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倉公列傳》出自於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是其列傳中的第四十五篇。《扁鵲倉公列傳》所寫的人物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扁鵲以及西漢時期的淳于意,兩人都是當時有名的神醫,受到世人的推崇。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
根據《扁鵲倉公列傳》中的記載,扁鵲出生於公元前407年,他師從當時的名醫長桑君,完美的繼承了長桑君的醫術。學成之後,扁鵲周遊列國,每到一個國家就會在當地停留數日,為當地百姓診治。時間匆匆而過,扁鵲在民間的聲望也越來越大,百姓對其非常的推崇,就連各國的國君也邀請他前去診治。扁鵲著有《扁鵲內經》和《扁鵲外經》兩本醫書,可是很不幸,這兩本醫書都已經遺失了。
淳于意出生於公元前205年,他從小就愛好醫學,先是拜公孫光為師,盡得公孫光的真傳。公孫光見淳于意在醫學上有着極高的天賦,於是又將他推薦給當時的名醫公乘陽慶為徒。年紀已大的公乘陽慶本來已經不打算收徒的,但淳于意對醫術有着獨特的見解,是當時難得的人才,於是公乘陽慶就破例收了淳于意為徒。淳于意也沒有辜負公乘陽慶對他的期望,第三年就可以獨自給病人看病了。
淳于意出師後,為當時的百姓解決了許多疑難雜症,他看過的患者人數眾多。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發現許多他以前看過病的患者又來找他,但他已經記不清當時所開的藥方是什麼了。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裏,淳于意每看一位病人,他就將病人的病例保存下來,並將它裝訂成冊,形成可一本名為《診籍》的醫書。
扁鵲的醫術
扁鵲被後人尊稱為古代五大名醫之首,是春秋戰國時期家喻户曉的神醫。扁鵲在機緣巧合之下,碰到了當時的名醫長桑君,並拜其為師,盡得長桑君的真傳。現在還流傳着許多關於扁鵲的小故事,其中較為有名的便是關於扁鵲醫術的小故事了。
名醫扁鵲的半身像
扁鵲曾到魏國替魏文王診斷病情,魏文王就問他説:“我知道你有兩個哥哥,你們兄弟三人都是行醫的,那麼可以告訴我,你們三人中誰的醫術最好,誰的最差嗎?”扁鵲想也沒有想就回答説:“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的醫術次之,我的醫術排在最末尾。”魏文王聽了很奇怪,於是就讓扁鵲詳細的説一説。
扁鵲思考了片刻,告訴魏文王説:“大哥的醫術最好,因為他能夠在病人發病之前就將病人給醫治好。病人並不知道是我大哥在其發病前將他醫治好的,就認為自己的身體一直很健康,什麼病也沒有。同時,他也覺得我大哥的醫術並不高明。我二哥的醫術排在第二位,他能夠在發病的初期就看出病症來,那個時候,這些只是小病二哥很容易就治好了。所以,那些患者就會認為我二哥擅長治療一些小病症,醫術也就一般般。而我治療的那些病人,他們的病症已經很嚴重了,需要我用多種方法才能將他們治好。人們看到我治療的過程這麼的麻煩,經過很多努力才治好了患者,他們就會認為我的醫術高超,遠遠超過我的兩位哥哥。”魏文王聽後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問題發生後要早早的解決才好,最好在問題發生前就解決它,不讓它有發生的機會。
扁鵲和華佗誰厲害
扁鵲與華佗同為古代五大名醫,兩人在醫學上都有着極高的造詣。扁鵲和華佗都是古代神醫,醫術高超,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在民間都有着極高的聲望。這樣一來,可能有人就會想知道扁鵲與華佗的醫術到底誰比較厲害。
神醫華佗
根據史料的記載,華佗大約出生在公元145年即漢永嘉元年,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人。華佗從小便專研醫術,為了追求醫術的最高境界,華佗更是外出遊學,一路邊走邊學。華佗曾路過一個郡,那個郡的郡守得了重病,請華佗前去為他診治。華佗看過郡守後,就喊來了郡守的兒子,跟他説:“你父親之所以生病是因為有淤血集中在他的腹中,只要將腹中的淤血吐出來,那麼你父親的病就能痊癒了。所以,你能將你父親平時做過的錯事告訴我嗎?我能夠用錯事來刺激你父親,讓他把淤血給吐出來。”郡守的兒子聽後,就將自己父親平時所做的錯事告訴了華佗。於是,華佗就寫了一封痛罵郡守的信給他,郡守看後大怒,沒想到盛怒之下的郡守將腹中的淤血全部吐出,病一下子就好了。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華佗醫術的高超。同時,華佗應該是歷史上第一位外科手術專家,他發明使用了麻沸散即後來所説的麻醉藥。
扁鵲出生於公元前407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師從當時的名醫長桑君,盡得其真傳,完美的繼承了長桑君的醫術。學成之後,扁鵲就開始周遊列國,為百姓解決疑難雜症。因為醫術高超,扁鵲很快就名揚天下。扁鵲路過虢國時,曾幫已死的虢國太子起死回生,後又幫秦國的國君秦武王治療腰傷,扁鵲妙手仁心,在民間的聲望也越來越高。
從根本上來講,扁鵲與華佗所處的朝代不同,所擅長的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兩人的醫術是不能夠比較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兩人都是當時的神醫,救治了無數的百姓。
扁鵲投石
被譽為一代神醫的扁鵲,師從長桑君,精通醫術,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雜症。扁鵲出生於公元前407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扁鵲在民間的聲望非常的高,到現在都還有關於他的傳説典故。其中,扁鵲投石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
扁鵲投石
扁鵲投石這個典故出自於《戰國策》一書中,是一個關於扁鵲與秦武王的故事。當時秦國的國君秦武王生病了,宮裏的太醫一直無法將他的病根治,秦武王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當秦武王聽説扁鵲的醫術十分了得後,就派人將扁鵲請到了秦國。扁鵲來到秦國後,秦武王就將自己的病痛告訴了他,扁鵲仔細診斷後,告訴秦武王他的病自己能治。秦武王聽後感到十分的開心,認為扁鵲是一名神醫。但秦武王的親信卻對秦武王説:“您生病的地方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這個位置十分的尷尬。如果扁鵲治療的不完善的話,您的耳朵就會看不見,您的眼睛也會看不到,這是十分不明智的選擇啊。”秦武王聽了親信的話後,覺得十分的有道理,於是就把這番話告訴了扁鵲。
扁鵲聽到秦武王的話後,十分氣憤,他將手上的石針摔倒了地上,並對秦武王説:“懂得醫術的人會謀劃治療的事情,不懂得醫術的人卻只想着破壞這件事情,假如國君也像這樣子管理朝政的話,那麼這個國家是會滅亡的。”
扁鵲投石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想這方面的專家請教,而不是胡亂聽取其他人的意見,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治理國家時更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扁鵲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扁鵲師從長桑君,盡得其真傳,終成為一代神醫。扁鵲精通醫術,在民間的聲望很高,他是中國古代五大醫學家之首,著有《扁鵲內經》和《扁鵲外經》。司馬遷曾在《史記》之中評價扁鵲是古代醫學的開山鼻祖,是他奠定了後世醫學的基礎診斷法。
扁鵲救虢國太子
在今天,還流傳着許多關於扁鵲的小故事,比如扁鵲起死回生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扁鵲學成之後,就開始周遊列國。有一日,扁鵲來到了虢國,他聽到百姓都在議論太子的事情。扁鵲就站在旁邊聽了一小會,原來是虢國的太子死了,他仔細的詢問了太子的死因。當時,虢國的太子死了不到半天,屍首也沒有入殮。扁鵲結合百姓所説的,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他認為虢國的太子很有可能沒有死。於是,扁鵲就趕到皇宮中,他告訴中庶子説自己能夠將太子救活。但中庶子根本不相信扁鵲的話,認為扁鵲是騙人的,人死怎麼可能復生呢。
無奈之下,扁鵲就讓中庶子去檢驗一下,應該可以聽到太子耳鳴,看到太子的鼻子發腫,並且太子的大腿還會有温熱之感。中庶子半信半疑的去了,一看之下,發現果真如扁鵲所説,他就趕緊報告了虢國的國君。虢國的國君一聽有人能夠將自己的兒子救活,非常高興,親自去迎接他。
扁鵲用針砭對虢國的太子進行了急救,經過扁鵲的努力,虢國太子終於被救了回來。在扁鵲的調養下,二十多天後,虢國太子就能夠像普通人那樣生活了。
扁鵲六不治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醫生,是古代五大名醫之首。扁鵲師從當時的名醫長桑君,盡得其真傳,完美的繼承了長桑君的醫術。扁鵲還著有《扁鵲內經》和《扁鵲外經》這兩本書,相傳是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診斷方式。但是根據史書的記載,身為神醫的扁鵲卻有六不治,那麼這六不治指的是什麼呢?
六不治的扁鵲
扁鵲的六不治是指一不救狂妄不講道理的人。這些人缺乏對醫生的信任,容易對醫生的醫術產生懷疑。如果醫生能夠成功治好他的病這還好説,如果治療的效果不好,那麼這一類人就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爭端;二不救輕視自己身體健康而重視錢財的人。這一類人太看重錢財這些身外之物,對自己身體的健康卻抱着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是醫生最看不過眼的一類人了;三不救對服飾、食物過於挑剔的人。這一類人過分在意自身的形象而忽略了身體的健康;四不救那些體內血氣不足錯亂且五臟六腑嚴重衰竭的人。這一類人的身體用藥物來治療的話,效果約等於沒有;五不救那些身體已經羸弱到不能服藥的人。這一類是因為身體不能承受藥物給他帶來的影響,所以也不能拯救了;六不救那些只相信巫術卻不相信醫術的人。自古以來,巫術與醫術就是一個相對的存在,幾乎所有的醫生都不相信巫術。
扁鵲的六不治原則出自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這六大不治的原則歷來被廣大醫學家所推崇,同時它也體現了扁鵲的醫學態度。這短短的六大原則,簡單明瞭的説明了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充滿了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