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社會趣聞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國產抗日黑白片有許多經典影片,像《地雷戰》和《地道戰》就拍得很好。不過這兩部電影主要講的是搞土炸彈和打暗槍,沒有《平原游擊隊》中雙槍李向陽那麼出彩。
1943年秋天,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吃了敗仗的日本人明白戰爭已經不可能短期結束。日軍於是奉命針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要把華北變成穩固的後方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這時李向陽帶領游擊隊深入保定平原地區,阻止縣城內松井中隊進山區增援,同時保住隱蔽在縣城附近李莊的幾十萬斤公糧。
在電影中李向陽手持雙槍炸火車攻打縣城,最後在李莊經過一番血戰擊斃松井中隊,讓人看得十分過癮。這部電影結合蘇聯電影和歐洲電影手法,情節一波三折,懸念叢生,因此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李向陽既有魯智深和武松這些草莽英雄的嫉惡如仇,也有西方俠盜羅賓漢的幽默風趣,而大反派松井更是突破當時敵人愚蠢和兇殘的臉譜形象,一幅老奸巨猾還會説幾句中國話的厲害角色,摸着光頭説出“土八路,大大地狡猾”這些經典台詞。
李向陽雖然是電影人物,現實當中確實有這麼一位英雄,他就是日後成為北疆軍分區司令的郭興。1943年郭興擔任河南輝縣抗日民主政府公安隊隊長,當年8月八路軍一二九師發動一場重點打擊佔領河南省林縣和輝縣北部日偽軍的戰役。戰鬥中偽軍一部被我軍包圍,輝縣城內的一百多名偽軍得到命令後連夜趕去增援。身為輝縣抗日民主政府公安隊隊長的郭興則受命牽制這股偽軍的行動,打破他們的增援計劃。
藉着皎潔的月光,郭興帶着六名隊員悄悄埋伏到增援敵人必經之路一側的玉米地裏,不遠處則是一個日軍的炮樓。應該説郭興他們所處的位置並不好,一旦開戰他們可能兩面受敵,但為了牽制增援的敵人,郭興別無選擇。
他們剛埋伏好,不遠處已傳來雜亂的腳步聲。一名隊員靠近郭興低聲説道:“他們人太多了!要是咱們的大部隊在這裏就好了。”“大部隊?”郭興若有所思地低聲説,“對,我們有大部隊!”郭興回頭看了看不遠處日軍的炮樓,迅速制定作戰計劃:“等他們全部走過去後,咱們分兩個方向打。你們四個人向炮樓的日軍射擊;我們三個人向路上的偽軍開槍。咱們做媒人,給他們接個頭。”
等最後一排偽軍走過去,郭興壓低聲音喊道:“打!”七個人分別向兩個方向的敵人開火,突如其來的槍聲一下讓路上的偽軍連滾帶爬躲進玉米地。炮樓上突然又槍聲大作,玉米地裏的偽軍驚慌地叫道:“八路!八路!炮樓裏頭有八路!”他們被迫還擊起來。看到敵人雙方接上了火,隊員們緊隨郭興悄悄撤離了。但敵軍雙方卻一直打到天亮才停下來。等槍聲停下來時,被圍困的偽軍已被八路軍全部消滅。
此後郭興帶領的武工隊越戰越勇,就像電影裏那樣,在飛馳的火車上抓鬼子、深入敵巢抓“舌頭”、夜炸洋橋、火燒城隍廟、西王莊截糧、智擒漢奸“賈大頭”、攻打高家莊等許多漂亮戰鬥,都是輝縣武工隊的傑作。這使得武工隊的名聲越來越大,當時羣眾中流傳着“郭興武工隊,偽軍見了求饒,鬼子見了害怕”、“郭興今夜要誰的命,等不到五更天”等許多誇獎武工隊的順口溜。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郭興又先後參加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最後率部駐守新疆。1988年郭興從北疆軍區司令員的位置上退下之後,又回到抗戰中曾經浴血奮戰的河南老家。
日軍在華北瘋狂掃蕩的同時,他們為把香港變成入侵南太平洋的大後方和交通樞紐,已經任命陸軍中將磯谷廉介為港督,以軍警特憲為核心織一張成嚴密的殖民鐵網,大肆進行軍事鎮壓和經濟掠奪。中共領導下的港九大隊利用日軍佔領香港初期兵力不足,無暇顧及鄉村的有利時機,派出大批運隊員深入到九龍和新界的農村,積極發展和武裝羣眾,肅清土匪並組建抗日團體。他們一路收集英軍四處遺棄的武器,不斷擴大隊伍,還在一些村子建立“白皮紅心”政權,為游擊戰爭開展奠定堅實的羣眾基礎。
而對於市區,他們又換了一套打法。針對港九地區街巷密集和日偽軍警林立的特點,港九大隊着重發揮短槍隊的巷戰優勢,多打小仗和巧仗,其中劉黑仔就是短槍隊中湧現出的傑出代表。
劉黑仔原名劉錦進,是現在深圳市龍崗區大鵬人,在珠三角一帶是赫赫有名的神槍手,打槍不僅又快又準還能左右開弓。劉黑仔認為短槍隊打仗是短兵相接,不是靠子彈多和人多,他選隊員一定要精幹勇敢槍法準的人,在他訓練下,短槍隊員個個都能做到“槍響人倒”。
劉黑仔本人也是彈無虛發,他有次在山邊走,見有幾個日軍在公路上巡邏,便叫大家卧倒。他説:“我要打中間那個日本仔的鼻子。”一槍打出日本兵應聲倒地。劉黑仔卻説:“哎,稍高了一點。”餘下日軍紛紛擔心中埋伏跑掉。大家上去翻屍體一看果然打中額頭,真的是比鼻子“稍高了一點”。
而最大膽的一次行動還是1944年劉黑仔帶領三名隊員化裝奔赴市區九龍塘,進入日軍九龍憲兵司令部駐地當場處決漢奸翻譯,令日軍大為震驚全城大搜捕;接着他又率隊乘夜潛入啓德機場,炸燬日軍油庫和飛機。
1944年秋,劉黑仔奉命回到東江抗日根據地,參加東江軍政幹校學習並擔任東江縱隊短槍隊隊長,開闢出以清遠縣大羅山文洞為中心的抗日基地,並營救盟軍飛行員和知名社會人士。日本投降後的1946年5月1日,劉黑仔在南雄縣界址圩調解民事糾紛時,突然遭國民黨軍包圍,在突圍時不幸大腿中彈由於破傷風而犧牲,年僅27歲。
劉黑仔遺體當時埋葬在位於粵贛邊界江西省全南縣正和鄉鶴仔坑村,戰士們用紅磚刻出一塊墓碑,上書“東江縱隊英雄劉黑仔烈士之墓”。直到80年代,劉黑仔骸骨終於遷回他的故鄉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
兩位左右開工的神槍手當年都只有二十歲出頭,那時候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如果他們有機會在和平年代相遇,也許會在運動會上比一比誰的槍法更好。
(感謝大家予以關注喲;另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擁有者與筆者聯繫。)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