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陳廷敬生平介紹 陳廷敬和張廷玉是什麼關係" href="/zh-my/classic/mBwxRTOFaL.html">張廷玉的詩詞
張廷玉,作為清朝歷仕三君的元老大臣,其在政界的鼎盛時期是雍正年間平步青雲,眾所周知他是以政治才幹與文筆之佳而扶搖直上的,如今歷史上還流傳着他初入仕途時與康熙之間關於一首詩詞的故事。
張廷玉 影視劇照
張廷玉的文筆好是出了名的,他的詩文作品中,最出名的必然要數“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這一首,它被後世改成歌曲或用在影視作品中,知名度極高,據悉當時康熙也正是因為這一首詩而對張廷玉讚賞有加的。
康熙年間,張廷玉還是個初入仕途的新進士,有一天他在萬里長城閒着散步,詩興大發便作詩一首,趁着無聊順便還把詩句刻寫在城牆上。後來康熙前來此處巡視,碰巧看見了城牆上塗鴉着的詩句,大為震驚,但是康熙帝非但沒有因為詩文中消沉的語句而生氣將張廷玉定罪,反而當眾大聲宣稱此後大清將永遠不再修築長城,此後更是對張廷玉多加重用與提拔。
這個典故被頌為歷史美談,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一定程度上康熙帝或許胸襟氣量比許多漢人皇帝更甚一籌,其自信使他沒有因為這樣的詩句而搞文字獄,想必康熙帝也已經深深地體會到,長城再堅固,也不是鞏固一個民族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
而張廷玉的這首詩,實在是史上難得的佳作,詩文工整有氣勢,前文講出了人生自然循環的規律、國家改朝換代的無奈,尤其是最後一句,以對偶的句式寫得氣勢磅礴、感概萬分,千古流芳。
張廷玉的歷史評價
張廷玉,清朝元老大臣,工作上他一絲不苟,處理公務絕不過夜;作風上,他生性高潔清廉,絕不私拿他人之物;才幹過人,在位時期在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舉措,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極高。
張廷玉之墓
張廷玉上任以後,着手整治官場風氣,嚴格摒棄行賄貪污之風,懲治了作風不良的貪官污吏,初入仕途便得一眾好評。
張廷玉任篡修官時,主要負責文字工作,雍正年間,幾乎由張廷玉一人獨攬所有撰寫諭旨的工作,編寫相關文書、實錄以及擔任明史等多本史書的主編。張廷玉的文字草擬均能順達雍正之意,昭告天下,因此屢獲嘉賞。
雍正八年設立軍機處以滿足西北用兵之需,由張廷玉任職掌管事務,軍機處初期的職責、制度、功能等均由張廷玉設定。此時的張廷玉手攬大權,制定軍機規制,每天頻繁應召進宮,秉承皇旨,處理多個政務,參與國家要密的商討。軍機處作為中樞機關持續影響了清中晚期,而張廷玉所制定的軍機制度開創了廷寄之法,提升清政府的工作效率。
張廷玉還開創了奏章制度,由於早期清沿襲明制,官員向皇上上書奏摺程序繁瑣,保密性能低,於是張廷玉改良了奏摺,將之制度化、保密化,改革完善了官方文書,一直保持至清末。
張廷玉的各種舉措,關於君臣間權利分配,影響了清朝時期的官僚政治,對清代中後期影響極大。
張廷玉簡介
張廷玉,清朝時期的大臣,輔佐過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時期遭遇不同的從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後卻得到入廟的殊榮。
雍正王朝張廷玉
張廷玉,又名橫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進士入官,在康熙年間入內閣擔任學士、吏部副長官。
雍正繼位後,張廷玉頗受賞識與重用,開始在政場上大顯身手。他協理翰林院文章事務,晉升為禮部尚書,成為《世宗實錄》的副主編。隨後,張廷玉逐漸成為皇子的老師,以及鄉試主考官。後由於其文筆寫作深符皇帝的心意,又擔任了《明史》的主編。
張廷玉做事聰明老練,思維謹慎周到,且文筆出眾,才氣盡顯,因此深得雍正的寵信與提拔。國家大事上,無論軍事還是政務,雍正都與之商議,參與決策,且當時國家的古書典籍也大都出自他筆下。1726年,張廷玉升為大學士,參與軍務,着手改善軍機制度。
雍正去世後,張廷玉受遺詔之令其死後可進入太廟。乾隆初期,張廷玉任總理大臣掌理事務,後年近花甲,逐漸不得乾隆待見,他深明皇上有意將他換之,便主動請辭。後張廷玉請求皇上保留其入廟之位得到允許後,未親自進朝叩謝,受到怪罪,被削伯爵之位。後由於學生去世執意歸鄉,使皇上大怒,取消其入廟資格。
張廷玉於84歲病逝,死後乾隆改變態度,認為其一代老臣,仍使其入廟,成為清朝唯一入太廟的漢臣。
鄂爾泰張廷玉
鄂爾泰和張廷玉都是雍正時期極其受到賞識與重用的心腹大臣,雍正去世前,特意表彰二人對朝廷所作出的貢獻,為肯定其政治地位與價值,封二人死後可進入太廟。這顯然雍正擔心自己駕崩後兒子會迫害兩位老臣以此來鞏固君威,可謂是煞費苦心來保護兩位大臣。
張廷玉畫像
雍正本人對科舉出身的官員並不感冒,他偏愛的幾位大臣例如鄂爾泰、李衞都不是進士考入宮中,唯獨張廷玉是個特例。張廷玉深識大體,做事情十分謹慎小心,思維靈活變通,且在修前朝實錄時,刪除了很多對雍正不利的記錄,因此十分受到雍正的信任。
雍正年間,張廷玉升至大學士,並在軍機處任第二把手,皇上優待於他,由於張廷玉自小生活清貧,對於皇上的賞賜十分感恩。而此時的鄂爾泰是軍機首席大臣,二人皆有眾多親信在朝中任官,也吸取了很多官臣勢力。雍正注重打擊私黨,但由於過於重任鄂爾泰與張廷玉二人,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張廷玉為首的漢官黨,以及鄂爾泰為中心的滿官黨,而二黨也在明裏暗中互相較量。
乾隆十年,鄂爾泰生病離世,乾隆一開始按照先帝遺旨使其進入太廟,後來為了打擊其黨,又以文字獄罪名將其移出太廟。鄂爾泰去世後,張廷玉漢官黨一枝獨秀,乾隆自然不能容忍,想方設法將其替換下來,得到張廷玉的主動辭官便同意。後來張廷玉由於入太廟的事情得罪了乾隆,被罷免入廟資格。
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因病去世,乾隆轉變態度使其入廟,張廷玉也成為歷史上唯一入廟的漢官。
康熙王朝張廷玉
康熙王朝這部劇講述了康熙帝的一生,從他青年時期到最後的駕崩,他遇到的人和事都完整地被拍攝出來。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好評。張廷玉作為雍正時期受到重用的人,其實在康熙時已經開始了他的為官之路,並且受到康熙的褒獎。那麼康熙王朝張廷玉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康熙王朝張廷玉劇照
張廷玉在歷史上初入仕途就是在康熙朝,但是一直沒有受到重用,直到雍正登基,他才進入了國家的權力中心。而在康熙王朝這部劇中,顯然不可能完整地複述他這麼一個小配角的人生,那麼康熙王朝張廷玉是什麼時候出場的呢?又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在這部電視劇中,張廷玉出場是在後期,即電視劇的第三十八集。在這一集中,康熙去巡視長城,索額圖和納蘭明珠都勸説康熙重修長城,認為長城能夠防守外敵入侵。但是康熙卻認為防守外敵的主要功績不在長城,而是在人,所以他決定永不修長城。張廷玉因為一句萬里長城萬里空的話引得康熙龍心大悦,立即提拔了他。
而張廷玉最重要的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十三集。在這一集中,張廷玉要運糧去漠北,在向孝莊辭行時,孝莊意識到自己和蘇麻喇姑即將死去,就讓張廷玉去找蘇麻喇姑。希望能給康熙留下蘇麻喇姑最後的話。而蘇麻喇姑在給康熙寫了一封信後,原本是要交給張廷玉的,但是最後卻親自燒掉了這封信,且讓張廷玉轉告皇上她的行為。但最終張廷玉什麼都沒説,讓康熙和蘇麻之間最後的聯繫都斷了。
張廷玉的兒子
張廷玉,清朝時期的大臣,仕途起落坎坷,一度受到雍正的極度賞識與重任,他的兩個兒子張若靄、張若澄也入仕途,且善作書畫,均留下不少遺世佳作。
張若澄 畫作
張若靄,又稱景採、晴嵐,給其屋舍取名為藕香書屋,家鄉是安徽桐城。張若靄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教育良好,祖父、父親均是雍、乾兩朝大學士。張若靄於1733年中進士從此開始他的仕途,升至禮部尚書,承襲父親爵位。
張若靄給朝廷內部提供書畫,有一天太后給他一塊方形玉佩令其抄寫一份心經,次日就完成了,因而得賞了數不勝數的珍寶玩物。張若靄擅長山水花鳥畫,1746年歲乾隆出巡,得病回京不久便去世了,流傳多幅畫作,以及著有晴嵐詩存。
張若澄,張若靄的弟弟,字鏡壑、鏈雪,自稱為款花廬主人,於乾隆年間中進士,後來進入內閣成為侍讀學士,兼任禮部侍郎。由於張廷玉備受皇帝重任,於是在晚年時期,令張若澄去其書房給他做助理,並此逐步升官。
張若澄多作山水畫,尤其擅長畫梅花,他的遺世佳作《塞花二十四種圖冊》展現了塞外的二十四幅花,風姿綽約,收於故宮博物館;《山水圖》紙本墨作,構圖嚴密,意藴深涵,左上加以自己的題字,講述了那個著名的月下僧人推敲的故事,如今藏於安徽桐城博物館。且張若澄著有多本文集傳世。
張廷玉本人偏愛長子張若靄,其兩位兒子都是在書畫藝術界極有造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