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人屈原姓什麼屈原的故事揭秘!屈原在我國可謂家喻户曉,人人熟知。因紀念屈原而創立的端午節更是風靡了幾千年,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屈原雕像
曾經有媒體報道,連韓國都覬覦我們的端午節,要把端午節據為己有,言論一出,一片譁然,網友們各個義憤填膺。可見端午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如果問到屈原姓什麼?你一定會嗤之以鼻,這不廢話嗎?當然姓屈。如果認為姓屈,那你就不對了,嚴謹的説是不全對。
據史書記載,屈原出身顯赫,是楚國有名的名門望族,和楚國的國王是一家人。那麼只要找出楚國國王姓什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年周天子論功行賞,分封天下。將熊繹分到湖北一代,即楚地。多年之後,周朝滅亡。各個諸侯紛紛起兵建立國家。
熊繹的後代熊達也招兵募馬,南征北戰,幾年後在自己的領地建立起一個國家,史稱楚國。一勵精圖治的楚國兵強馬壯,無人敢犯,迅速成為戰國之雄,和秦國不分上下。熊達開疆擴土後,自然不能虧了自己後代,於是將屈地封給自己的兒子熊瑕。經過長年累月的傳承,熊瑕的後代便以熊為姓,領地屈為氏。
而屈原正是熊瑕的後代,古代姓和氏不像如今,是分開的,所以得出屈原是姓熊,氏屈。楚王和屈原本是一門人,可是卻不信任屈原並將屈原數次貶往邊遠之地,最後導致屈原投江自盡,真是讓人不生唏噓。
屈原簡介
屈原在我國絕對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歲毛童,上至耄耋老人,無一不曉他,畢竟我國還特別設立了一個節日——端午節來紀念他。
屈原戲劇照
屈原出身並不普通困苦,相反他還是個貴族。關於屈原的這個姓氏也有個説法,話説屈原原本的家族姓氏是羋,同楚王一樣,但是後來被改為熊。屈原的祖輩早先一路遷徙到南方楚地,之後因為立功,在周朝被封上了楚地。後再春秋初期,又被封在了楚地一名為“屈”的地方,所以後代便以“屈”為姓氏。而在出國時期,屈氏家族是楚國三大姓家族之一,可見屈原那會兒的日子過得是相當滋潤啊。
但是上天總是公平的,讓你擁有這絕好的家世背景,肯定會在別處給你設置一點障礙。屈原一心想報效祖國,為當朝立功,卻也做了不少為國為民的時事。但是自古朝廷的權力鬥爭相當激烈,且能容得下這樣的人,所以屈原在當朝為官之時,一直受到其他團體的排擠,並且還不受帝王待見,並且被流放。這也真是件夠鬱悶的一件事兒。
當然,屈原同時也是一名浪漫的詩人。一般來説,真正的文人要是去當官,不得志的居多,但是留下佳作的倒是很多。他將自己一生的抱負和不滿都寄託在詩中,即使是在流放的時候,有漁夫曾經勸過他人生在世何必一直端着,活得輕鬆點兒不好嗎?但是屈平骨子裏的那份文人之氣堅決不允許自己向世間妥協,這也是導致他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選擇投江的原因之一。
也因他這份氣節,後人便選在他投江的這天,定端午節來紀念他。
屈原的故事
屈原年青時候就投身國家,為國效力。楚懷王也十分賞識他。他提出的六國縱橫抵抗強國策略深得懷王認可。屈原從六國開始身負重任一個一個去遊説聯結,最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偉大的外交聯盟使六國齊聚齊心。
屈原圖片
然而秦國對六國聯盟的忌憚和楚國國內小人的迫害,致使屈原離明君治國越來越遠。
首先是太子蘭的嫉恨,屈原的大展身手,擋了太子蘭的權力之路,又奪去了他的風頭。人們説樹大招風。但凡聰慧之人,謀權化策都會有一些小人之心,圓滑處世才能得以在國家權力機器中保存性命。屈原顯然更像君子詩人,一位才華灼灼有着雄韜偉略的夢想家,他一直像高空中的飄逸才子而非在權力傾軋的混泥中。楚懷王就是他的支柱。然而能得到君王信任是幸運的,而被君主猜疑卻是常態。
太子蘭,寵妃鄭袖,加上秦國張儀,他們聯合,屈原被打垮已是形勢所趨。首先是內部太子蘭等多次用小人之計挑撥,打破懷王和屈原之間的信任,其次是外部張儀用厚重禮物作誘餌讓楚懷王枕邊人教唆使壞,而屈原卻並沒有這些小人之術,還是一如既往的在楚懷王面前大談聯盟,楚懷王沒有聽進屈原的勸告和堅持,因為利益貪婪矇蔽了他的心智。屈原最終被小人弄臣們驅趕出楚國國都,遠離政權。
所謂木過剛則易折,人過直則易損,就是這個道理。屈原的忠貞愛國感人至深,得知楚懷王病死秦國更是傷痛難當。他把畢生感情和理想都融合在了詩篇裏,創作出了激盪人心的詩歌辭賦,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他深愛的楚國即將滅亡之際,他選擇了捨棄性命與祖國同葬。
屈原的詩
提到屈原,人們第一個浮現腦海的關聯就是《離騷》。《離騷》的文學水平極其出色,在讚揚《史記》時周樹人先生曾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由此可見《離騷》的地位。
屈原畫像
作為詩人,屈原是成功的,是他開啓了文學著名於世的大門,在他之後湧現的文學家、著作才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而屈原作為政治家是失敗的,空有一身抱負滿腔熱忱卻報國無門,他曾經在楚國得到過楚懷王的器重,朝堂之上也曾呼風喚雨,但是他的文人氣質又顯得與政治局面格格不入,最終落得被罷免流放的慘淡局面。文學家和政治家的雙重身份,使得屈原所創做的詩句帶有明顯的愛國主義情懷。
楚辭這一文體在屈原的筆下得以創立,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着一席之地。屈原的詩句內容涉及面廣泛,從神話故事傳説到人鬼神境遇,都被他拿過來創作。詩句突破了短篇的侷限,開啓了長篇創作的先河,對賦、比、興的修辭手法信手拈來,詩歌風格磅礴大氣,文風跌宕起伏,音律錯落有致。可以説,屈原所創作的詩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文學成就之高無人可與之匹敵。
如果説屈原行在文學創作的路上不理政事,那麼他的結局可能會被改寫。但是脱離了政局,他的愛國憤慨之情還會如此般激昂嗎,還能創作出《離騷》嗎?這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屈原離騷
戰國時期楚國的離騷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首詩歌,它篇幅最長,字數兩千多,句子達到三百多句,而且離騷所表現的意境和個人的思想情感也都非常具有感染力。
屈原畫像
司馬遷對離騷兩字的解釋為,遭受憂苦。因為他們離的時代比較近,所以相對來説這個解釋還是比較正宗的。離騷整體講述了作者個人出生名字經歷和曾經的抱負,將古代傳説,人物對話,自然以及對美的追求,現實的困境和理想的美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詩歌所藴含的內容非常豐富。
在用詞押韻上,它開創了詩歌的楚辭體,以兮押韻,字詞表達華麗率性,這種文體詩歌對後人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句子結構,字數要求則比較沒有限制,突破了之前舊文學傳統的禁錮。兮字的大量反覆運用,也是離騷的一大個性,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思想,經歷,轉變,神話和現實巧妙結合。這些也體現了屈原獨特的人格魅力,引發了後代詩歌史上對詩歌以豐富澎湃的個人情感來大膽創作的新潮
在內容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敍述過去,陳述現狀。內容包括了詩人自己的出生名字,經歷,政治抱負,以及被小人陷害抑鬱不得志和對楚國昏庸政治的憤怒。
後一部分描述嚮往未來追求真理,表達自己對賢明政治的不懈追求還有對人民羣眾的熱愛,甚至還表示出以死殉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