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夫之 讀通鑑論

王夫之先生的《讀通鑑論》是一部思想鉅著,這部書是王夫之先生集畢生心血而完成的。他從六十九歲才開始寫作,一直到他去世前夕,這部著作才得以完成。當時他的思想已經非常成熟,所以書中的論道極為精彩,是其畢生所學的體現。

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著作封面照

這本書根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為藍本,對於先秦到五代之間的各個朝代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論述,其中有對歷史規律的探尋,也有對當時人物的批判,他的觀點獨到,文采飛揚,是史學著作中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這本著作體現了王夫之的歷史進化的觀點,他認為歷史是在發展進步的,其中的每一項改革都是歷史發展的結果,而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只是當時的社會發展到了這個階段,人們順應歷史去做而已。

他主張進行改革,對於各王朝的腐敗極為痛恨,反對分裂,希望統一,對民間疾苦深為關心。同時在他的這部作品中,對傳統的唯心主義道學進行了全面的批判,這對當時的社會影響很大。

他在作品中還不但有自己的史學思想論述,其中的評論中展現除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論述,將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較為全面的展示出來,對後世具有很大的啓迪。

我們承認這是一部鉅著,但是也有一定的侷限性,由於其所處的時代限制,王夫之主張改革,而沒有在根本上對於封建制度提出新的思考,所以這還是有一定侷限的。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王夫之是明清時期的偉大思想家,他最著名的論斷之一就是元氣學説,也就是我們知道的氣一元論。王夫之的這一論述改變了長久以來人們的認識,是對傳統思想的一次有力的挑戰。

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具體實實在在存在的,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而道理和規律就存在於這些具體的實物之中,並不像傳統認為的先有道理和規律,後來才有這些實物的,這是他對這一認識的糾正。

然後是有和無的論述,王夫之認為,有是有限的,而無才是無限的,傳統思想中將有和無的關係弄反了。比如説狗是有毛的,烏龜是無毛的,但是烏龜沒有毛是相對於狗有毛來説的,如果前一個命題不存在,後一個命題也就不存在了。

王夫之還在氣一元論中講述了運動和靜止的關係。王夫之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運動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我們説的靜止是相對而言的,那些我們看着是靜止的物體,實際上也是在動的,只不過我們是運動的,看着它就是相對靜止的。這些思想在現代科學上得到了證實,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是運動的,只有相對靜止,沒有絕對靜止。

這一思想對於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不但對我國產生了重要影響,還對世界的科學發展和認識產生了重要影響。可以説王夫之的元氣學説,對於整個社會的進步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王夫之傳

王夫之是我國明末清初的偉大思想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現在還有很深的研究價值。蕭萐父、許蘇民兩位學者編著的《王夫之評傳》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學資料。

在這本評傳中,主要研究了王夫之的幾個方面。首先是他的哲學思想,其次是他的史學思想,然後是道德倫理思想和政治經濟思想,最後研究的是王夫之的宗教思想、文藝美學思想,這都是王夫之的思想精華。

對於王夫之來説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哲學成就,他在哲學上的觀點具有極強的批判性。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反對禁慾主義,提出了天理就在人慾之中的觀點。

在我國古代由於儒家學説的影響,對於欲採取壓制的態度,優勢是程朱理學,強調的是存天理滅人慾,這種觀點從開始提出以後,就對後世影響極為巨大,對於整個社會的思想禁錮極為嚴重,整個社會的人都生活在這樣的思想統治之下。

而王夫之的觀點機具開創性,可以説是繼承了王守仁的很多重要觀點,王夫之強調天理就在人慾之中,對於被程朱理學禁錮的人們的思想試一次重大的挑戰,也是對傳統思想的又一次有利打擊。

王夫之雖然接受了封建教育,但是他在成長和學習中找到了真我,並將自己的理論大膽闡述,對於後來的思想啓蒙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可以説是一位思想巨人。


 

更漏子本意王夫之

王夫之不但是晚明的著名思想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詞寫法特別,更對詩詞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一首《更漏子》就能展現出王夫之的思想和內心。

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王夫之畫照

《更漏子》本意是一個不長的詞: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這更漏報曉的場景,詞主要寫的是古代仕女的離情。詞的上半闕描寫的是更漏報時的場景,而下半闕描寫的則是對於在外遠行人的懷念。其中夾雜着很多的景物描寫,更是以這些景物描寫帶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夫之一直強調,在進行文章或者詩詞寫作的時候,必須要有真情實感,如果詩詞沒有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那麼詩詞就沒有內容,表現出來就十分空洞。詩詞文章只是作者情感的載體,而不是為了做詩而進行華麗的辭藻堆積。

在這首詞中王夫之就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情感,在景物描寫上,他使用了更多的代表悲傷的場景。更漏的聲音顯示出來當時場景的寂靜,各種鳥獸驚起展現當時環境的寂寥,夜裏對於遠去之人的懷念正是在這樣一個場景出現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沒有在這裏使用過多華麗的辭藻,但是安排頗為精心,正式因為這些景物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情感表達,從中不難看出王夫之的用心。

王夫之認為詩不是審美意象

王夫之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哲學思想至今還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也有自己的個性,對詩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認為詩不是審美意象。

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王夫之畫照

王夫之之所以認為詩不是審美意象,是因為他在作詩的時候有自己的感觸,他的詩都是有感而發的,而不是那些矯揉造作之詞。

最為典型的是,王夫之在自己進行鄉試的時候落榜了,內心的情感極為複雜,於是有感而發作了很多詩。他的這些詩都是飽含了自己內心的情感的。

還有就是在他得知崇禎皇帝自殺的消息以後非常震驚,傷心不已的他竟然幾天都沒有吃飯,同時他根據當時自己內心的真實寫照,作了很多詩,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懣。

在王夫之看來,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在寫文章或者是寫詩詞的時候都要有感情,並且這時候感情表達必須是真情實感,不能只是流於表面的,如果你的文章或者詩詞中沒有情感表達,那麼你的詩就沒有內容,必然是空洞的。

在王夫之的認識中,情感才是創作詩詞的最基本要素,我們所做出來的詩詞只不過是我們情感的一個載體而已。相對於那些辭藻華麗的詩詞,這樣的詩詞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人們最應該提倡的,這就是王夫之説詩不是審美意象的原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5 字。

轉載請註明: 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王夫之的元氣學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