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兒子有幾個 兒子有繼承杜甫衣缽嗎

杜甫的兒子

杜甫為唐朝著名詩人,但在其生前和死後一些年內並沒有很大的影響,而關於杜甫的孩子們記載也不多,只能從杜甫的詩歌中得出一二,關於他孩子的名字有些都沒有流傳下來。關於杜甫的兒子我們可以從資料中有所瞭解。

杜甫的兒子有幾個 兒子有繼承杜甫衣缽嗎

杜甫雕像

且説杜甫有一個還未長大便夭折的幼子,這是從杜甫所寫之詩《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的一句“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得知,這首詩作於其幼子病逝之後。當時杜甫從長安回鄉探親,路途中所見使其深受撼動,百姓苦於戰亂,民不聊生,死病纏身,苦不堪言;相反當他路過驪山時,感受到清宮內夜夜笙歌,深感統治者的腐朽與悲哀。

不料當他心懷悲痛回家的時候便看到幼子已餓死在牀上,家中嚎啕聲不斷,使其甚是自責。杜甫一向自命清高,雖家貧卻不願受嗟來之食,一句“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表明了杜甫的自責之心,和對現狀的無聲控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的長子為宗文,雖為長子卻鮮為杜甫提及,可能是宗文讀書不好,不得杜甫喜愛,而其次子宗武與長子相反,深得杜甫疼愛,而在歷史資料中可得知,杜甫次子宗武在湖、湘一帶流浪的時候便去世了,原文為:“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杜甫妻子

杜甫的妻子為楊氏,史料中並沒有關於楊氏的具體記載,遂我們並不知道楊氏的全名,只知其為弘農縣少卿楊怡的女兒,在當時杜甫與楊氏兩家門當户對,楊氏比杜甫小了十來歲。

杜甫的兒子有幾個 兒子有繼承杜甫衣缽嗎

杜甫畫像

杜甫在三十歲的時候暫停了漫遊,回家迎娶了楊氏,他雖為詩聖但並沒有用過多筆墨描繪其妻。而我們從杜甫詩歌等文章中可以看出楊氏乃為賢妻良母,是個賢惠聰明的女子,一直在杜甫身後默默的支持他,彼此不拋棄,相濡以沫。

據資料可知楊氏為杜甫生下八位子女,而他們的幼子因飢餓夭折。楊氏乃是一位堅強的女性,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杜甫一心報國,只能留下妻子離去,當時逢“安史之亂”爆發,杜甫便將妻子安排在羌村,自己則北上。楊氏便只能獨自在那貧困的條件下撫養他們的孩子,一邊等着杜甫安全歸來。

在杜甫詩《北征》中描繪的是杜甫回家探親的所見聞和感慨家困情形,曾如此寫道:“妻子衣百結”、“牀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由此可看出杜甫妻子楊氏在杜甫不在家的時日生活極其困苦,而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曾如此寫道:“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表明戰亂中楊氏無時不在思念杜甫,兩人得以相見,竟然以為是在做夢。

而《北征》也曾描繪楊氏得知杜甫即將回來,可以打扮一番,而他們的兩個小女兒也學者媽媽的模樣打扮,將臉蛋塗的亂七八糟,可見他們在此當時的條件之下,家庭也甚是和睦。

後杜甫病逝,楊氏因無力下葬,便將棺材置於嶽州,帶着孩子們回洛陽,之後不久便去世,後得子孫將他們合葬在故土。

杜甫祖父

杜甫出生於儒生家族,從小開始對詩歌感興趣離不開其家庭的影響。其祖父為杜審言,為唐朝人,曾任地方小官,後因被誣陷成為死刑犯,但因其兒子之死(為杜甫的伯伯)所獲救,後因其文采過人得武則天賞識,官至修文館直學士。

杜甫的兒子有幾個 兒子有繼承杜甫衣缽嗎

杜甫祖父杜審言畫像

杜審言祖上本是陝西人後因遷徙至鞏縣,且説他為人耿直,雖有才華但卻傲慢待人,因此易得罪他人,他被判死罪也是因為得罪了同事因而遭到他們的誣陷,因此他的兒子杜並方才十三便闖入誣陷之人的府中為杜審言報仇,杜並也因此犧牲,此事在朝廷造成很大動靜,才使杜審言得以平反。

杜審言的詩歌多寫景,以渾厚見長,工於五律,對詩體的形成有很大的貢獻,他是中國五言律詩形成的奠定者。杜審言在公元708年的時候逝世,享年六十三歲,被葬於偃師,在一百多年後,杜甫的骨骸也被葬於此處與其祖父作伴。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下杜審言所作之詩《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這首詩被後人稱為是初唐五律第一。

原詩為: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這整首詩全因物感傷,抒發情懷,描述自己遊宦他鄉,春風大好,卻不能返鄉的悲痛之情。全篇用此精煉,抑揚頓挫,字字相呼應,情感相照應,甚是有跌宕之妙。


 

杜甫後人

杜甫為“詩聖”,其所流傳的詩集在詩壇上掀起一陣狂潮,影響彌留至今,而關於杜甫後人的子孫綿延也成為大眾所關心的話題。杜甫子孫得以繁衍,至今成為一個很大的家族體系,粗略記載杜甫的後代至今大約分居三省,人數達到上萬人。

杜甫的兒子有幾個 兒子有繼承杜甫衣缽嗎

杜甫雕像

歷史記載杜甫留存的兒子有兩個,長子為宗文,次子為宗武。且根據記載得知杜甫後人至今分佈在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這三個地區,以江西省城市居多。杜甫的長子宗文這一支系的子孫後代多為福建省杜氏,而其次子宗武這一支系的子孫後代多為江西省居住。

在2009年的時候還發生一起杜甫後人為爭《杜氏族譜》而鬧上法庭的案件,同是杜甫後人卻不能很好的相處,為了名利卻和親人對簿公堂,想必杜甫見到如此畫面也會甚感心寒。

事情發生的前後是因為《杜氏族譜》本應放置在常州祖屋而不應外借,而保管這本族譜的杜旭昌病重欲觀閲此族譜便讓家人拿來,遂另一支系杜氏後人便要求返還家譜,而此時家譜已由杜旭昌兒子繼承,遂發生法庭之事,而後法院不予支持。

杜甫為歷史著名詩人,是一個在中國深受崇敬的偉人,因而會有很多人冒牌為杜甫後人以此來謀取暴利,而其真正的後人呼籲大家能夠更好的正視“杜甫”這一品牌。

杜甫一生

杜甫為唐代著名詩人,因其詩歌在中國古典詩壇上影響甚大,遂被世人稱為“詩聖”,其主要思想為儒家的仁政為主,有着投奔祖國奉獻自我的偉大抱負,但屢被現實打敗。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為人狂傲不羈,其在世時名氣並不是很大,在其身後,名聲遠播,不僅對中國文學有深刻影響對日本也同樣有深遠影響。

杜甫的兒子有幾個 兒子有繼承杜甫衣缽嗎

杜甫畫像

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出生於具有傳統文學理論的家庭,杜甫從小便開始學習詩文,十五歲時所作之詩便能得到當地名士的重視。

杜甫在十九歲時便開始數次漫遊,先是出遊郇瑕,次年便出遊吳越,歷經數年。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落選。後便在齊趙一帶開始新一輪的長期漫遊。

杜甫近三十歲的時候與楊氏成婚,他三十二歲的時候於洛陽與李白相識相交相遊,兩人產生深厚的友誼。

三十五歲的杜甫志向遠大來到長安參與科舉,再次落選,從此客居長安十餘載,抑鬱不得志,過着貧困潦倒的生活。為了生計不斷成為貴族門客吟詩作賦獻於權貴,只為能得到賞識,未果,後只為右衞率府兵曹參軍。

後唐朝衰敗,杜甫經歷從盛唐至“安史之亂”的時期,為報效祖國曾為叛軍困於長安數月,期間寫下不少感傷時事的詩文,後曾為左拾遺,但因朝政內亂被離間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在這期間感傷朝政腐敗,無心仕途,遂辭官歸隱。

後杜甫帶着家人過着流離失所的日子,後得好友嚴武相助生活開始安定,後期嫉妒被朝廷重召,拒不赴職。於公元770年,五十八歲的杜甫逝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19 字。

轉載請註明: 杜甫的兒子有幾個 兒子有繼承杜甫衣缽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