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 牙套起源於拳擊運動,最早的牙套材質包括棉花、海綿、木頭……甚至有一款裝有彈簧;
* 橄欖球運動衝撞激烈,但 NFL 並不強制要求運動員戴牙套;
* 庫裏代言的一款牙套有各種香型,不過據説口味一般;
* 牙套大致分成三類,但最好的一種也不能防止腦震盪。
20 年前,NBA 是口香糖的天下。1998 年總決賽第六場,喬丹一邊嚼着口香糖一邊晃開爵士隊的拉塞爾,投中了著名的“The Shot”。如今 NBA 的賽場上,很難發現還有誰在一邊打球一邊嚼口香糖了。
口香糖從 NBA 的消失其實並沒有太久。勒布朗·詹姆斯剛進聯盟時還曾與一家糖果品牌簽下數百萬美元的合同,推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口香糖系列“LeBron`s Lightning Lemonade”。但現在,你已經徹底見不到詹姆斯在比賽中大嚼口香糖的畫面了,因為他早就養成了帶着牙套打比賽的習慣。
2009 年 12 月 19 日,小牛隊對陣火箭隊,在小牛隊一次進攻回合中,諾維斯基的右肘不慎打在了正在防守他的卡爾·蘭德里的嘴部。蘭德里應聲倒地,他的 2 顆牙齒嵌進了諾維斯基的胳膊肘。
▲ 2009 年諾維斯基肘部擊中蘭德里的瞬間
諾維斯基一直小心地帶了很多年牙套,以防在內線激烈的拼搶中受傷,沒想到還是因為沒帶牙套受了傷——蘭德里沒帶牙套。
諾維斯基和蘭德里血的教訓,讓 NBA 球員意識到了保護口腔的重要性。從 2009 年起,口香糖在 NBA 漸漸式微,人們發現,場上的球員們開始咧嘴吐出各色牙套。
▲ NBA 球員詹姆斯·波西經常在比賽時戴着他的雙色牙套
本文中的牙套指的是運動型護齒,與橄欖球員的頭盔、足球運動員的護腿板一樣,屬於運動護具的一種。拳擊手必須在拳擊比賽中佩戴牙套,在籃球、橄欖球、足球、冰球、曲棍球和各類搏擊運動中,也有許多運動員有佩戴牙套的習慣。
牙套是怎麼來的?牙套有哪些種類?牙套到底有什麼用?今天,咱們聊聊牙套這個不起眼的運動裝備。
牙套的起源
牙套起源於拳擊運動。
儘管沒有明確的記載,但牙套的歷史應該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當時的拳擊手們使用的牙套材質各異,包括但不限於棉花、膠帶、海綿,甚至一小塊木頭。
1890 年,英國倫敦一位名叫伍爾夫·克勞斯(Woolf Krause)的牙醫為防止拳擊手嘴唇破裂發明了一種用樹脂製成的牙套,佩戴這種樹脂牙套時,牙套實際上是緊緊卡在牙齒上的,很難講佩戴體驗有多舒適。
伍爾夫·克勞斯的兒子菲利普·克勞斯(Phillip Krause)是名業餘拳擊手,他改進了父親的發明,將牙套材質改為橡膠。菲利普·克勞斯的朋友泰德·劉易斯(Ted Lewis)是第一個使用橡膠牙套的職業拳手——在 1921 年的次中量級冠軍爭奪戰中,劉易斯戴上了菲利普·克勞斯發明的橡膠牙套。然而有意思的是,橡膠牙套在當時看來算是一種“黑科技”,比賽過程中劉易斯的對手向裁判申訴,稱劉易斯靠橡膠牙套獲得了非法優勢有違比賽公平原則,並且申訴竟然獲得了成功。
▲ 泰德·劉易斯,綽號“Kid”
牙套的流行始於 1927 年。在那年的一場拳擊比賽中,拳擊手邁克·麥克蒂格(Mike McTigue)一直佔盡優勢,但他的嘴唇因為被牙齒割傷流血不止,最終不得不放棄比賽主動認輸。自此之後,越來越多的拳擊手開始使用牙套。不過當時的牙套仍然是五花八門,有位名叫克里蘭斯·梅爾(Clearance Mayer)的牙醫甚至發明了一種用鐵質彈簧支撐軟質材料的牙套……
▲ 1927 年邁克·麥克蒂格輸掉的比賽讓更多拳手開始佩戴牙套
1947 年,製作牙套的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洛杉磯牙醫羅德尼·O·李裏奎斯特(Rodney O. Lilyquist)研製出了透明而柔韌的丙烯酸樹脂牙套,佩戴牙套的體驗因此變得更舒適。
美國牙科組織(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將李裏奎斯特的技術向全美推廣。1950 年,UCLA 男籃隊員迪克·佩裏(Dick Perry)成為首位使用這種新材料牙套的運動員。不久後丙烯酸樹脂牙套進入職業體育界,NFL 舊金山 49 人隊四分衞弗蘭基·阿爾伯特(Frankie Albert)成為首位使用這種牙套的職業運動員。
這之後,儘管牙套的材質還在不斷進化,形狀細節等也不斷改進,最近還出現了搭載傳感器能夠監測頭部受到多大沖擊的“智能牙套”,但 1950 年後,牙套這種東西沒有再發生過大的變革。
牙套的種類
運動用牙套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預成型牙套、熱成型牙套和訂製型牙套。
預成型牙套的形狀已經預先做好,使用者只要挑選大小合適的就可以佩戴了,基本上不需要——也不能做什麼調整。如果戴上這種牙套後,因為與牙齒不貼合而感覺不舒服,除了用小刀進行微調以外別無他法。預成型牙套是最便宜的一種牙套,目前市面上已經很少見了。
熱成型牙套比預成型牙套價格略高,但也並不太貴。熱成型牙套由熱塑性 EVA 材料預先做成牙套的形狀,使用者需要先用沸水或熱水讓牙套變軟,然後放入口中用力咬合牙齒,將這個過程重複幾次後,牙套就會徹底定型。熱成型牙套是目前市場上最流行的牙套,基本上普通愛好者、半職業運動員用的都是這種牙套。熱成型牙套與牙齒匹配的程度比預成型牙套要高,所以保護性比預成型牙套強,但戴起來沒有訂製型牙套舒服。
▲ 熱成型牙套越來越普及
2013 年,斯蒂芬·庫裏曾代言了一家牙套品牌 MoGo。MoGo 的牙套嚼起來會有香味,而且有多種味道可選。不過,美國有網友嘗過這種牙套的味道,他們表示實際口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 庫裏曾代言的 MoGo 果味牙套
2016 年 6 月,NBA 與運動防護品牌 Shock Doctor 達成合作,Shock Doctor 成為 NBA、WNBA、NBDL 以及美國籃協的官方指定牙套品牌,德馬庫斯·考辛斯、凱文·樂福和哈里斯·巴恩斯成為 Shock Doctor 牙套的代言人。
▲ 考辛斯、樂福和巴恩斯為 Shock Doctor 拍攝的宣傳廣告
但是,MoGo 和 Shock Doctor 的牙套都是熱成型牙套,面向的是消費市場,而 NBA 球員真正在比賽中佩戴的都是專業機構為他們私人訂製的牙套。
訂製型牙套是價格最貴的牙套類型。專業人士先用醫用材料為使用者製作牙齒的模子,然後將制好的模子送到專業機構,專業機構再依據模子做出與使用者牙齒完全匹配的特製牙套。訂製型牙套最貼合、佩戴最舒適,保護性也最強。
▲ 庫裏的訂製牙套曾被球迷在場邊撿到,並拍出了 3190 美元的天價
為什麼要戴牙套?
很顯然,運動員戴牙套就是為了防止在運動中嘴部受到意外撞擊而受傷,這些傷病包括牙齒脱落、斷裂,嘴唇撕裂,牙齦破裂以及可能的下顎骨損傷等等。
在 NBA,戴牙套打比賽的球員越來越多,前任 NBA 總裁大衞·斯特恩(David Stern)注意到了這種趨勢。斯特恩在 1984 擔任 NBA 總裁,直到 2014 年才卸任,可以説他鑑證了 NBA 由“口香糖紀元”進入“牙套紀元”的完整歷史。他認為,球員們戴牙套是為了防止在比賽中被“無意”飛來的肘子打落牙齒。不過有些球員也不是每場比賽都戴牙套。傑森·史密斯在尼克斯效力時曾表示,他一般不戴牙套,只有當需要防守某些侵略性特別強的對手時,他才會咬上牙套上場。
美式橄欖球比賽中充滿了激烈的衝撞,但實際上 NFL 並沒有強制要求球員必須佩戴牙套,甚至在 NFL 的規則中都沒有佩戴牙套的相關建議。對球隊大腦四分衞來説,比賽中經常要大聲喊叫、指揮隊友,戴牙套確實有礙於交流。不過,美國高中和大學橄欖球則要求學生球員必須戴上牙套才能上場比賽。
除了物理防護外,牙套似乎還有某種精神屬性加成的功效。
華爾街日報做過一項好玩的統計:當斯蒂芬·庫裏在比賽中站上罰球線,如果他把牙套吐出來掛在嘴角大嚼特嚼,罰球命中率就會高達 92%;如果他把牙套老老實實咬在嘴裏,罰球命中率就會降至 89%。庫裏本人似乎也發現了這個規律。2014-15 賽季,庫裏只在 64%的罰球中嚼了牙套;到 2015-16 賽季,庫裏在他 85%的罰球中都會嚼牙套。
庫裏稱嚼牙套是自己放鬆精神的一種方式,而一些運動心理學家認為庫裏不經意間流露出內心的焦慮。無論如何,嚼牙套並不是庫裏無意識的動作,牙套幫助他在激烈的比賽中進行情緒調整。
有些牙套品牌宣稱,戴牙套能防止腦震盪的發生,這是真的嗎?
如果下巴受到特定角度的撞擊,使下牙重重撞向上牙,只要衝擊足夠強,確實有引發腦震盪的可能,戴牙套對防止這種腦震盪可能會有效果。但對其他類型的頭部撞擊,牙套對防止腦震盪無能為力。目前沒有研究表明,牙套有降低腦震盪發生幾率的效果,所以牙套能防止腦震盪這種論調其實並沒有太多説服力。
最後再説兩句
有研究表明,戴牙套雖然能降低嘴部受到撞擊時受傷的幾率,但戴上牙套後人們感覺受到的保護增強,所以會傾向於做出風險更大的動作……所以,要想避免運動傷病,除了戴好必要的防護裝備外,還要把握好技術動作的尺度,量力而行。
聲明:本文為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註明來自:懶熊體育—在這裏讀懂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