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是誰 晉文公守信得原衞講的是什麼
晉文公是誰,晉文公守信得原衞講的是什麼 ?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文公重耳曾經被迫逃離晉國在各諸侯國間輾轉流離,重耳受盡人間苦難,在外逃亡的十九年,他遭遇了各種待遇,有對他冷眼相看的,也有有恩於他的。重耳九死一生,經歷重重挫折和考驗終於重新回到晉國而且在眾人幫助下當上了晉國君主。
晉文公劇照
在這樣經歷後,重耳自然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王位,也非常看重他人的信任。他重要人才,推舉改革,潛心治國,提升了晉國的國力,於是和臣子們一起開始征戰他國,逐鹿中原。
在率兵攻打原國的時候,軍中只配備了十天的糧食供給。他和手下們約定,用十天的時間攻克原國。到了約定的時間,晉軍沒有成功奪下原國,於是晉文公遵守約定,開始撤兵。有原國的細作告之,原國的糧草也將用完,只要再多三天就可以拿下原國,晉文公的臣子們也提出在拖遲一下時間,等待原國的滅亡。
晉文公聽了他們的説法,鄭重其事的回答,為了得到原國,而不遵守約定,是不講信用,他不願意這樣做。晉文公仍然不改變想法,堅決撤退。而此時原國的子民看到晉文公是一個如此重承諾的君主,都甘心投降歸順晉國。其他的國家,衞國聽到了這件事,也主動向晉國投降。這個典故被孔子得知後,就把它記錄了下來,並且提出看法,認為晉國能如此得人心,只因為晉文公重視信譽,講究信用。
後來的韓非子,寫了關於這個征戰的文章,他想借這個故事闡述的是君主要誠實守信的道理。
春秋時期的諸侯王大多都與周王室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也不例外,據《左傳》記載,晉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後來的晉國國君,也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
晉文公劇照
除了任用管仲順遂朝野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二位稱霸的帝王。歷史上著名的“齊桓晉文”便指得是這兩位名垂千古的帝王。
先秦的時候,諸侯王的兒子統稱為公子,其實女兒也稱為公子。晉文公為公子時就敏而好學,喜歡結交有識之士,算得上是璞玉渾金的好少年,不過這個好少年卻沒有得他老爹晉獻公的寵愛。
當時年老的晉獻公將死未死,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寵愛的驪姬的兒子,可惜天公不做美,重臣裏克作亂,以下犯上,晉國一片大亂,國內動盪不安,晉獻公的許多兒子死的死,跑的跑,裏克想讓晉獻公的兒子即位,可是晉獻公只有兩個公子有賢名,那就是重耳和夷吾了。
裏克派狐毛到翟國迎請重耳,可當時的重耳猶豫不決,跟自己的寵臣狐偃和趙衰商量,無奈他想多活一段時間,放過了這次稱帝的大好機會,婉言拒絕了大臣的好意。
裏克無奈,只好去派人去梁國請另一位公子——夷吾,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公,看到好處的重耳就後悔了,於是便帶着謀士回國,走走停停,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後才回到晉國,糾結軍隊打敗了自己的弟弟,登上了王位,成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霸王。
關於晉文公的成語
關於晉文公的成語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叫做醉遣重耳。當初晉文公逃命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覺得他是個人才,於是不光資助他財物,甚至都把女兒嫁給了他。
晉文公畫像
重耳逃亡了這麼久,好不容易享受了安逸,覺得這樣很好,希望以後就在這裏老死,什麼仇,不報了;什麼王位,也不要了。就這樣就挺好的。
後來齊桓公死了,齊國的國力一下子變弱了,那些原來歸順的乖乖的諸侯國也一個個變得不聽話了。重耳的舅舅狐偃看透了局勢,直到重耳沒有辦法依附齊國重新回去了,但是重耳安於現狀的樣子也被他看在眼裏,沒有辦法,只好和那些跟隨重耳一起逃亡的心腹大臣們一起商量對策。好巧不巧,重耳有一個小妾,也是重耳妻子姜氏的陪嫁,就在那裏聽到了。這個小妾特別忠心,就把聽到的東西全都告訴了姜氏。姜氏怕小妾再説出去,就把小妾給殺了。
姜氏也明白,如果重耳繼續待在齊國不會有什麼出息,於是在一天晚上把重耳灌醉了,找了一輛車,把重耳和舅舅一起送出了齊國。等到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在別的地方了。重耳特別的生氣,口不擇言的説,如果將來自己當不了國君,就一定要把舅舅的肉煮來吃。
舅舅很聰明,回答的也很機智,説如果重耳當不了國君,自己也不知道會死在哪裏;如果重耳當上了國君,肯定是不屑吃自己的肉的。一番話讓重耳轉怒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