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閉關鎖國的危害有哪些 中國閉關鎖國的時間?
清朝閉關鎖國的危害有哪些,中國閉關鎖國的時間?清朝在落後的自然經濟中出現閉關鎖國,那麼閉關鎖國的危害有哪些呢?
閉關鎖國時期的明成祖畫像
閉關鎖國的危害在於它限制了中外正當往來,遏制了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早在明朝的中後時期,中國的經濟內部系統已經孕育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商品經濟也隨之發展,遵循着這種歷史軌道的話,資本主義萌芽最終會生長成為真正的資本主義。但是,長期的重農政策以及閉關鎖國的危害使得萌芽無法衝破束縛,生長為與封建經濟不相符合的資本關係,而事實恰恰是封建經濟得到了廣闊的發展機會,商品經濟沒有得到發展反而落後。
這種做法不僅在當時遏制了歷史進程,同時對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也有着深遠的影響。這項政策不僅阻礙了中外友好的交流,同時對於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消極影響,關閉了向別國學習優秀文化與技術的大門,而這本身便是一種作繭自縛的做法,使中國與發展隔絕,與世界隔絕。
清朝的封建統治者被封鎖在一個有限的小小天地中,沾沾自喜,從不睜眼看世界,極度缺乏發展和持續的眼光,頑固而守舊,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國的閉塞,使得中國在這個時期始終處於滯留狀態,在別國經濟蓬勃雄厚的發展中,我國大大落後於世界。閉關鎖國嚴重遏制了中國社會的持續發展以及進步。它阻礙了中國從農耕經濟向商業和工業經濟的邁進,使得原先地大物博的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
閉關鎖國的時間
提及閉關鎖國的時間,就要談及閉關鎖國的來歷。
明成祖像
閉關鎖國的時間要追溯到明成祖,明成祖在明初實行的海禁,嚴格規定了民間不得進行私人貿易,在明朝開國之後的很長時間內,中外貿易往來就有了“朝貢貿易”的限定。“朝貢貿易”是指政府把控對外貿易的形式,也就是説政府特許前來進貢的別國在來往過程中,可以攜帶部分商貨,在指定的區域中與本國做生意。明初沿襲了宋、元朝的制度。
在1367年,在黃渡鎮成立了第一個正式的市舶司。在1370年,由於市舶司距離南京過近,因此將其停罷,並於寧波、泉州及廣州三地另行設立市舶司。此後由於沿海不禁,再次關閉了對外口岸,並實施了海禁,直到永樂初年,又重新設立了浙、閩、粵三處市舶司。1405年由於諸番來華的次數逐漸增多,於是政府下令在這三處市舶司各自設立了專門接待來訪的別國商使。貢使團到達後,除可朝見皇帝,並進行貢品交換之外,還被允許在隸屬禮部的會同館與中國的商人進行固定規模的通商。
完全閉關鎖國的時間始於乾隆年間,也就是1757年,乾隆的聖旨從京城遍及到各省,聖旨中明令規定除廣州外,停止寧波、廈門等的一切對外貿易和交流,這就是人們熟知盛傳的“一口通商”,一直以來被視為中國近代進程落後於其他國家的根本禍患。
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影響和危害路人皆知。可以説,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使一向強大的中華固步自封,走向落後。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制定這一政策的時期是康乾盛世。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是乾隆頒佈並嚴格執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而其實早在康熙年間,就執行了後來才明文規定為閉關鎖國的部分政策。
乾隆畫像
少年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69歲駕崩,在位時間為61年。少年康熙當時面臨的是朝廷有鰲拜專權,朝廷外有台灣割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國外有沙俄入侵。康熙擊殺鰲拜,收復台灣,平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阻止沙俄入侵,基本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版圖,是多民族統一的捍衞者。然而那時候,為防止海盜流竄,外來勢力的入侵,反清起義的發生,一些限制通商的措施被頒佈。
到了乾隆帝時期,貿易日漸頻繁,反清起義不斷,為保護清政府的統一,防止反清成功,再加上乾隆帝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物資豐饒,足以自給自足,便於1757,年正式頒佈了閉關鎖國政策。直至1840年,閉關鎖國政策才被英國人的長槍大炮粉碎。
要弄清楚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就要分清楚問題的實質。正式頒佈並嚴格執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是乾隆皇帝,推動閉關鎖國政策頒佈的則包括康熙帝、雍正帝。
海禁與閉關鎖國
許多人都會把海禁與閉關鎖國混淆起來,實際上兩者有許多的差別。簡單的説,閉關鎖國是指不與外國往來,包括經濟、貿易、文化等眾多方面。而海禁是當時的政府為了禁止私人出海貿易而頒佈的政策。
閉關鎖國時期的乾隆畫像
從細微方面來説,海禁與閉關鎖國實施的背景不同。海禁是為了抵制沿海地區肆意掠奪的日本倭寇;閉關鎖國是清朝為了抵制國內的反抗勢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外來侵略者的威脅。
其次二者的主要針對對象不同。海禁主要是針對日本倭寇,閉關鎖國政策首先是針對沿海的反抗清朝統治的勢力,後來又用於防範日漸強大的外來勢力。
第三點是二者的具體內容、程度有所不同。海禁主要是限制經濟領域的發展,規定私人不得出海進行貿易,但是對來華交易的外商沒做限制。同時對於外界的先進技術以及物產,並未盲目排斥。而閉關鎖國政策,規定中國私人不能出海貿易,同時也對外國商人來中國貿易做出了限制。而且閉關鎖國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經濟、文化、貿易等多方面。
最後所產生的危害程度不同。海禁的實施,影響了中國海外貿易的發展,但是相比之下,海禁帶來的危害沒有清朝閉關鎖國的嚴重。而在閉關鎖國政策的指導下,清朝的制度、經濟、技術以及思想文化都遠遠地落後於世界。
總的來説,海禁是出於政治目的,對經濟進行一種順帶的封鎖。而閉關鎖國政策更多的是一種經濟政策,從眾多方面進行了限制。
閉關鎖國的表現
閉關鎖國是一種封閉的國家政策,該政策嚴格限制了國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對外交流。閉關鎖國的表現主要有國家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下令將沿海的居民向內地遷了數十里,並規定民眾不得擅自出海。這一政策影響了眾多在沿海地區生活的人民,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生存條件。同時國家還禁止商船出海通商,規定不得與外國建立通商關係,這使國家間的交流受到嚴重迫害。其實國家想以此來限制民眾與外界的交流,減少國家因動亂造成的問題的出現。
閉關鎖國時期的乾隆畫像
另外,國家由最初開放的4個對外通商口岸減少到只有一個,這也導致國家的經濟貿易受到限制。而且通商口岸的減少大大的封閉了人們的生活,對國家後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不利的影響。
還有就是國家嚴格限制了進口貨物的種類。這種限制壓制了國家商業貿易的發展,也對國家對外的交流、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因為進口物品種類的限制,不利於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發展,也阻礙了文化的交流。
從這些表現來看,閉關鎖國限制了對外貿易的往來和商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透露出統治階級自負的心理,以及盲目自大、堅持排外,沒有上進心的做事風格。而這些措施嚴重阻礙了中國與外界進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外界的技術、文化等無法及時地傳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