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蕭遠山在此跳崖蕭峯在此自盡 雁門關在什麼地方?

  首先回答題主的主要問題:雁門關在什麼地方?雁門關在山西代縣,縣城北部、恆山山脈、句注山(即雁門山)上。


 

  其次,題主問“各朝代都在同一個地方嗎?只是一個關口還是一個區域”,這個説起來就複雜了,正所謂小孩沒娘,説來話長。

  “雁門”最早只是一座山的名字,也就是雁門山。雁門山這個名字出現得極早,起碼在戰國時就有了,因為《山海經》中就有非常多次的記載。而雁門山的位置,《山海經》也有確切的記載,《山海經·海內西經》中説:“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

  高柳在哪裏呢?就是今天山西省陽高縣,所以最早的雁門山,其實應該是在陽高縣以北的。和現在所説的代縣,差了太遠太遠了。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戰國卷,趙國局部,我們可以看到雁門山是在高柳北部的,我們今天所謂的雁門山就是圖中的句注山。

  趙武靈王時,通過胡服騎射,趙國成為天下強國,武靈王率軍大破林胡、匈奴諸部,拓地千里,北至大漠,西及河套,武靈王在新徵服的土地上設立雁門、雲中、九原三郡。其中雁門郡之得名,顯然是因為雁門山。

  所以,雁門既是山名,也是一個郡的名稱。到後來秦滅趙國,趙幽繆王趙遷投降,而他弟弟趙嘉則撤退到代地,堅持反抗,史稱代王。兩年後,秦軍擊敗代軍,在高柳俘虜趙嘉,秦始皇遂置代郡,以高柳為郡治。雁門郡於是與雁門山脱離。

  無論戰國還是秦漢,雁門郡都屬於邊郡,緊靠着匈奴,所以這裏是和匈奴交戰的第一線,李牧就曾“常居代、雁門”,在 這裏和匈奴交戰,曾經一戰消滅匈奴大軍十餘萬,破林胡,降東胡,匈奴十餘歲不敢近趙邊城。李廣也曾為雁門郡太守,和匈奴交戰,以力戰而為名。漢武帝時,衞、霍出塞擊匈奴,也常以雁門為前進基地。

  秦、西漢時的雁門郡,郡治在善無,也就是今天山西省朔州市的右玉縣。

  秦、西漢時的雁門郡。

  到東漢時,一則由於南匈奴內附,二則因為邊地人口減少,已經不足以再維持郡的建制,因此到東漢末年,曹操曾經乾脆就把五原、朔方、定襄、雲中四郡全部合併,成立了一個新的新興郡,可見當時北方邊境之凋敝。雁門郡雖然沒有被撤併,但到曹丕時,卻把它的治所南移,越過句注山,放到了廣武,也就是今天山西省代縣附近。——這是雁門郡第一次跨越句注山。

  三國時的雁門郡。

  我們前面説過,早在秦始皇統一時,雁門郡就和雁門山脱離了關係,到現在已經過了四百多年了,雁門郡終於把它的首府放到了句注山下,句注山開始和雁門二字聯繫上了。

  不久,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原板蕩。這時鮮卑拓跋部的拓跋猗盧率部向南遷徙,向幷州刺史劉琨請求句注山以北(即陘北)的土地,劉琨為了拉攏拓跋部一起抵抗劉淵,就把句注山以北的土地送給了拓跋部。從此之後,胡漢之間,就以句注山為界了,於是這裏就成為了兵家要地。

  戰國、秦、漢、三國時,只有雁門山、雁門郡,但從來沒有雁門關的記載,雁門關之設,應該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十六國時代,五胡旋興旋滅,城頭變幻大王旗,最終是由拓跋部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我們知道北魏有一件大事,就是魏孝文帝的遷都漢化,他假裝南征,率領文武百官走到了洛陽,然後逼迫大家遷都於此,並宣佈了漢化措施。

  但在這一事件的過程中,他的太子是留在舊都平城(也就是今天大同)的,太子不願意漢化,就派兵把關,截斷陘嶺南北交通,割據陘北。陘嶺就是句注山,既然派兵把關,那這個關當然就是陘嶺上的關。而以地勢而言,那就只能是雁門關。

  雁門關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也恰巧是此時,魏明元帝視察代北,史書記載:“(帝)幸代,至雁門關,望祀恆嶽”,也就是説,明元帝在雁門關遙祀北嶽恆山。

  我們知道,雁門山是遠在北方的,為什麼這裏要叫雁門關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裏緊靠着雁門郡的郡治,關因郡而得名,因此就叫雁門關了。

  當時光再度流逝,人們已經不記得雁門二字的來由了,他們只是在古書上看見有雁門山,卻不知道這山究竟位於何處,於是想當然以為雁門關附近的山就是雁門山,這樣又把句注山改叫雁門山。

  ——這就是今天雁門山的來由。

  這是山西省北部的地形圖,我在上面表出了雁門關,大家可以看看為什麼雁門關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北面是大同盆地,南面是忻定盆地,兩大盆地之間則被恆山山脈阻隔,恆山山脈東接太行山,西連呂梁山,山嶺高峻,溝澗曲折,是為天塹。只有雁門關附近山脈收細,高度降低,可以通行,因此這裏設關,自然是把控南北。而忻定盆地則是太原大門,一旦忻定有失,則太原必定不保,因此古人稱雁門關“外壯大同之藩衞,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所謂三關,就是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

  雁門關真正成為軍事重鎮,其實是在北宋時,此前句注山附近雖然屢有戰事,但總得來説還並不是那麼重要。到北宋時,由於燕雲十六州不入版圖,雁門關遂成為宋朝面對遼人的第一道防線。北宋時,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合稱三關,評書楊家將裏,説楊六郎是“三關總帥”,説的就是這三關,因為這三關一直是防範遼人的第一線。

  而事實上,楊家將確實和雁門關的關係非常密切,楊業降宋後,守代州,太平興國五年,契丹來寇,楊業出雁門,大破遼軍,楊無敵之名聲震契丹。後來雍熙三年北伐,楊業作為西路軍副將,率軍出雁門,連克雲州、應州、朔州等地,後來因東路軍曹彬戰敗,被迫放棄收復的土地而撤軍,後來為掩護雲、應、寰、朔四州百姓撤退,在雁門關附近的陳家谷口戰死。

  《天龍八部》中,玄慈等人埋伏蕭遠山夫婦,蕭峯為阻擋耶律洪基南侵而自盡,都是在雁門關前,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雁門關是宋遼之間的第一道戰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2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蕭遠山在此跳崖蕭峯在此自盡 雁門關在什麼地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