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後, 成美國普通中產: 她的人生失敗了嗎?

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後, 成美國普通中產: 她的人生失敗了嗎?

在任何專業領域努力耕耘,都可以擁有一片天空。而世界上並沒有平凡的人,只不過精彩的方式各自不同而已。

........................................

前段時間,家長羣裏在傳韓寒和劉亦婷的故事。

有媒體和家長們説:韓寒當年叛逆,如今卻相當成功;哈佛女孩怎麼樣呢?不過是泯然眾人,變成美國人而已。

心裏一驚。“泯然眾人”就是失敗?

劉亦婷"泯然眾人"了嗎?她失敗了嗎?

大家對韓寒的稱讚是這樣的:出了書、賽了車、當了爹、還上過《時代》的封面。

然而我想説:能上《時代》封面,是因為韓寒代表了中國社會的一種現象。《時代》雜誌挑選封面人物,希望從他身上折射一個國家在社會發展和民眾思維上的變化。這跟人物本身取得諾貝爾獎、為人類作出貢獻,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説韓寒的成就大於劉亦婷,然後下結論説劉亦婷是失敗者?請先等一等。

那麼劉亦婷做了什麼呢?大家看到她從哈佛大學畢業,在美國生活,嫁給一位美國的律師,於是説她對中國沒有關注了。真的嗎?

成年後的劉亦婷

我去搜了她的履歷:她的早期工作是在波士頓諮詢。這是一家美國頂尖商業公司,它服務的客户是全球的,包括中國華為。華為能夠從一家中國企業,走向世界變成行業領軍,得益於波士頓等諮詢公司給的寶貴建議。

華為CEO任正非先生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特別提到:我們應該把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分開來談,不要極端民族主義。美國企業在華為成長過程中,做出了很多貢獻,教明白了華為如何走路。

那麼説回劉亦婷,她的確給波士頓諮詢工作,可你憑什麼斷定她不參與中國相關的項目,沒有幫助到中國的企業?再説了,絕大多數時候,當一個人能夠用專業的態度和知識,服務於世界各地領先的公司,帶動全球行業更好的發展,中國企業才會受益,世界是一個整體!

再細看她接下來幾份工作:從Vision Capital、睿實資本,到如今秦嶺資本的COO,都在集中給中國企業做戰略和投資。而她在成都的母校以她的名字設立了獎學金,她曾多次回到母校,給師弟師妹們建議和諮詢。

劉亦婷的母校成都外國語

可以説,劉亦婷在哈佛讀完經濟和應用數學之後,在專業的路上更深入發展,也用自己的知識,回饋於母校和年輕的學生。

人家的人生哪裏失敗了?!

而我們這邊的思路是這樣的:她曾是全國知名的人,是那1%站在公眾視野裏的人,而如今吃瓜羣眾的1%名人榜裏,沒有她了,所以她太失敗了……

有人甚至總結道:人生巔峯開始太早,後面就會走下坡路了。

嚇得我一身冷汗啊!

我們這樣説吧:你覺得出版《哈佛女孩劉亦婷》代表了她的人生巔峯麼?然而,恐怕不是這樣……

出一本書,作者拿到的版税是很有限的。並且那本書主要是劉亦婷媽媽的育兒紀錄,她從孩子出生就開始閲讀大量的育兒書,並堅持在女兒身上實踐,孜孜不倦寫了18年的育兒記錄,只不過孩子考上哈佛之後,被出版社出版了。

她們一家的人生一直在那裏,只不過出書後,被你看到了而已;而人家現在的人生還照常進行着,只不過沒被你看到而已……你憑什麼來定義人家的“人生巔峯”,又何來“下坡”呢?

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後, 成美國普通中產: 她的人生失敗了嗎?

很多人有一種奇怪的思路,彷彿被媒體報道的,就是成功的,哪怕一開始被罵的網紅,一旦紅的時間長了,不管學識和價值觀如何,都能變成勵志典範;而那些在自己專業領域裏低調耕耘,沒有被大眾媒體曝光的人,就是失敗的。

這是典型計劃經濟時代的金字塔思路。一個人只有做了局長、總裁、明星,才是站在金字塔頂端,才是成功的。

然而,市場經濟社會不是這樣的。拿美國來説:中產階層、有知識和專業能力、受過良好教育一羣人,才是主流社會。而我們認識的總統、CEO、明星,他們只是上流社會,並不是主流社會。

上流社會是被人認識的,卻不一定是受人尊敬的。而有良好教育、有專業素養、低調幹事的人,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一定是受人尊敬的。

我們今天鄙視劉亦婷,説她沒名氣,走下坡路……我們在給孩子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呢?

學識,才是不會過期的船票

我不知道社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邊崇尚名校,一邊鄙視知識的。韓寒的成功,以及現在紅遍各大平台的網紅,似乎讓人們看到了“不用學習、發財致富”的希望。

還有家長説:學霸學渣都是暫時的,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但我想説:劉亦婷和韓寒的成績,都不是被風水轉來的!他們當然被好的機會眷顧了,可是,人家本身的能力還是在那裏的。

韓寒當年的寫作能力、思維能力都讓當年的作文大賽評委眼前一亮。

韓寒沒有走傳統的學校教育路線,但他讀了很多書,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的成績,正是知識帶來的。而他在接受採訪時講的這段話,也講到學習的重要性。

韓寒當年的成名,是因為碰到了“新概念作文大賽”,這個比賽需要反傳統思路的文章。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遇。假如讓孩子去效仿韓寒,他的人生恐怕並不會順風順水。

如今的網紅,也一樣受益於突然爆紅的潮流,比如抖音。一旦這波潮水退去,很多人都要急速轉型,可能擱淺在沙灘上。

那麼劉亦婷呢?她如果沒有去哈佛、沒有出書,她不會像現在一樣出名。但是,她謀生的能力,説到底不是名氣帶來的,而是學識和專業素養帶來的。

趕潮流本身沒有錯,抓住機會人生也許發生逆轉。

然而我要説的是:這是小概率事件,太偶然了。

如果人人想着一夜爆紅,失望的會是絕大多數,況且想要維護名氣,在媒體和公眾面前努力演好一個角色,身心的代價都是極大的。

而孩子的一生很長,她也許應該早一點明白:學識和專業能力,才是一張不會過期的船票;它不一定帶來名氣,但它可以帶來持久的財富,伴她在海上越來越自由的航行。如果她在專業領域樂在其中,人生會獲得持久的幸福感。

很多時候,無需人前成功,就能過好一生,才是真正的幸福。

有名,未必是自由的;有業,至少是富足的。

在任何專業領域努力耕耘,都可以擁有一片天空。而世界上並沒有平凡的人,只不過精彩的方式各自不同而已。

聆聽,但不要複製他人的經歷

對於劉亦婷的質疑還在於,她媽媽出了一本“育兒寶典”,但現在大家覺得裏面的方法未必對,還有人照搬實踐後,並沒有上哈佛,反而留下心理陰影。哈佛大學曾對劉亦婷做過採訪,她談到出書這段經歷,講得挺實在的。大意是説——

在她成長的20年來,中國社會的變化很大,其中包括:中國家庭開始關注教育的改革,特別是家庭教育的不同方式。她媽媽受到家庭教育書啓蒙,在她身上實踐這些方法,並保持記錄育兒日誌的習慣。到她18歲時,積累了關於她成長的一手紀錄,只是,如果沒有她後來的成績,這套紀錄恐怕也不會被公眾關注。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走紅是有時代背景的。那個年代,能夠把家庭教育的思路系統紀錄下來,女兒能考上哈佛的中國家庭,鳳毛麟角。所以,才會有那本書的爆紅。

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後, 成美國普通中產: 她的人生失敗了嗎?

從書裏面,我們能看出她的媽媽是一位好學、用心的母親。從聽覺、觸覺、營養等等各方面給孩子啓蒙和培養。這樣執着的進行早期教育、主張父母“先學習、後育兒”的家長,在那個年代並不多。

而現在,早教理論和培訓班已遍佈大街小巷。亦婷媽媽的一些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不新鮮,有的還值得更新。

現在,我們再關注劉亦婷,也該與時俱進,跟她交流新的知識和經驗。不必抱着20年前的東西,謾罵或者膜拜。

在那個年代,和亦婷一樣受到關注的還有楊瀾。很有意思的是,我曾遇到好幾位對傳媒業有抱負的師弟師妹,一定要報考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因為楊瀾是那裏畢業的。可當我問她們想做傳媒的什麼方向,有沒有關注新興的數字化媒體,她們卻沒什麼概念。

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後, 成美國普通中產: 她的人生失敗了嗎?

很多人的誤區往往在於:把學習成功經驗,理解為複製成功路線。

但路線怎麼可能複製呢?時代早就變了!劉亦婷那個年代,孩子們中學才學英文,而現在已經提前到了胎教;楊瀾那個時代,在央視露個臉,第二天全國人民都認識了,而現在同樣登上央視,你的職業想象空間早已不比當年……

值得交流借鑑的,永遠是別人的方法,而不是他人的人生。

劉亦婷還説到一個關鍵問題:假如她沒有考上哈佛,她媽媽的育兒分享,不會得到同樣的關注。

的確,即使方法全都對,可我們看重的往往就是結果本身。於是,成功者説什麼都是對的;失敗者講什麼都是錯的。於是,才會有人不假思索的照搬劉亦婷媽媽的方法,什麼捏冰塊鍛鍊意志力,讓自己孩子執行,分秒都不能差。

可事實上,成功與失敗都有值得分享的經驗,也有需要批判看待的方法。

韓寒和劉亦婷,他們都是經歷過世界,都是值得聆聽的人。

最可怕的,並不是他們説錯了什麼;而是我們只膜拜光環,卻屏蔽了知識和獨立思考。

以及,很多時候,往往“不夠出名”的人,才是真正願意實實在在、分享真知灼見的人。

這個世界,也並沒有永遠的失敗,只有對於成功的誤會。

“閲讀第一”,50萬中國精英家庭成長聚集地。由崇尚“終身學習”,愛閲讀愛分享的媽媽Bonnie創辦,專注於英文學習、閲讀以及思維素養。一家不端、不裝、有趣、有料、有觀點的教育新媒體。

體制內和體制外該如何選擇?

不同的教育路徑,家長應如何考慮?

孩子真正應該培養的是哪些能力?

耶魯爸爸深度解析如何規劃孩子的升學路線

限時免費

掃碼入羣

▼▼▼

意猶未盡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25 字。

轉載請註明: 哈佛女孩劉亦婷銷聲匿跡後, 成美國普通中產: 她的人生失敗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