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和安祿山打擂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郭子儀作為一代名將,不少著作都謳歌了他為國盡忠,事事以國事為重的犧牲思想,有關於他的發跡,常常以安史之亂作為開篇。但是對於郭子儀青少年時期發生的事情,卻鮮少有人記載。在民間傳説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郭子儀和安祿山的擂台之戰。

郭子儀和安祿山打擂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郭子儀打擂

傳説分為好幾個版本,有人説郭子儀是與節度使安祿山在華州比武,有人説郭子儀是與鎮場官安祿山在武舉考場中比武,還有人説郭子儀與安祿山同參加武舉,因此比武。那麼到底哪個是真的呢?

其實每個都是虛構的。郭子儀比安祿山大六歲,如果那時郭子儀是十六歲,安祿山才十歲。安祿山在那時只是個碌碌無為的市井之人,不可能有節度使的身份,即使安祿山真的來到了華州,兩人也不可能比武。郭子儀的情商很高,他不會讓別人對他留下以大欺小的想法。安祿山是鎮場官的説法是不成立的,同樣因為年齡。參加武舉的最低年齡是十八歲,郭子儀二十歲參加武舉,那時安祿山才十四歲,既然連參加武舉的資格都沒有,更談不上作為鎮場官了。且在安祿山的歷史記載中,他沒有參加過武舉;唐代的武舉選拔中也沒有參賽雙方相互比武的要求,因此郭子儀與安祿山真正的較量,應該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的。

那麼民間為什麼流傳了這麼多關於郭子儀打擂的版本,且每個版本都是郭子儀勝了安祿山呢?其實這是民眾的一種情感宣泄,安祿山搞得唐代民不聊生、家破人忙,而郭子儀則是救世的大英雄,故事的流傳無非是表達懲惡揚善的主觀意願。

郭子儀傳

《舊唐書》與《新唐書》中都錄有《郭子儀》傳。舊唐書共有200卷,記載了唐代將近300年的歷史,保存了大量原始的歷史材料,可以説寫得十分具體詳細。新唐書共有225卷,收錄了更多內容,因此每卷的內容有所減少。

郭子儀和安祿山打擂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郭子儀傳

《舊唐書》詳細記載了安史之亂、靈武擁立、收復二京、嚇退吐蕃的整個事件的經過和結局;介紹了郭子儀的八個兒子、七個女婿、比較有名的孫子孫女。整篇傳記之長,當中人物涉及之多,不能不説是非常具體。

《新唐書》記載郭子儀對君忠誠、對下屬寬厚,賞罰分明。遭到宦官的詆譭時,郭子儀總是自省接受;軍隊在外時,只要一接到傳召,郭子儀會馬不停蹄的上京。當時有個宦官叫魚朝恩十分嫉恨郭子儀,派人去挖了郭子儀的祖墳。郭子儀從涇陽拜見皇帝時,只説因為自己常年征戰,破壞了別的家庭不少祖墳,因此自己遭受到了報應。魚朝恩約郭子儀參觀寺廟,郭子儀被告知魚將做對其不利之事,可是郭子儀依然只帶了幾個隨從前去。魚朝恩十分感動,稱讚郭子儀是個有修養的長者。田承嗣十分囂張跋扈,卻對郭子儀十分敬重。李靈耀在汴州作亂,卻不敢扣留郭子儀。郭子儀的幕僚中有很多人成了將相。郭子儀一生富貴,為臣者十分完備。

郭子儀不得罪小人

郭子儀在唐朝為官時立了很多功,他立命的根本就是功勳戰績,甚至到了功高蓋主的程度。但他卻沒有遭到皇帝的猜忌,走過了接近完美的人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儀的情商頗高。他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達到朋友遍天下的地步。

郭子儀和安祿山打擂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郭子儀像

郭子儀情商高是如何體現呢?他以真誠打動皇帝,推心置腹感動同僚。他得到了官兵的擁戴,與官員、回訖保持着良好的關係,而且他從不得罪小人。這裏的小人其實可以理解成宦官,經常有宦官嫉妒郭子儀位高權重,想着法子把郭子儀拉下馬。但是郭子儀面對宦官的挑釁,不反抗,不抱怨,而是及時檢討自己的責任。

最討厭郭子儀的宦官是一個名叫魚朝恩的人。他討厭郭子儀到什麼程度呢?他竟然派人把郭子儀父親的墳給挖了!要知道,祖墳被挖是一件奇恥大辱,更何況郭子儀當時是鼎鼎有名的將軍,挖郭子儀父親的墳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是魚朝恩做的,甚至連代宗都知道。當郭子儀從前線回來時,他隻字不提魚朝恩,只是説因為自己常年征戰,肯定破壞了不少別人家的祖墳,現在自己的祖墳被挖,是遭到報應了。郭子儀在敍述祖墳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沒有涉及到朝中官員,為了不起內訌,郭子儀犧牲了很多。

又有一次,魚朝恩邀請郭子儀前去參觀新修的廟宇。嫡親都勸郭子儀多帶些兵馬過去,可是郭子儀是帶了幾個僕人。魚朝恩看到郭子儀到來,也對郭子儀只帶幾人的做法表示奇怪。郭子儀大方表示如果魚朝恩是來殺自己的,少帶人還可以減少魚朝恩的難度,表示對魚朝恩絕對的信任。魚朝恩十分感動,至此不再刁難郭子儀。


 

郭子儀與李白

有人説郭子儀和李白是往年交,郭子儀在軍中犯事被李白所救。李白參與反叛,郭子儀聽聞後願用自己的官爵來買李白的罪行,後李白逃過一劫,被流放到了夜郎。後人稱讚兩人的友情説李白能識人,郭子儀能報恩。

郭子儀和安祿山打擂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話劇《李白》劇照

這段生死交情一時成為美談,但是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實際上可信度還是比較大的,當時的唐朝文化風氣很盛,不少官員本就是文人。李白在有段時間是唐玄宗眼前的紅人,經常組織與自己興趣相投的文人進行探討,到處結交社會名流,郭子儀進入到了李白的交際圈內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況且李白在官場上混久了,有自己一套識人的方法,或許他覺得郭子儀日後能夠出人頭地,並且自己幫他這個忙不用費很大氣力的話,照李白的性格是會出手相救的。如果李白真的對郭子儀有救命之恩,郭子儀如此高的情商肯定也會在李白遇到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查閲兩人的生平事蹟,其中並沒有涉及,但是野史上卻有相關記載。其實野史往往更具有真實性。但是雖然兩人之間的感情讓人讚歎,但是兩人所遭受到的困難都有些難以啓齒。

李白和郭子儀都是名人,他們在成名後不會過度宣傳兩人的友情,因為會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面。正是兩人都對這段友情的絕口不提,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撲朔迷離。

郭子儀初與李光弼

《郭子儀初與李光弼》選自《資治通鑑》。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是安思順副將的時候,兩人關係疏遠、互不交流,後郭子儀取代安思順的職位,李光弼求郭子儀要殺只殺他一人,不要禍及妻兒。郭子儀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沒有私心,勉勵李光弼忠君愛國,兩人合作無間。

郭子儀和安祿山打擂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李光弼像

李光弼是李楷洛之子,自幼嚴肅,治軍極嚴。王忠嗣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對李光弼青眼有加,認為之後肯定是李光弼接自己的班。安思順成為節度使,李光弼與郭子儀同為節度副使,兩人有點競爭關係,關係不是很好。李光弼的軍事、戰功比郭子儀的更出色一些,但是郭子儀的為人處事優於李光弼。當郭子儀繼任朔方節度使時,李光弼擔心報復,求郭子儀網開一面。郭子儀不但不利用職權打壓李光弼,還把李光弼推薦給皇帝,為國效力。這可以看出郭子儀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全大局。同時他也推心置腹,感動同僚。

之後兩人攜手與叛軍作戰,安史之亂中兩人功不可沒。儘管都是“中興名將”,兩人的性格卻相差很多。郭子儀為人寬厚,很少得罪人。李光弼的個性讓人望而生畏,難以相處。李光弼為了治軍,將崔眾斬首,威震三軍。兩人作為武官,都遭到了皇帝的猜忌。但郭子儀能夠用真誠打動皇帝,儘量不得罪小人,李光弼卻與小人硬碰硬。最後,一個功高蓋主而主不疑,一個遭受猜忌,鬱鬱而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75 字。

轉載請註明: 郭子儀和安祿山打擂 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