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英國有一位叫理查德·卡靈頓的天文愛好者。他很有錢,在倫敦附近造了一幢房子,裏面建有一間天文觀測室。他就在這間自己的天文觀測室裏日復一日地觀測太陽,描繪着太陽表面的黑子。他把太陽的像投影在一塊屏幕上,小心翼翼地把所看到的情況描繪下來。
卡靈頓決心通過觀測太陽黑子,確定出準確的太陽自轉週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發現,太陽黑子沿日面移動一週的時間因緯度不同而各不相同。在太陽赤道上黑子大約只要25天便在日面上轉一週,而在日面緯度45度處的黑子則需要27天半才在日面上轉一週。卡靈頓的發現,徹底否定了當時有的天文學家提出的太陽是個固體球的理論,説明了太陽是個氣體球。
卡林頓通過自己的觀測,追蹤太陽黑子在整個為期11年的活動週期裏的變化,看着它們變得越來越多而進入極大期,然後又逐漸消失而進入極小期。在此過程中,他發現,隨着這一活動的週期變化,不但黑子的數量發生變化,而且分佈的位置會向太陽的赤道移動。每當一個太陽活動週期開始時,最先出現的黑子總是在離赤道較遠處,平均緯度為35度;然後黑子出現的位置漸漸靠近太陽赤道,在緯度10度到25度之間頻繁出現;最後,當這個活動週期臨近結束時,所有的黑子都集中到南、北緯約5度處。
1859年9月1日,早晨,卡靈頓觀測太陽黑子時,發現太陽北側的一個大黑子羣內突然出現了兩道極其明亮的白光,在一大羣黑子附近正在形成一對明亮的月牙形的東西。他從來沒有看到過像這樣的東西。他很興奮,衝出觀測室,想找個人來證明他的發現。可是,樓裏空無一人,而當他急忙回到望遠鏡旁時,吃驚地發覺剛才所看到的東西已經消失。
卡靈頓向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報告:“我看到這次爆發非常迅速地增強。當時,我因為感到吃驚而有點慌亂,急忙跑出去想叫一個人為我的這一發現見證。過了不到60秒鐘我又跑回來了,卻窘住了,原先看到的爆發現象已經大為改觀,變得很微弱了。此後,僅過了很短的一段時間,最後的痕跡也消失了。”
幸好,另一位英國天文學家霍奇森也看到了這次太陽爆發,並向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報告了他的觀測結果。不過,人們還是把發現的榮譽給了卡靈頓,稱這次事件為“卡靈頓事件”。
幾分鐘內,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基烏天文台都測量到了地磁場強度的劇烈變動。他們並不知道,那團明亮的斑點是一團帶着電荷的等離子云,正朝着地球的方向疾速飛來。17個半小時以後,地磁儀的指針因超強的地磁強度而跳出了刻度範圍。差不多同時,各地電報局電報機的操作員報告説他們的機器在閃火花,甚至電線也被熔化了。低緯度地區的人們都能看到天空中五顏六色的北極光,午夜時分不用點燈都能閲讀報紙。卡靈頓幾乎肯定地認為這些事件都與他發現的耀斑爆發有關。“卡靈頓事件”造成了長達8天的惡劣空間天氣。由於當時主要依靠蒸汽機和勞力,還沒有人造衞星、無線電通信和現代的電力傳輸網絡,太陽風暴並未給地球帶來過於嚴重的災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