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書絕壁的故事
北宋年間的章惇,性格豪放耿直,要説他狂放不羈也不為過。如此性子的章惇同大才子蘇軾頗為交好,二人時常遊山玩水。在蘇軾擔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惇擔任商州令期間,都曾一起做過主考官。主持考試的劉元父與二人朝夕相處,從二人的言談舉止中感受的出來,章惇、蘇軾二人都是宋朝無人能出其右的人才啊,故而十分佩服敬仰他們二人。
萬仞絕壁
應該是監考公務結束了,閒着沒事章惇、蘇軾兄弟二人也就開始遊玩起南山了。傳説南山的寺廟裏有可怕的怪物作祟,百姓們都不敢進出。章惇二人不信邪,怡然自得地在裏面住了起來,這就是心高膽也大。
不久,二人遊玩之仙遊潭,仙遊潭有個萬仞之深的絕壁,站在邊上人都彷彿要丟了幾個魂。潭邊的岸道頗為狹窄,有一個木質長橋橫架在中間,行人走在上面是戰戰兢兢,只要眼鏡朝下一瞥,腿都發軟了,動彈不得了。寫詞豪放不羈的蘇軾被章惇推着過潭,蘇軾不肯。於是章惇用繩索纏繞在樹上,然後移步過岸,萬仞絕壁之上神情泰然自若,用手上所提大筆沾上漆墨水,在絕壁上肆意揮灑起來。章惇右手不時上下揮舞,下身雙腳也跟着緩緩移動,頃刻過後,石壁上便躍然出現“章惇、蘇軾來遊”六個打字,遠觀過去,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一股雄勁的氣勢,筆畫在迴轉之中彰顯着書寫着的狂傲之氣。
蘇軾感慨地拍了拍章惇的背,説他這麼能拼命,殺人都不成問題啊。於是萬仞絕壁上傳來這兩兄弟的哈哈大笑。
章惇被列入奸臣傳的原因
章惇,字子厚,公元1035年建州蒲城生人.青年時期的章惇博學多聞,擅長文辭,他的一手書法也是剛勁有力,世人評價其雖然不如唐人寫的工巧,不過氣勢早已遠邁。章惇為人性子豪爽耿直,眼裏可謂是容不得沙子,是北宋年間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但是這麼一個有名的而又有性格的人,為何人稱為奸臣呢?
影視劇中的章惇
章惇的功過是非,就是和他那不羈的性格,和他所堅持的變法,反對宋徽宗登基,批評宣仁後息息相關。章惇所堅持的新政就是從王安石所變之法繼承過來的,但是他也吸取了元祐年間的政策,所以實行起來成效很大。然而新法還是損害了保守派,也就是那些高層官員甚至是以皇帝為首的皇族們的既得利益,這些利益集團最後聯合起來對付章惇,不斷打壓他。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所以向太后決定立端王趙佶為帝,但是遭到了為相的章惇的額極力反對。章惇認為端王為人輕佻不檢點,不能登基為帝。按照宗法制度,應當是簡王繼位。章惇還在垂簾聽政的向太后前嚴厲聲討,言語之中絲毫沒有給高高在上的太后面子。
章惇最後沒能成功,北宋的皇位最後還是被端王趙佶繼承,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上位的宋徽宗想到章惇曾經這麼反對自己,身為皇帝如何會放過章惇。剛好這也給了那些看不慣章惇的奸臣們機會,於是紛紛上書彈劾章惇。最後章惇被貶出京,時常輾轉各地,最後病逝他鄉,葬在湖州長興。
能夠罷免章惇宰相一職的宋徽宗等人,自然在其身後添油加醋,最後竟然把他變成了一個奸臣,冤枉數百年。但是後人的眼鏡是雪亮的,即位後的宋徽宗是怎樣的昏君,他和他的那些大臣們把北宋帶到滅國的地步是有目共睹的,任他們怎樣詆譭章惇也是無用的。
章惇是奸臣嗎
章惇生在被稱為中國史上最為羸弱的朝廷——兩宋時代。章惇生性直爽率真,説話鋭利而又直戳事理要害。章惇行事雷厲風行,並且説話精闢入裏,時常被人認為是尖酸刻薄,在朝中也是常受排擠。本是宋朝名相的他,到後來竟然被列入奸臣之列,宋時的烏煙瘴氣可見一斑。
章惇雕像
如果只看宋史的記錄,我們會看到章惇是一個急功急利,不顧百姓安危,造成宋朝民不聊生的一個大奸臣形象。但是倘若細細掰開來一看,就會看到這裏牽扯到宋朝史上影響深遠的政治改革,那麼這就是政治派別之見了。
章惇之所以不被大多數人,尤其是那些皇親貴族和身居高位的大臣們待見,是因為章惇支持王安石的變法,後期更是他自己成了變法的主持人。這些貴人們之所以討厭他,是因為他所主張的變法讓了他們的“利益”給了那些如草芥般的黎民。這是自私的既得利益者無法忍受的,故而是極力地貶低王安石和章惇。
更要命的是章惇性子剛烈,只要是有人犯了錯,即便他是曾經提拔過自己的王安石的弟弟也不行。所以王安石也和鬧翻了,這也讓那些討厭他的人,給他扣了個忘恩負義的帽子。後來哲宗駕崩,在冊立新君之際,章惇反對過輕佻的宋徽宗。所以新君上任後,和着那些大臣們一起排擠貶低章惇。甚至連章惇不給自己兒子走私路加官進爵這樣無私的行為,都成了他的一宗罪。所以説,宋朝官方對章惇的污衊是到了何種地步,被他們列入奸臣列表裏,也是在所難免了。
章惇書法成就
章惇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軍事家,他的一生是充滿了坎坷和誤解的。章惇曾力挺王安石的改革,雖然遭到打壓,但是哲宗繼位後擔任宰相一職,在借鑑舊的同時又恢復了新法。而且章惇憑藉着自己精明的能力和果敢決斷的膽識,成功地受降吐蕃,遠征西遼。然而章惇的才華能力不僅如此,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也是常人不可企及的。説章惇和蘇軾在書法上的造就齊名,並不是胡言。
《會稽尊侯帖》局部
章惇為人豪爽直率,説話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所以他對自己的書法造詣也是相當自負而直言不諱的。章惇曾説自己是“墨禪”,就是説他已經參悟了書法中的玄妙意味。雖然有些自誇的嫌疑,但是其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黃伯思曾經盛情讚譽過章惇的書法,雖然精巧上稍不及盛唐氣象,但是在氣勢上已經遠邁諸遂良和薛稷等人了。到了老年之際,章惇的書法更是有了書聖之意。
不過由於政治上的原因,章惇的書法作品能夠流傳下來的少之又少,唯有《草堂寺題記》和《會稽尊侯帖》兩份不過五十餘字,但是僅憑這些還是能夠彰顯出章惇書法造詣上之深。尤其是《會稽尊侯帖》,除了歷史事件研究價值外,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會稽尊侯帖》可以清晰地展現出章惇老年時期書法上遒勁的用筆,老練的文筆,氣勢上的雄盛。在尚法的唐代過去後,章惇同蘇軾一樣是開先河之人,為送人打開了書法尚意的窗口。
蘇軾與章惇的關係
北宋時期蘇軾是人人皆知的大才子,他的詩詞曲賦還有書法都被後人讚歎不已,尤其是他的詞賦更是被人認為是他豪放不羈性格的展現。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和蘇軾一樣有個狂放才子,名叫章惇。這二人是志趣相投,官場上的同事,生活上的好友,時常一起遊山玩水,相互調侃。
蘇軾畫像
章惇和蘇軾可謂是親密無間,二人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有一天吃足喝飽的章惇躺在太師椅上,露着翩翩大腹悠然自得地曬着午後愜意的陽光。這時候串門的蘇軾跑到他府上玩耍,章惇見到是蘇軾,就摸摸自己的肚皮懶洋洋地問道,這裏面都裝了些啥玩意兒啊?蘇軾瞥了瞥那肥碩的肚皮,説裏面盡是些要謀反的家族內部事物。章惇就捂着肚皮哈哈大笑。
章惇同蘇軾在一起時,就好像有種喜歡逞能的小孩子氣。二人結伴遊山玩水的時候,就喜歡挑那些傳説有怪物作祟的寺廟入住,喜歡在萬仞絕壁上冒險寫字耍帥。聽説附近有猛虎出沒,章惇蘇軾還一同騎馬前去觀看。不過蘇軾的馬早先膽怯,也就不敢前進勒 。章惇不幹,拿着銅沙羅在石頭使勁敲打,直把老虎嚇跑了。得逞後的章惇跑到蘇軾面前又是一頓炫耀,什麼你蘇軾不如我啊。
章惇和蘇軾關係是鐵桿一般的,蘇軾在烏台詩案後入獄,王珪就想趁機落井下石,在皇上面前説蘇軾的壞話。一旁的章惇聽着就不爽了,説蘇軾詩中的蟄伏龍又不一定指皇上,古時候就曾用卧龍指待過諸葛亮啊。皇上一聽有理呀,所以王珪就未能得逞。退朝的時候章惇還不忘氣氣王珪。
章惇為人如何
章惇生於公元1035年的蒲城,字子厚,是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改革家,同時他的書法也多為後人所傳頌。章惇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並且狂傲不羈,對於權貴從不屈從赴會,甚至是直言相向。在章惇的眼裏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絲毫辯解的餘地。
章惇畫像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入京參加科舉考試的章惇進士及第,但是在發榜之際看見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高中狀元。心高氣傲的章惇恥於在其下,所以公然不接受皇命,丟下官位回家去了。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參加考試,名列第五名。雖然章惇在科舉考試上能力不是拔尖的,但是這足以證明他高傲的性子。
章惇積極進取,不甘於安享現狀,對於朝廷的弊端是無情的揭露。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章惇成為時任宰相的王安石的左右手,堅定不移地推行變法。因為王安石等人主張的變法直接損害了以司馬光、皇親貴族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所以變法總是受阻。在王安石罷相之後,章惇就成了主持變法的主力。
就是因為章惇主持變法,損害保守派的利益,在加上他為人的直性子,説話不恭,導致奸臣當道的朝廷處處刁難他。但是這不能抹去章惇的政治才能,他為相期間所主持的新法修正了朝廷的諸多弊端,百姓從中得取了諸多利益。而且章惇還積極開拓疆土,使得西夏臣服於北宋,吐蕃全部歸順朝廷。所以章惇對於北宋是功不可沒的,怎奈被小人污衊成奸臣,不過時間最終證明了章惇的歷史功績。