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説魯陽文君譯文 墨子有鉅子腹是什麼典故
墨子説魯陽文君譯文
攻打相鄰的國家,殺掉他們的百姓,將他們的牛馬和生活物資歸為己有,將會被歷史記錄下來,被後人看到只會留下罵名。這是墨子在勸説魯陽君的時候的一個問句,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墨子勸説的技巧。
墨子説魯陽文君圖
墨子的意思就是説:“鄭國的統治者不好,國君屢次被殺,三年饑荒,這不都是上天對他們的懲罰嗎?你再去征伐,殺他們的百姓,豈不是多此一舉?況且,也談不上什麼正義啊!”魯陽文君一聽,便停止攻伐鄭國,還説了一句傳誦至今的名言“天下之所謂可者,未必然也”!墨子在面對魯陽文君的時候,他沒有常人的阿諛奉承,也沒有顧忌到魯陽文君的地位,他還是不忘初衷的説出了自己心中所想。所以對於墨子來説服魯陽文君,並不是為國事所做,也不是為魯陽文君所做,他是為了心中説想,為自己所想而做,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所以他一定不會看着魯陽文君去攻打他國,讓其他國家民不聊生。從這裏可以看出墨子是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而且墨子敢於冒着生命危險進入敵國,只是為了説服公輸盤和楚王,也表現墨子為了阻止一場戰爭,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
當然,他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他有着自己的考慮,並不只是一味的逞強,最後他能説服他們,也是因為他事先就有所籌謀,從中也可以看出,墨子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墨子有鉅子腹是什麼典故
墨子有鉅子腹聽起來還以為是墨子有個大肚子,實則不然,它的原意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墨子像
墨家有個領袖叫腹黃,有一天他的兒子殺了人,秦國的惠王就對他説“你年事已高,有沒有別的兒子,寡人已經命令手下不殺你兒子了。”然後腹黃卻説:“不行,我們墨家的規矩是殺人處死,傷人處刑,禁止殺人傷人是天下的大義,大王雖然赦免了我兒子的罪行,但是我不能不遵守我們墨家的規則。”後來腹黃還是堅持將自己的愛子殺死了。而這一切是因為腹黃為了天下的大義而割痛殺死自己兒子,也是像天下做一個榜樣,俗話説:“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腹黃可謂是大公無私了。
這個故事出自於《呂氏春秋·去私》,由儒墨兼修的呂不韋所寫,而墨家便是由春秋末戰國初著名學派,其創始人是墨子,墨子推廣着“非攻”思想,以愛民為本。
到我們如今現實時代,法不徇情,作為領袖更應該守法,不能借用自己的權利而破壞法律,這樣不僅打破了法律的嚴明,更是讓百姓不能信服。
這也同時可以看出墨家思想的正直性,也表明了墨家的思想,以天下之利為大利,也是墨子所主張推廣的“兼愛”思想,要以人民百姓之利為準。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是什麼意思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出自《墨子·公孟》一書,是墨子的傳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這句名言以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的兩個小故事為主線,向世人講述了“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義及道理。直至今日,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墨子像
故事一,有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該人許以官職,讓此人跟着自己學習。一年之後,此人要求墨子兑現當日讓自己當官的承諾,墨子以“魯國人葬父”的故事,告訴此人這樣一個道理:兒子為父親下葬是義務,不能談條件;學習增識也是應該的,更不能以官職為學習的前提。
故事二,有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墨子問他為何不學習以增進自己的見識呢?此人回答:因為我家中無人學習。墨子便以“美”和“富貴”為例,告訴此人這樣一個道理,“美”和“富貴”如果是自己所追求與嚮往的東西,又何必因為他人不追求而放棄呢。同樣的,學習是天下最寶貴的東西,能增進自己的見識,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學習。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這兩個小故事都體現了墨子勸人學習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學習道理以達到改變自身的目的。從中體現了墨子愛才、惜才的觀點,也向世人道明瞭“學無條件”,“學不為他人”的深刻之理。
墨子的生平簡介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山縣人 。他不僅是道家之人 ,而且是先秦墨家學派創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
墨子像
墨子的出身微賤,曾經學習過儒家的儒術,後來由於不滿儒家煩瑣的禮樂制度和學説,於是就自己創立了墨家學派以抗衡儒家學派。
墨子曾經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創墨家學説,有《墨子》一書流傳於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甚至和儒家學説並稱“顯學”。
公元前5世紀,墨子出生在以木工為生活手段的家庭。墨子從小就學習了家裏的木工製作技術,由於聰明又善於思考,他成為傑出的木匠工程師,為他後來的社會活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墨子曾經做宋國大夫,覺得"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可以看出墨子是一個體察"農與工肆之人"苦難的士人。
墨子"好學而博",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於水火中的憂國憂民的愛國愛民者。
墨子可能是察覺到了人性薄弱的地方,他的著作《天志》《明鬼》宣揚要敬重天道和鬼神,用來威懾當時權力不受約制的皇帝,逐漸的形成了墨家宗教觀。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大量的收門徒,將自己的學説宣傳出去;二是積極地反對兼併戰爭。
前376年,墨子卒,墨家弟子將他的遺體安葬在狐駘山下中。他的陪葬品很是簡單,最有價值的是《墨子》這部手稿。
子墨子北之齊全文及譯文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偉大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也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出生並不富裕,因此從小就學會了手工藝業並且也很善於製造發明,起初他鑽研儒學,後來還是放棄了儒學,並且自立門派――墨家學派。
墨子像
他為了向各個國家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倡導“非功”“兼愛”於是遊厲了多個國家,並且一路上廣收門徒,他的精英弟子們就有上百個。墨子以人民為本,提倡重視重用勞動人才,選取能賢者擔當大任,因此也深受百姓愛戴,以至於墨家學派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學派。
子墨子北之齊這個故事講述了墨子不信邪的事情。墨子要去齊國勸兵,卻在一條河邊遇到一個巫師,巫師説墨子太黑了過不了河,結果墨子果然沒有過的了河,只好往回走,巫師説:“我説了你不要往北走你不信!”墨子説:“按照你這樣説,那麼南方人不能走北方,北方人不能走南邊,人也有黑白之分,為什麼就不能走動了呢?況且帝王前天在北方殺了青龍,昨天在南方殺了赤龍,今天在西方殺了黑龍,按照你那樣子説的話,人就不能走動了,天下豈不是空虛了?”
墨子言意是指,別人黑了一點就説是很黑,別人很黑卻説白,正如煩了一點小錯就知道是錯了,而攻打他國,給民眾帶來了戰爭卻沒有發現其錯誤。墨子這一生都在做兩件事:一是宣揚墨家精神,二是為蒼生百姓的安樂而四處奔波。而現如今的我們也應該如此,不能只發現自己的一小點錯誤,而將自己犯的大錯忽略。
墨子思想認為:為人君臣,應當為民着想。以民眾之利為基準,戰爭,不管是哪國贏遭殃的始終都是無辜的老百姓而已。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貧賤,地位不平等,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也可見墨子的思想覺悟確實很高也看出他為民眾着想,有勇有謀,雖是兩千年前的古人,但他若是放到今日也必定是個柱樑之棟。墨子思想對歷史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後來儒墨平立。
墨子五行記失傳了嗎
《墨子五行記》是墨子晚年時期,已經退出歷史的舞台,潛心的研究五行之術後所寫出的著作,裏面對於五行的見解非常獨到。
墨子雕塑
在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在這樣的情況下,墨子心懷悲憫之心,積極的針對社會問題,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力挽狂瀾,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得到了許多手工業者和下層人士的支持,在百家爭鳴的文化鼎盛時期,有人稱“非儒即墨”,由此可見,墨子的思想影響深遠。墨子開始時追隨儒家理論,後來自立門户,自創墨家學説,在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曾擔任宋國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創始人。
在墨子82歲高齡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看透了世事無常,厭倦了人生,從此開始鑽研五行變化之術。《墨子五行記》也就是《五行記》或稱《墨子枕中五行記》。這是一本古代方術書,記述着變化之術。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原文共有五卷,如今皆已失傳。葛洪曾在《抱朴子·暇覽》中説道:“其變化之術,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記》。”相傳其中記述着使人變化隱形,點石成金,劃地為河等方法,《墨子五行記》是道教的變化術之祖,地位相當崇高,《神仙記》中雲《五行記》乃是墨子所出並留下的。不過因為早已失傳,其中的神秘也自然無法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