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戲曲家何良俊簡介生平 何良曲論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何良俊簡介

何良俊是明代著名的戲曲倫理家、藏書家,是華亭柘林人,也就是今天上海市奉賢區柘林陣。年輕的時候何良俊就非常的刻苦學習,曾經閉門自學二十年,這樣的毅力與堅持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而且何良俊的弟弟何良傅也是一位青年才俊,被當時的人並稱為“二陸”。

何良俊畫像

明朝嘉靖年間,受人推薦,到了南京的翰林院做了孔目。在仕途上不得志的何良俊於是就開始在家中刻苦讀書、寫書,還自稱自己和莊周、王維、白居易等人都是好友。單獨看這句話的話不免讓人以為這個何良俊可能是瘋了,但是整日與詩書為伍的何良俊明晰了周莊、王維、白居易等人作品的真諦,認為和他們交了朋友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何良俊還將自己書房命名為四友齋,聽起來也是有些走火入魔了。

後來何良俊邀請了當時著名的曲師頓仁來和他一起討論研究音律方面的知識。何良俊非常喜歡讀書,常常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還常常把自己穿衣吃飯的錢都拿來賣書、字畫等。但是這些藏書和名畫最後都被倭寇的兵火給毀了,甚是可惜。

何良俊在戲曲方面也所有研究,主要的戲曲理論主張有兩個。一方面,何良俊提倡用本色的語言來編寫劇本,認為劇本應該自然。樸素,而不應該過分的刻畫。因此何良俊就對《西廂記》等都提出了批評。另外何良俊認為,語句就算是稍有欠缺也要恪守應該有的音律,這對後世也有一定的影響。

何良俊 曲論

明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藏書家何良俊有一本關於戲曲方面的著作,這本著作叫做《曲論》,《曲論》中對當時戲曲的批評和評價對後世都有一定的影響。

何俊良

曲論明確強調了戲曲創作寫意的特點,而且對當時戲曲行業內盛行的考據之風提出了自己的批評建議。《曲論》中的主要的一個觀點就是,作家在進行戲曲劇本創作的時候一定要以“本色”為主要的指導思想,在劇本的設置上應該儘量的自然、流暢,切記不要多添加粉末,使劇本顯得生硬和矯揉造作,將人物刻畫的不真實。因此何良俊也對《西廂記》、《琵琶記》等戲曲作品提出了自己的批評,也許在何良俊的眼裏,這些作品都有些略顯造作了。

另外何良俊的《曲論》中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劇本上寧可語句有些不通順,也要儘量保證語句在音律上的工整。今天來看,何良俊的觀點是有些偏頗的,但是確實對後世在戲劇創作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何良俊這個人在思想上應該是到了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一個地步,因為何良俊自稱自己是莊周、王維和白居易的朋友。這樣的言行是一般人都無法理解的,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以更包容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也許何良俊追求的思想上與先賢的一種神教,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朋友,這也就説的通了。

何良俊阿膠

何良俊出生於明代嘉慶年間,字元朗,是明華亭拓林人。何良俊是中國明代的戲曲理論家,但是人們常常將何良俊與阿膠聯繫在一起,這是怎麼回事呢?

何良俊畫像

何良俊本是江蘇華亭的才子,但是仕途失意,於是,何良俊便隱居專心著述。他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自稱莊周、王位和白居易都是他的朋友,還將自己的書房提名為“四友齋”。人們將何良俊這個戲曲理論家與阿膠的聯繫來源於他的一本名為《清森閣集》的作品集,在《清森閣集》中,何俊良這樣寫道:“萬病皆由氣血生,將相不和非敵攻。一盞阿膠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在何俊良看來,進行食療就必須以安身和存身為基礎,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不能吃堅硬的食物,不要強迫自己去吃、去喝,一切都要從自身出發。就以阿膠為例,在何良俊的認知中,阿膠的功用非常大,只要常吃阿膠,便能夠扶元固本。

當時處於明代,而明代的飲食文化頗有些現在所説的“養生”的味道。阿膠作為一種能夠調養氣血的食物,在“萬病皆由氣血生”的理論之下,被民眾廣為推崇。就連21世紀的現在,阿膠仍然被視作是補血聖物,備受人們的推崇,每每送禮串門,總是少不了阿膠的身影。

歷代以來,阿膠與人蔘、鹿茸被歷代醫家譽為“滋補三寶”,是中醫治療與調理血虛的首選藥材,可見何良俊“萬病皆由氣血生,將相不和非敵攻。一盞阿膠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的提出的影響之深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0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戲曲家何良俊簡介生平 何良曲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