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着匈奴不放

主要原因有五點:
國恨家仇,不共戴天
從高祖白登戰敗,納貢求和,到漢景帝忍辱負重,委曲求全,期間歷經七十餘年。
這些歲月中,不説匈奴人對漢帝國無數次的劫掠財富,擄掠人口,侵佔土地,索要貢品,公主。單是匈奴單于冒頓對呂后的侮辱,劉氏子孫也只能靠敵人的鮮血來洗刷了。
冒頓説: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
冒頓的意思是,我沒了媳婦,沒事就想到你們國家轉悠轉悠,正好你也沒了老公,怪孤獨的,不如咱倆一塊樂呵樂呵。
赤裸裸的調戲!
呂后回信寫道: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
呂后説我年老色衰了,去侍奉你會玷污了您,我們小國沒有什麼過錯,大單于您就饒了我們吧。
一國國母,受此侮辱,劉氏子孫怎能不銘記。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着匈奴不放
開疆拓土,帝王偉業
有本事的人都想做一翻事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帝王也是如此,對於帝王來説,最大的功績莫過於開疆拓土了。
其實武帝時期,漢帝國並不是只征討匈奴,而是四面出擊。
例如攻打大宛、樓蘭、龜茲、朝鮮等等。只是以這些小國的實力,難擋漢帝國的雷霆一擊,戰爭很快就結束了,在歷史中也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
而當時匈奴地域遼闊,士兵善戰,是漢帝國的頭號勁敵。即便是四十多年的對匈戰爭,耗盡全國之力,也僅僅是對匈奴形成了戰略壓制,並沒有消滅這一威脅。其後的幾百年間,漢匈之間和親、戰爭還會交替上演。
但無論怎樣,雖然漢武帝大帝做了許多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最為後人稱道的功績還是征討匈奴,開疆拓土。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着匈奴不放
國富兵強,底氣十足
漢帝國經歷了文景之治,七國之亂以後,其國力空前強大。互為鄰邦的兩個大國同時強盛之時,戰爭似乎也就不可避免了。
武帝繼位之初,漢帝國的經濟空前富庶。國家官倉裏堆滿了糧食,因為吃不了,好多都腐壞了。庫房裏的錢,因為花不完,穿錢用的繩子都腐爛了。
武帝初期,國家養的軍馬達到了四十五萬匹,民間養的馬不計其數。因為冶煉技術的提高,武器,防具的水平有質的飛越。
國富兵強,是武帝持續幾十年對匈戰爭的有力保障。當然,戰爭對國家資源的消耗力度是武帝始料未及的,中後期已成強弩之末,力不從心。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着匈奴不放
將星雲集,晉升捷徑
戰爭對於國計民生的破壞力是驚人的,但對於英勇善戰的將軍們卻是唯一的進身途徑。出身“卑賤”的衞青、霍去病就是最好的例證。如果沒有赫赫軍功,即便有武帝的寵愛,也是極難上位的。更何況還有眾多不那麼得寵的將軍們。
所以武帝時期,以軍人為代表的主戰派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着匈奴不放
匈奴囂張,不知死活
匈奴的民族特性具有很強的侵略性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鋌。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史記 匈奴列傳》
他們除了狩獵,畜牧以外,侵伐掠奪也是他們主要的謀生手段。除了欺負一些小國以外,富庶的中原地區一直是他們垂涎的一塊肥肉。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着匈奴不放
雖然武帝時期漢王朝兵力強盛,但你去打他們,他們就遠遁。你回來過日子,他們就又跑來騷擾。武帝應該也是不勝其煩。
終漢一朝,始終和匈奴註定是一對冤家。幾百年時間裏,雙方就一直在和親,開戰,再和,再戰的怪圈裏循環,無可奈何,只能接受這一宿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8 字。

轉載請註明: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了44年去打匈奴,為何劉徹揪着匈奴不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