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天下事尚有大於此者乎!”(天底下還有比立太子更大的事嗎?)
北宋一共9位皇帝,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外,應數宋仁宗趙禎成就最高。宋仁宗在位42年,名臣輩出,在他的治下,北宋達到了古代文治的巔峯。然而,宋仁宗有一件家喻户曉的傷心事,那就是子嗣艱難,宋仁宗先後有16個孩子,其中11個未長大便夭折(包括僅有的3個兒子)。宋仁宗酷愛兒子,只可惜自己沒有,以致於他常常躲在後宮哭泣。
在家天下時代,皇嗣乃王朝的未來,沒有皇子,就意味着後繼無人。因此,從宋仁宗親政起,大臣們就開始他“幫”他想各種辦法,大致方向有三個:
第一,覺得宋仁宗後宮嬪妃太少,勸宋仁宗廣納嬪妃。
第二,懷疑宋仁宗身體有問題,勸宋仁宗廣徵天下名醫來調理身體。
第三,憂心宋仁宗沒有生兒子的“命”,勸宋仁宗從宗室中過繼一位侄子來做皇子。
隨着宋仁宗年齡的增長,大臣們漸漸意識到,前兩種方法已經不能奏效,於是勸諫的焦點都集中在讓宋仁宗過繼子嗣上面。其中,最狠、最直接的就是宰相張知白。
張知白乃宋真宗時期的老臣,他為人耿直,説話從不拐彎抹角,同僚們都畏懼他。有一次,宋仁宗在垂拱殿和張知白議事,宋仁宗看到白髮蒼蒼的張知白,安慰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張愛卿,你年齡大了,要注意照顧自己,有什麼需求你不要客氣,積極和朕説。
沒想到張知白直接懟道:
“臣家有妻孥,外有親戚,陛下惟昭陽二人而已,豈非孤寒?”
張知白這話説得有點“缺心眼”,他是説:我家裏有妻子兒女,外面有親戚朋友,我一點也不孤寒;陛下你除了後宮有嬪妃外,連個兒子都沒有,你才孤寒呢!
沒有兒子,是宋仁宗的傷心事,張知白專戳人短處,宋仁宗哪能受得了。宋仁宗聽完後,十分委屈,他什麼話也沒説,回到後宮,抱着曹皇后痛哭不已。
張知白身為宰相,這樣不講情面地諷刺宋仁宗沒有子嗣,實際上是希望宋仁宗趕緊解決子嗣問題,要麼生,要麼過繼,大宋不能無皇儲。還好宋仁宗脾氣好,要是換做其他皇帝,張知白的老命估計就懸了。
相比於張知白,北宋名臣包拯對宋仁宗也毫不留情,包拯擔任御史大夫期間,多次勸諫宋仁宗立嗣,包拯説:
包拯這口氣,明顯是在質問宋仁宗:東宮虛位,天下憂慮,你還不立太子,到底想幹什麼?
北宋名臣範鎮在擔任知諫院的時候,曾三番五次要求宋仁宗過繼一個兒子,並立為太子。宋仁宗敷衍範鎮説:“我們先商議軍國大事,太子的事情以後再説。”範鎮懟道:
宋仁宗吵不過範鎮,便對範鎮説:
“朕知卿忠,卿言是也。當更俟二三年。”
意思是,我知道你忠心,你説得對,但你再等二三年吧。其實,宋仁宗是希望自己還能再生出一個兒子,説到底,宋仁宗沒有兒子,又不願意過繼,便使用拖延戰術,希望後宮能產生奇蹟。
《宋史·文彥博傳》曾記載:
初,仁宗之不豫也,彥博與富弼等乞立儲嗣。仁宗許焉,而後宮將有就館者,故其事緩。
熙寧年間,文彥博和富弼等人也上書乞求宋仁宗立嗣,宋仁宗被逼的沒辦法,基本已經答應過繼了,可後來因為後宮有嬪妃懷孕,便延緩了此事。可惜的是,宋仁宗滿心期待的孩子,生下來卻是個公主,這讓宋仁宗大失所望。
和上面幾位比起來,北宋的另一位宰相韓琦開始比較温和,韓琦剛當上宰相時,就勸説:
“陛下何不擇宗室之賢,以為宗廟、社稷計?”
韓琦勸宋仁宗趕緊過繼一個兒子,以繼大統。宋仁宗回答説:
“後宮將有就館者,姑待之。”
即,你先別急,後宮中有嬪妃懷孕了,我們再等等。然而,韓琦一等就是數年,到最後態度便不再温和。《宋史》記載,宰相韓琦多次帶領文武百官懇請宋仁宗立嗣,雲:
“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繫。”
一天,韓琦進宮,懷裏揣着一篇《漢書·孔光傳》給宋仁宗看,並且對宋仁説:
漢成帝沒有兒子,過繼自己的侄子為子。漢成帝的政治成就遠不如陛下你,但他卻在立嗣的問題上比陛下想得清楚。
這話把宋仁宗説得無言以對,宋仁宗神奇,怒道:“你是宰相,你看誰合適,就讓誰做太子吧!”
韓琦嚇了一跳,連忙説:“這個自然需要陛下做主!”
北宋大家司馬光也非常操心宋仁宗立嗣問題,《宋史》記載,司馬光先後上書“三言”和“五規”,目的都是讓宋仁宗趕緊解決太子人選問題,宋仁宗開始不耐煩,但司馬光卻孜孜不倦,一直上奏,搞得宋仁宗一看到司馬光的奏摺就哆嗦。
除了上述這些北宋名臣外,還有歐陽修、曾公亮、張昇、呂誨等人,無不在逼宋仁宗早立太子,只是大家的方式各不相同,有張知白那樣“缺心眼”的,也有包拯那樣剛正不阿的,有韓琦那樣堅持不懈的,更有司馬光那樣孜孜不倦的。可以説,為了太子問題,文武百官用一百種方式在勸諫,但效果都不佳。相比之下,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辦法則更有效。
晏殊,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算起來,歐陽修、韓琦等人都得稱他一聲老師。據《歸田錄》記載,眾人都以為,在勸宋仁宗過繼子嗣的問題上,韓琦功勞最大,實際上,晏殊才是真正從內心説通宋仁宗的人。
世傳王迥遇女仙周瑤英事,當時盛傳天下,禁內亦知。是時皇儲屢失,晏元獻為相,一日遣人召迥父郎官王璐至私第……晏曰:“此上旨也。上令殊呼郎官,密託令嗣,以皇子屢失,深軫上心,試於帝所問早晚之期,與後來皇子還得定否?”
這段話比較長,意思是:宋仁宗時期,傳説有一個叫王迥的人曾見過仙女。晏殊便利用這個事情,請王迥的父親王璐來到家裏做客,私下對王璐説:“當今皇帝子嗣艱難,你讓你兒子王迥問問仙女,看看陛下還會不會再生下皇子。”
過幾天,晏殊入宮,對宋仁宗彙報了這件事,他説:
“令小子問之,小子言其人親到九天,見主典簿籍者,聖上若以族從為嗣,即聖祚綿久。”
晏殊對宋仁宗説:我讓王迥問仙女了,仙女幫忙到天上查看民間户籍,得知陛下若能過繼宗室子弟為嗣,必將在位長久,乃大宋之福。
言下之意,若不過繼,則聖祚不綿久。更要命的是,晏殊還説這話是仙女説的。
其實,晏殊並不信鬼神,他只不過借王迥的話來勸宋仁宗。而宋仁宗因為多年無子,對鬼神之説越來越信服。經晏殊一説,他才算終於認命,不再排斥從宗室過繼皇子。不得不説,張知白、包拯、範鎮、文彥博、韓琦、司馬光等人多番勸諫都沒成功的事情,被晏殊換個方式一説,神奇般的奏效了。可見晏殊深諳宋仁宗內心所想,對症下藥,可謂高明。
後來,晏殊去世,韓琦等人的上奏,宋仁宗終於答應過繼侄子趙宗實為子,即後來的宋英宗。後人皆認為宋英宗能成為皇帝,韓琦功勞很大,其實不知道背後有晏殊之功。
從宋仁宗立嗣的事件可以看出,雖然文武百官都在勸諫,但起到作用的很少。晏殊技高一籌,重在會説話、會辦事、會做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