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墓誌銘
蘇軾的墓誌銘是蘇轍所寫,原名為《東坡先生墓誌銘》。後來,這篇文章被收錄在《東坡樂府箋》一書中。蘇軾去世之前,曾給弟弟蘇轍寫信,讓弟弟為他寫墓誌銘。1101年,蘇軾去世,按照哥哥的囑託,蘇轍完成了《東坡先生墓誌銘》,文中寫到了蘇軾的人生經歷。後來,這篇《東坡先生墓誌銘》也成為研究蘇東坡的重要材料。
蘇軾墓誌銘
蘇轍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出蘇軾的人生經歷,並講述了蘇軾為官期間的品行作為,詞藻樸實,內容充足,看後不禁潸然淚下。墓誌銘開頭提到蘇軾最後的人生軌跡,蘇軾被貶謫到海南島。四年後,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皇帝將蘇軾召回。第二年,蘇軾北上來到了浙江一帶,秋季時,蘇軾身患重病在毗陵去世。吳地的百姓知道蘇軾去世後,都相聚在集市上抱頭痛哭,當地讀書人知道這一消息後,絡繹不絕的來到家中祭奠蘇軾。霎時間,蘇軾的死訊很快地在全國各地傳開了,大家紛紛流淚嘆息一代文豪的辭世。隨後,蘇轍以倒敍的方式講述了父親蘇洵常年在外為遊歷,教育蘇軾和蘇轍的責任就落在了母親身上。蘇軾從小對文學就有很深的見地,他脱口而出的語言,讓母親感嘆蘇軾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隨後,蘇轍又講述了蘇軾為官期間的政績,蘇軾和百姓們一起抵抗洪災,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蘇軾三過家門而不入。蘇軾生活雖然清苦困頓,但是他的精神很富裕,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蘇軾死後諡號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享年65歲,字子瞻,又字和仲,雅號有很多,最出名的要數“東坡居士”,所以現代人多稱蘇軾為蘇東坡,漢族,現在的四川上眉州市人,是蘇洵的次子,與其弟弟蘇轍一起父子三人被稱為“三蘇”,父子同列為“唐宋八大家”,蘇軾的文學成就極高,堪稱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文人。
蘇軾畫像
蘇軾的人生充滿了坎坷,但是蘇軾胸懷寬如大海,生性豪放,所以即使是生活不很如意也不會鬱鬱寡歡,所作出的詩詞都豪放不羈,創立了與婉約派相對應的豪放派詩詞,堪稱文學史上的天才。蘇軾一生曾經三起三落,多次受到貶謫,但是也許正是這些坎坷才造就了蘇軾的成就。晚年的蘇軾一度被貶謫去了現在的廣東省惠州市,甚至最後被貶去了海南,被貶謫海南可以説是當時僅次於滿門抄斬的罪名的一種懲罰,由此可見蘇軾的晚年也是非常不幸的。後來宋徽宗繼位,蘇軾被召回汴梁,但是不幸在回京的途中病逝在常州,被安葬在汝州郟城縣,也就是今河南郟縣。諡號“文忠公”。
以“文”開頭的諡號後面的字根據等級可以分為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也就是説給與蘇軾的諡號是第四級,可見對其是非常推崇的。後來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又給蘇軾追加諡號“文正”。可見對蘇軾的文學藝術成就是相當認可的。
蘇軾的雅號
蘇軾是一代文豪,蘇軾自稱為“東坡居士”,雅號“東坡”,事實上蘇軾的雅號有很多,比如蘇氏父子三人一同揚名天下,所以人稱蘇洵為“老蘇”,稱蘇軾為“大蘇”,稱其弟弟蘇轍為“小蘇”,另外蘇軾因為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人們又稱其為“眉山公”和“眉山先生”。總而言之,蘇軾最為有名的雅號是“東坡居士”。
蘇軾畫像
蘇軾的雅號很多,最為人們所知曉的是其“東坡居士”的雅號,我們今天很多人不知道蘇軾,提起蘇東坡卻是如雷貫耳,那麼蘇軾為什麼稱自己為“東坡居士”呢?下面我們就講一下其中的緣由。
公元1079年,蘇軾時年四十二歲,蘇軾被統治階級説寫作詩詞諷刺新法,蘇軾因此被捕入獄,蘇軾在獄中待了103天,差點被殺頭,這就是“烏台詩案”,蘇軾從獄中被釋放之後被貶謫到了黃州,成為了黃州團練副使,也就是相當於現在民間的自衞隊副隊長之職,可以説這個職位是蘇軾一生之中最低的一個官職。
這個職位相當的低微,並且沒有實權,這個時候蘇軾有了大量的閒暇時間,於是蘇軾經常到黃州附近的赤壁遊玩,寫下了《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這兩個千古名篇,蘇軾在工作之餘帶領自己的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這個雅號就是這個時候取的。蘇軾在這個階段可以説過上了一種清閒舒適的生活,算是一段隱居的日子了。可能是處於對這段時間的懷念,以後蘇軾總是採用“東坡”這個雅號,從而導致現在雅號超過了其真實的名字,很多人甚至是隻知道蘇東坡而不知道蘇軾。
蘇軾簡介
蘇軾,字東坡。生於宋朝年間,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圖像
蘇軾,生於1037年,在人世間度過了六十四個春秋後離開人世,享年六十有四歲。他的一生從政生涯方面顯得極為坎坷,為政期間曾有兩起兩落,給他的後半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説蘇軾並不是一個傑出的政客,但上帝在關門的同時給他留下了一扇窗,那便是他的文學創藝之路,蘇軾的一生寫下了很多篇朗朗上口的詩詞,從那些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他的偉大抱負、他的大起大落、他的憂心、他的喜悦、他的不忿、他的悲傷。
蘇軾一門三傑,上有蘇父蘇洵,下有弟弟蘇轍。當時三人同時參加大考,均金榜題名,但蘇軾的功力最高,名次自然也是其中最高。應試後,蘇軾深的主考官歐陽修的喜愛和認可,每次蘇軾寫出新的作品,歐陽修必定參考過目,在歐陽修的極力舉薦下,蘇軾步入仕途,開始從政之路。
但政路漫漫,黨派紛爭,蘇軾的從政生涯的衰敗便是源於與王安石政見不同,當時王安石大怒,無奈蘇軾只能退出京城,調外為官,經過一番努力,蘇軾的仕途也慢慢走上了正軌,但在一次上書給皇帝的奏章中,蘇軾卻因帶入個人色彩,被朝廷內以王安石為首的新派勢力所針對,新政黨想將蘇軾於死地,蘇軾便因此而遭受牢獄之災。
蘇軾脱離牢獄之災後,便再次經歷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落,最終老死於宋徽宗時代。
蘇軾趣事
蘇軾是才華橫溢的一代文豪,其文學成就代表了宋朝時期文學的最高峯,這樣一個人是非常機智的,也是非常幽默的一個人人,在生活中處處顯示出自己的智慧,蘇軾的許多小故事現在還在民間流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趣事,下面小編就講一個蘇軾赴宴的小故事,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蘇軾的機智,也可以看到蘇軾的才學。
蘇軾畫像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去京城參加科考,但是有六個人看不起蘇軾,就想戲弄一下蘇軾,於是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想要在席間戲耍蘇軾。蘇軾接到邀約欣然前往,入席之後,一人提議,要行酒令,酒令的內容必須要包含一個歷史典故,這樣就可以獨享一盤菜,其餘五個人都大聲贊成,於是就開始了。一個人説:“姜子牙釣魚。”於是端走了魚;另一個人説:“秦叔寶長安賣馬。”於是得意的拿走了馬肉;又一個人説:“蘇武貝湖牧羊。”第三個人志得意滿的拿走了羊肉;第四個人説:“張翼德涿州賣肉。”又將肉拿到了自己面前,最後一個人説:“關雲長荊州刮骨。”最後一盤骨頭也被他拿走了。六個人幸災樂禍的看着蘇軾,蘇軾不慌不忙的説:“秦始皇吞併六國。”於是將六盤菜都拿到了自己面前,六個人目瞪口呆。
這則故事是民間笑談,至於蘇軾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不得而知,總之可以看到民間對蘇軾的智慧與才學是相當崇拜的。
蘇軾抗洪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不僅僅在文學和藝術上具有傑出的成就,而且還是一個頗有政績的官員,蘇軾的為官之路可以説一波三折,曾經幾次被髮配到離京城很多的蠻荒之地,蘇軾抗洪講述的就是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帶領士兵與羣眾抗擊洪水的故事,在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為官的恪盡職守。
蘇軾抗洪
史書記載,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遇到了洪水,洪水決堤了,要淹沒曹村,由於洪水難以泄出,水彙集到了城下,城牆馬上就要被沖垮了,於是富民們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災,蘇軾下令説,富民們如果逃走了,就會動搖民心,那麼我還領帶誰來抗擊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會讓洪水沖垮家園。於是讓士兵將想要逃走的富民們趕回去,蘇軾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親自來到了武衞營,將卒長找來,號召卒長帶領士卒去抗擊洪水,卒長看到蘇軾還在堅守崗位,非常的感動,於是帶領着士卒們穿着短衣,光着腳,拿着箕畚鐵鍬出城抗擊洪水,築成了一道長堤,長堤築城後,洪水就不能進入城內了,這樣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還在日夜不停的下,為了守住城池,蘇軾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過家門也不回家,並且讓各級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最終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後來蘇軾還將那裏的情況向上級彙報,並且申請增調明年的伕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來。朝廷聽從了蘇軾的建議,並且表彰了蘇軾,到現在徐州的人民還在懷念蘇軾。
從以上的講述可以知道,蘇軾作為一個官員是盡職盡責的,不僅僅以身作則,還帶動了一大批的官吏堅持自己的崗位,所以説蘇軾不僅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個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