諸多的説法都被推翻,人們漸漸的將關於郡國並行制時間的認定就是這樣的説法。
郡國並行制弊端
漢代實行的地方政策有郡縣制,除了它之外還有一種分封制,即郡國並行制,這是同秦朝地方政策最大的不同。文帝和景帝他們一直執行着以親制疏,眾建諸侯的策略,即分封一個諸侯國,而在這位諸侯名下土地將會在他去世之後由他的所有兒子平分,這樣一來,既打破了嫡長子世襲的規矩,又使得諸侯國數目增多,領域縮小起到了削藩弱國的意義。但是郡國並行制弊端也是很大的。
劉邦雕像
七國之亂就是郡國並行制弊端顯現的地方。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因為打不過項羽 ,拉攏了韓信 ,彭越 ,英布三個人,最後集齊四個人的力量才消滅掉了項羽,在當時消滅項羽之後又封了一些曾經在戰爭中幫助過他的人為異姓王。
但是高祖劉邦對他們並沒有任何的信任,再加上他們在建國之後出現了一些不當的行為被劉邦所討厭,最終被封的各個異姓王一般只會有三種下場,第一種是忍受不了劉邦對他們的控制,然後決定造反;第二種是因為被一些對頭誣告自己想要造反然後被劉邦下令殺掉;第三種就是在劉邦的地盤上混不下去了,乾脆把地盤捨棄,帶着金銀細軟,妻子兒女一路向北投奔胡人。
這時就顯現出來那些無能的同姓王,而劉邦對於同姓王的容忍尺度較大,自己的孩子也沒有顯示出很大的才能,讓那些王覺得皇帝這個位置還不如自己來坐。但是,實行了很多年的郡國並行制弊端也只出現過七國之亂這一次,所以,郡國並行制在當時還是很符合社會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