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杜甫寫王昭君的詩 王昭君李夫人是什麼關係?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經典

杜甫寫王昭君的詩

杜甫遊歷眾古蹟,抒懷自己的情懷,為古代的名士、英雄等人物寫下五首詠懷詩,其中《詠懷古蹟五首·其三》是杜甫讚歎王昭君的七言律詩,順便以此抒發自己不得志的抱負。

王昭君畫像

引原詩: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首詩從一開始便點出昭君出生的村莊,當時詩人所在之處並不能看到昭君的家鄉,他以他的想象力造就了這雄壯之景,一個“赴”字突顯山與山之間的雄壯。昭君出塞和親,因此永垂青史,詩人認為這是種悲壯之情,具陽剛之氣,便以浩勢形容其家鄉。

第二句,詩人以“去”和“獨留”直接將昭君出塞的人生講述出來,由生到死,離開皇宮,遠離家鄉,最後不過只留形單影隻的青冢。傳説到了冬天,只有昭君墳旁長滿青草,其餘地皆荒涼。

第三句詩人則交代昭君在漢室內為何不被寵幸,既是傾城美人,最後卻遠嫁塞外,是因為昭君得罪了當時的畫師,於是其畫像很醜不被元帝喜愛,故與元帝一直不得見。且昭君欲回中原不得,現如今能回來的也就只有她的亡魂了。詩人藉此感慨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之情。

第四句,表達的是昭君的哀怨,這琵琶曲承載的是其哀怨之情和思念故鄉的愁緒,當時詩人也身在異鄉,當時的境況和昭君是那樣相似,因此以昭君之怨寄託自己的惆悵之情。

昭君畫像

王昭君因其貌美豔動人,是為當時四大美女之一,雖然昭君家中貧寒,但是家裏人都很疼愛她,她讀書識字如大家閨秀般,王昭君的美名便得到眾人的流傳。逢漢元帝下令廣納美女,於是王昭君被當地縣令等人報上名,無奈無權勢只能含淚告別家人進宮。

王昭君畫像

因為後宮女人太多,皇帝看不過來,於是皇帝便讓宮廷畫工將這些美人的容貌畫下來,他再根據這畫像一一挑選。於是便產生了眾人賄賂後宮畫工,只為能入聖眼,從此共享榮華富貴。

昭君本是貧寒家庭之女,沒有什麼可以送給畫師,且生性耿直的昭君不恥這樣的行為,認為這是期滿聖上的行為,便沒有同流合污。當時為她們作畫的是毛延壽,得知昭君如此,便十分記恨她,將她的畫像畫的沒有生機,和她本人相差少了那般靈氣。

雖然當時的畫師收了賄賂,將那些美人畫的美一點,不一定能使皇帝都寵幸她們,但是隻要畫師將她們畫醜一分,皇帝一定不會召見她們。於是王昭君的畫像看上去姿色遠不比本人,毛延壽至此還不解氣,為了永斷昭君面見聖上的機會,還在它的眼底下畫了一顆“喪夫痣”。

在那個封建年代,這樣的“喪夫痣”是為不吉利之物,皇帝寧願放棄這樣的美人也不願與之扯上關係,且不説是個姿色平庸的女子。於是昭君在後宮中被冷落數年,至出塞,皇帝得以見昭君真實美貌,漢元帝當時後悔不已,只能忍痛將其送走,後怒殺毛延壽。

王昭君和親

王昭君和親在當時的漢匈朝野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王昭君和親的那一年,皇帝甚至改元為景寧,意思是給邊境帶來和平和安寧。在漢書中,王昭君在和親前被稱為王嬙,和親後被稱為昭君。古代男子20歲以後才取字,為了表示尊重,都是稱字不稱名。雖然昭君不是男子,但依舊可以推斷出昭君和親那年正好二十歲。

王昭君圖片

在一些藝術作品中,王昭君和親時一直手持琵琶,被普遍認為是琵琶演奏家,但是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王昭君和親時到底有沒有懷抱琵琶。關於王昭君和琵琶的聯繫,北方一直有一個傳説。昭君在出塞後,琵琶被彈壞了只能讓匈奴的工匠修理。匈奴沒有琵琶,工匠不知道怎麼修,只能照着舊有的方法修理。昭君見了修理好的琵琶後,説了句渾不似。自此一種匈奴樂器和琵琶結合的新型樂器產生了。蒙古工作者根據資料研製了這種樂器,並且大獲成功。

王昭君和親後與匈奴的人民相處地非常和諧,為漢朝和匈奴的和平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千百年來的傳説中,都是説王昭君和親是主動請纓。王昭君進宮幾年來一次都沒有見過皇帝,為了避免讓自己的未來埋葬在冷宮中,也為了百姓免受戰亂的苦惱,王昭君毅然決定遠嫁。但是在漢書中並沒有説昭君和親是主動為之,只是説皇帝將昭君賜給了單于。有人從賜這個字中得出昭君和親是被迫的結論。其實這個賜字是漢皇帝對匈奴單于説的。匈奴單于三次入京求娶漢家公主以示歸順漢朝之心。在後漢書中,卻又説昭君自請,這樣一來關於昭君主動或是被動的問題被分為了兩派,誰也説服不了誰。


黃虹版王昭君

王昭君為四大美人之一,素有“沉魚落雁”雅稱,初以良家女身份入宮為漢元帝妃,不為寵幸,後為名族大義出塞外和親,為匈奴與漢朝之間的友好作出貢獻,還向匈奴人民教授中原文化,推動文化的發展。故歷史上對王昭君的讚揚甚多,而關於王昭君的故事也被翻拍成多部影視作品,以此傳播發揚其大義之情。

黃虹飾演的王昭君

而黃虹飾演的電視劇《王昭君》,講述的是王昭君的一生事蹟,從她入宮為妃,再到出塞及出塞化解了各種矛盾,獲得喜愛的過程。而黃虹版的王昭君風姿怡然,舉止之間優雅至極,神韻迷人,可謂是絕色美人,將中原女子的柔美外表與堅強的內心表現的淋漓盡致。

黃虹雖動人,但是卻有不少人認為黃虹不適合王昭君這一角色,因為漢代以苗條纖細為審美主流,但是黃虹的臉蛋略圓潤,顯得倒有些豐腴,不符合“環肥燕瘦”之説。

黃虹版的《王昭君》雖然受條件限制,但是所呈現的人物服裝、飾品還有場景都很講究,他們劇組所提供的服飾是根據東漢出土文物所仿製的,雖然與王昭君生活的西漢末期有些出入,但是一切都藴含着歷史底藴,有代入感。

黃虹對王昭君的演繹十分到位,一顰一笑之間甚有風韻。這部《王昭君》所主打的路線不是關於王昭君悲苦命運,而是以王昭君為大漢王朝的名族大義所作的貢獻出發。

王昭君圖片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既為四大美人,可見王昭君的容貌有非常動人之處,關於她美貌的事蹟有很多她也有“落雁”之稱,從我們現在的還原圖或者人們對她的模擬畫像也可以看得出王昭君驚豔之貌。

在還沒進宮之前,王昭君愈發出落的動人,在鄉里鄉外是個小名人,很多人都驚歎於她的美貌,而王昭君也因為這樣才被選進宮中為漢元帝妃子,但是因為箇中緣由,漢元帝並沒有看到王昭君的美貌容顏而寵幸她,於是王昭君便在後宮過着冷清的生活數年。

匈奴文化博物館內的昭君和單于蠟像

但是王昭君作為漢朝出塞和親的那天,身着紅裝,臉施胭脂,頭戴翠簪,淺顰微蹙,甚有我見猶憐之美,這一場景不僅看呆了眾人還使匈奴單于對漢元帝甚是感激,並允諾雙方之間的和平協議,而漢元帝更是看呆了,看着這柔弱美豔的女子,頗有反悔之意,但是礙於尊嚴和麪子無奈為之。

之後漢元帝屢屢回想起王昭君的那絕世容顏,竟茶飯不思,最後無果因思念成疾倒下,無奈這相思之疾無藥可醫,漢元帝因此而終,可見王昭君的魅力之大。

而人們用“落雁”來形容王昭君是因為,王昭君在和親路上,因從此遠離故土,心中愁緒之情難以平復,便撥動琵琶之弦,奏曲以抒發情緒,而此時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悦耳之樂,再看到這絕世美人,竟一時忘記揮動翅膀而落下來。於是世人便以“落雁”之稱來形容王昭君,也代表着美人的意思。

王昭君李夫人

歷史上的王昭君和李夫人雖然同為漢朝之人,但是卻相隔了幾代漢王帝,李夫人是為漢武帝時期的愛妃,而王昭君是為漢元帝時期的妃子,但是在電視劇《王昭君》中兩人卻同為漢元帝妃子。

《王昭君》中楊冪飾演的李夫人

歷史上的李夫人本是妓女,後有幸入宮,成為漢武帝的愛妃,對其尤其寵愛。李夫人原名為李妍,其兄李延年為宮中音律師,其所寫歌詞“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為漢武帝欣賞,於是李延年便向漢武帝引薦詞中的“佳人”——李妍。

李妍本為妓女,和後宮嬪妃相比更顯動人、熱情和奔放,故漢武帝對其愛不釋手,封其為“夫人”,甚至為了李夫人幾日不上朝,就為了能更多時間與其相伴。

然李夫人身體愈發不佳,卧病不起,面容漸憔悴,為了讓漢武帝只記得她美豔之貌,每次皇帝來看她時便以被蓋之,不肯相見。故漢武帝對其尤其憐愛,在其死後,以皇后之禮厚葬。

而楊冪飾演的《王昭君》中,李夫人為漢元帝深愛,李夫人的得寵卻遭受皇后嫉妒,皇后便將其容貌毒毀,為了不給元帝留下自己丑陋的一面,李夫人便蒙面見元帝,最後自焚了結餘生。

因為李夫人的逝世,漢元帝一直抑鬱不安,深思難以集中,直到王昭君的出現才有好轉,不料昭君卻與自己有緣無分,最終只能將其送嫁至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